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昀2017-12-01 23:50:22

 


 

规矩就是用来打破滴,名作就是用来恶搞滴。《蒙娜丽莎》不但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画,而且按维基百科所说,也是被恶搞(parody)最多的一幅。我想,大家热衷于恶搞或者临摹这幅画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名气大,也是因为这幅画看上去比较简单,容易下笔。比如同是顶级的传世名画,你是愿意模仿蒙娜丽莎还是愿意模仿下面这种?

 


当然,如同所有的名作一样,《蒙娜丽莎》看上去简单,深究起来却又处处玄机。所以模仿这幅画,不论是忠实认真地临摹,还是脑洞大开地恶搞,都不失为一个学习过程。我画这幅画一半是出于好玩儿,一半也是趁机深入学习一下大师的名作。在画的过程中查阅不少分析文章,尽量地把《蒙娜丽莎》原作中的几条最重要的特点模仿出来--画没画出那个效果不好说,反正是朝那个方向努力的。

比如,原画中的人物是三角形构图,亮部集中于脸部以及胸和手。我画猫的时候也照此模仿;再比如背景画的空气透视,我换了背景画的细节,但同样试图表现空气透视。达芬奇这幅名画,除了蒙娜丽莎那个神秘莫测的微笑,背景画也一直很受关注。人们已经注意到这幅背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颇有类似之处。有人甚至认为达芬奇是受了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当然这个说法并不被普遍接受。可是不管怎样,我在画这幅画时借用了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画中元素,放在背景上看起来也是很和谐的。

 

【颜色很重要,颜色很玄妙】
在画这幅画时查阅资料,这才看到了几幅十六世纪《蒙娜丽莎》的摹本,其中一幅很值得研究。

这幅画是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Museo del Prado) 的藏品,现在被艺术群众们亲切地称为“蒙娜丽莎的姐妹”。此画因为在十八世纪时被人把背景完全涂黑了,所以博物馆一直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直到2012年博物馆才把油画复原,然后非常吃惊地发现它与著名的《蒙娜丽莎》有着多么深的渊源。各路专家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这幅画由当年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工作室出品,很可能是与原作(也就是现在的卢浮宫藏品)肩并肩同时画成的。可能达芬奇画到哪一步,他的徒弟就跟着画到哪一步。

有关姐妹俩的八卦就说到这里,接续讨论正题。

在我看来,普拉多版《蒙娜丽莎》最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它不太像原画。虽然画中人物是同一个人,但是整幅画所带来的观感截然不同。而两幅画的线稿基本上是一样的,差别就在于--颜色。颜色的不同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构图,也影响了观众的感受。

。。。。。。。。。。。。。。。。。。。。。。。。。。。。

其实,如果我们去掉颜色,直接对比黑白图,能看出两幅画还是非常相似的。

就算普拉多版的黑白对比度更高,也不影响全局,一看就是在临摹《蒙娜丽莎》。但是如果回到彩色版,相似度反而降低了。为了说明这一点,不妨看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这幅“小丑版蒙娜丽莎”是当代人的一幅恶搞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也不知道作者是谁)。这幅恶搞画虽然失去了神秘的微笑,甚至连中心人物都画成了黑白色,但从整幅画面的结构上来说,却与原作的契合度更高。

所以问题就来了:原作、普拉多版、小丑版、以及黑白版,到底有什么重要差别?

我的观点是,差别在于不同颜色导致了画面结构的不同。在原作、小丑版、以及两幅黑白版中,画面的视觉中心始终都在中线,即脸部、胸部、手部。

。。。。。。。。。。。。。。。。。。。。。。。。。。。。

再来看普拉多版,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普拉多版的视觉中心并不集中,所以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构。

而这只结构的差异完全是不同颜色造成的。首先,除了面部、胸、手,这幅画还有两只红色的衣袖很抓眼球。因为这两只袖子,手部反而不突出了。此外,背景上的色调是蓝灰色,人物的肤色是粉红的、所以远景与肤色以及两只红衣袖形成了冷暖反差。而在原作当中,肤色是黄色,并且因为达芬奇的晕涂法而隐隐发出光彩,衣袖是不起眼的暗褐色,背景则是发暗的黄绿色,有一点点蓝色若隐若现。

因此在原作中,视觉中心毫无疑义集中于脸部和胸部,顺带顾及手部;在普拉多的黑白图像中,最亮的地方是胸部,也是当仁不让的视觉中心;最有意思的的小丑版,尽管人物的肤色都变成了黑白,而衣袖反而是暗红的,但是在整幅画面中,背景是彩色而人物是黑白,加上人物怪异的面相,反而形成了类似于原作的结构(视觉中心在脸部胸部手部)。

(普拉多与小丑版的对比,小丑版的画面结构反而更接近原作。)

如果把普拉多版修改一下,与原作在结构上的契合度就增加了。

 

。。。。。。。。。。。。。。。。。

做这样的分析比较,并没有评判高低的意思。只不过因为现在卢浮宫收藏的《蒙娜丽莎》已经确立起了经典地位,所以一切都以这幅画为参照而已。其实达芬奇的原作在当时也未必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卢浮宫藏品的颜色偏黄,可能有时代久远的关系,而画面模糊可能是因为被清理过几次。在我看来,普拉多版的《蒙娜丽莎》虽然与卢浮宫藏品关系密切,在艺术风格上却应该与稍后的拉斐尔的画作放在一起。


 

【色彩的明度】

如果我们拿出一个色轮来看看,就会发现,卢浮宫藏品与普拉多版在色彩策略上完全不同。

卢浮宫原作的色彩并不丰富,集中于黄色区域,而普拉多版的用色在色轮上分部较广,并且偏重于红色与蓝色。普拉多版中,人物是红色系的,而原作的人物是黄色系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色彩方面的重要问题,就是一种纯色本身的明度。

在色彩理论中,明度(brightness)是个一言难尽的概念。这是因为影响明度的因素有好几个,并且与人的感知有关,并不能完全用数学公式表述出来。首先,黑色与白色的成份会影响明度。一种纯色中加黑色就变暗,加白色就变亮。其次,颜色本身也会影响明度,而这大概与人的心理有关。卢浮宫原作与普拉多版《蒙娜丽莎》可以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原作的人物肤色偏黄,而黄色会给人很亮的感觉。普拉多版的人物肤色偏红,更接近现实中的人物,但在画面上没有黄色那么亮。明度也会受对比的影响。在小丑恶搞版《蒙娜丽莎》中,人物变成了黑白,但因为对比度的关系,脸部反而很亮。

 

最后看看我自己画的这只猫。猫脸本身是黄色,同时给它加了白胡子(这个形象参考了电影 Puss in Boots 中的猫)。猫的盔甲在胸前画了一块反光,手臂部分的盔甲也画成金属本色,上面加上镀金装饰物,目的都是企图强化画面的中线结构,尽量向原作靠拢。

 

 

 

分享博文至:
Tortoises2017-12-02 00:04:10
很详细写出画的构思 :)
peace292017-12-02 00:25:26
很认真地恶搞名画,还一套一套的:)
枫昀2017-12-02 00:31:35
主要是学习大师作品
枫昀2017-12-02 00:32:28
我这也是给名画的崇高江湖地位添砖加瓦 :-)
Palmbreeze2017-12-02 00:43:12
论文写得很棒!猫猫很有范儿!
御宅的风儿2017-12-02 01:44:27
摹本本身五官也不同,眉毛到眼睛距离不同,脸上中庭和脖颈比例都稍长
Bellemom2017-12-02 01:54:56
文章写得好!
枫昀2017-12-02 02:38:05
谢谢表扬!
枫昀2017-12-02 02:44:30
又仔细看了看,摹本确实五官稍有差异。可见那个神秘微笑并非特别重要的决定因素
枫昀2017-12-02 02:45:17
多谢鼓励!
秋针2017-12-02 03:00:27
厉害,这坛子里的才俊太多了。
accountingdoctor2017-12-02 03:55:20
好专业高深啊。
伯乐山翁2017-12-02 12:24:53
好文趣画!
枫昀2017-12-02 16:50:20
谢谢!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哈
枫昀2017-12-02 16:51:17
嘻嘻
枫昀2017-12-02 16:51:35
谢谢山翁老师
印象2017-12-02 20:14:08
好玩!
枫昀2017-12-02 22:51:15
谢谢:)
Meicong2017-12-04 01:52:56
受益了。。。
枫昀2017-12-04 15:41:12
多谢鼓励!
枫昀2017-12-06 06:17:50
test
枫昀2017-12-06 06:20:44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