伯乐山翁2016-12-31 14:56:28

时尚与永生

—从无名墓碑雕塑谈起

    第一次参观西方墓地,是在1985年,那时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攻读学位的汤沐黎,来巴黎,要我陪他去拉雪兹神父公墓参观巴黎公社纪念墙。

    公墓很大,不但墓碑设计丰富多彩,还不时可看到许多颇有水平的墓碑雕塑穿插其间,很想拍些照片留作资料,可就是那时我们太穷,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拍不过来,哪舍得仅有的少许胶卷来拍它们。

转了大半天,就是找不到公社墙,问了几个游人也都不知道,最后总算问到了一个,他告诉我们,公社墙不在里面而是在外墙上。

我们按那人的指点,绕了一大圈,最后来到了公社墙,公社墙并不起眼,让我们惊讶的是:公社墙并非是专门用来纪念巴黎公社的起义者,而是追悼在这场内战中死去的所有的人,和我们那时在国内所听到的说法完全不同。

 

1985年汤沐黎和我在“巴黎公社墙”前的合影

    旅居加拿大后,也时有参观墓地的经历,我还创作了一幅题名“彼岸”的油画,来表达我对北美墓地的特殊感受。北美墓地虽也能见到墓碑雕塑,但数量很少,总体艺术水平,和欧洲相差甚远,这和北美历史的长短有关。北美历史短,新的公墓居多。从衣食住行的现代化生活方面来看,北美比欧洲要更宽敞舒适和“新”,但比起历史文化底蕴来,北美就无法和古老的欧洲相比拟了。

 

“彼岸”一画局部中的小天使雕塑

     前两年,在逛法文书店时偶然发现了一本书,是从德文翻译过来的,题目是“Anges   un lieu avec l'eternite”中文大意应该是:“一个永生的地方的天使们”。原书由德国慕尼黑一家出版社2007年出版,是一位叫 Isolde Ohldaum的德国摄影家,花了多年的时间,游历了欧洲的众多墓地,拍下了许多无名的墓碑雕塑。此书从他所拍摄的大量照片中遴选出一部分,每幅照片都配上了同时代的大作家和诗人如雨果、波特莱尔、缪塞等作品中选出的片段文字,编成了一本很可爱的书。

     我从书中复印了18幅图片,贴在文后供各位朋友分享,由于我翻译能力不佳,所附大作家们的文字只能割爱了,敬请谅解。

 

书籍封面

     这位摄影家在他写的前言中谈到,有墓碑雕塑的旧公墓和现在光秃秃的新公墓,给人的感觉很不同。他本人喜欢老的墓地,他这样写道:“老的墓地:和平的绿洲,寂静、沉默,是想象的、也是历史的缪斯神庙,又是令人伤感的地方。在那里,人们会重新认识他们自己”。我也有同感,我也喜欢在欧洲参观那些很有文化底蕴的历史老墓地,它会让你从尘世的喧闹中脱身出来,想到历史的悠久、想到人生的短暂

     稍微殷实一些的家族或名人去世后,请人在他的墓上设计制作墓碑雕塑,在那个年代,可能就是一种时尚。“与时尚联姻“,使得许多雕塑家能接到订货,从而有了施展技艺的场所,又解决了生活来源,是件两全其美的事。

但这种活,是命题创作,有着许多不成文的讲究或规定,艺术家必须像写八股文似的按要求去做(其实历史上大量的宗教艺术也都这样)。从下面这些作品来看,也难为了这些雕塑家们。为了避免雷同和重复,确实也是绞尽脑汁,在“天使哀悼祝福”这一狭窄的范围内,变更花样,努力让作品能生动感人,保有艺术价值。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这些作品应该多是属于19世纪后期“学院派”的风格。那时,有这种水平的欧洲学院派雕塑家很多,也是整整一代人,现在这些人的名字和作品大都已从美术史或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下面介绍的这些作品均属“佚名”,然而散失在各个“尘封的角落里”的这些作品,却依然在不时地对今人隐隐地散发着一种传统艺术特有的感染力。

在看久了艳俗、怪诞、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和“神马都是浮云”的当代时尚之后,来这里看看世界的另一面,品味一下那些静静地躺在这里的前人,期待在天使的指引下前往永生境界的向往,不也有另一种感受和滋味吗?

      时尚和永生,好比入世和出世。《清言》云:“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坠;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此真言也。

     人来自大地,回归大地。当你最终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可能都会意识到:无论是时尚的追求,还是永生的向往,对浩瀚的宇宙时空说来,都显得那么渺小、短暂和不值得计算了。

    

18件无名墓碑雕塑,请欣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Meicong2016-12-31 17:31:07
在纽约州的Rochester有一个很大的雕塑墓地,路过几次就是不敢进去。。
走马读人2016-12-31 19:05:58
Nice. 我的老师希望我跟她研究雕塑,我拒绝了. 否則她可能會熱心幫我找教職。
krystal2016-12-31 21:06:30
謝謝分享這麼精緻的雕塑,也第一次知道墓碑天使原來也是藝術家創作的題材。
红棉袄2016-12-31 21:48:50
涨知识。好文!
197306062016-12-31 22:17:03
好文!米开朗基罗为美第奇家族所做的石雕堪称陵墓雕塑的最高境界。
北美浮云2016-12-31 22:37:16
学到很多
Xingfujiaren2016-12-31 22:58:55
一直跟读您的帖子。受益匪浅。我不会画画却喜欢看画,美的东西不分国界种族和跨越时空。
汉堡先生2017-01-01 02:49:36
不得不说这是欧洲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部分。在日本横滨有一“外人墓地”,多是当年外国传教士的墓。
伯乐山翁2017-01-01 16:43:34
更正:经网友指正,照片上的纪念墙,应该是《献给历次革命的死难者纪念墙》:
伯乐山翁2017-01-01 16:47:13
雕塑很有意思,但所需工作条件和场所更高,除了国家雇用,养活自己更难。
伯乐山翁2017-01-01 17:07:58
是,美第奇墓里有米开朗哲罗的日、夜、晨、昏四尊雕像和美蒂奇兄弟两人的雕像,都很精彩:
伯乐山翁2017-01-01 17:10:37
谢谢,如你所说,真正好的艺术,应该是能和人们心灵交流、息息相通的。
伯乐山翁2017-01-01 17:16:33
是,墓葬文化,其实也是人类古老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埃及金字塔、中国兵马俑···,各个文明各有不同。
BloomLover2017-01-02 23:30:01
赞!新年快乐!
ppddll2017-01-03 02:43:07
我在Rochester住过,也没有进去过那个墓园,据说里面有若干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