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ddll2017-07-14 04:16:44

這是《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叢書中的一本,不知何時來到我家,最近偶然從書架上抽出放在床頭,陪伴了我若干個家務勞頓後珍貴的夜晚閒暇時間。

 

其實早已記不得何時讀過陶淵明的詩句了,可是每每讀到書中他的某句,下一句就自動躍入腦海,似乎都是老朋友,這種熟絡程度,令我自己也始料不及。那些優美的句子,令人心馳神往。最喜歡他的《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和《飲酒其五》。陶淵明四十一歲歸隱,六十多歲辭世,隱居的二十多年中躬耕田畝,貧困交加,可是即使在極度貧乏的物質生活中,他仍然寫下了大量優美的詩句,其中絕大部分是對田園生活的讚美。書中一篇文章的題目非常恰當地評價到他:"在困苦中詩意地棲居",實在是對他隱居生活點睛式的評論。能在困苦中詩意地棲居,是大考驗,畢竟貧賤夫妻百事哀,詩意或者需要物質條件,或者需要異常強大的內心力量。陶淵明無疑具備這種力量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

 

這本書短小精悍,但語言精煉準確,既通俗易讀,同時也收发自如地達到深度。讀這種書,會意處感覺如三伏天喝了一杯恰到好處的冷飲,妥貼舒暢。摘錄書中一段文字: "陶淵明詩化了世俗平常生活,賦予世俗日常生活以最高的價值。這種人生價值的實現方式具有極大的世俗性和普泛性。功名富貴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實現,縱慾狂放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陶淵明的生活卻不需要什麼外部條件,同時也不至於受到內心道德準則的拒斥。這樣,陶淵明開闢了一條大多數人都可以達到的實現人生最高價值的途徑。特別是知識分子從政治性的退避轉變為全面的社會性的退避時,田園生活更是成了理想破滅者的溫柔鄉,官場失意者的安樂窩。" 這一段話寫得相當到位。

 

可是陶淵明並不是理想破滅者,也不是因为官場失意而选择隐居,他只是一個擁有自由靈魂、不肯將自己自由靈魂鎖在牢籠中的人。如同他自己所說:"少無適俗韵,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生活可以貧困,但心情愉快足矣。

 

是的,人生可以平淡,但是心靈不應是荒漠。

Palmbreeze2017-07-14 04:38:52
心有戚戚焉。
西木人2017-07-14 16:27:32
歸去來兮, 田园将芜胡不歸? 异乡夜读,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好文!
伯乐山翁2017-07-14 18:24:11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菜根谭)—— 平淡是真。
ppddll2017-07-18 10:15:38
伯樂翁大家,能在論壇中鼓勵如我等業餘,自是有修行之人!
ppddll2017-07-18 10:17:02
是的,中國人尤其文人,自來就有田園之思,人在異鄉更是身有感受
ppddll2017-07-18 10:17:27
你好,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