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顺2020-05-08 14:59:46

王宠字读

 

赵孟頫以降,就是个写的意味见着浓厚。其时大概也容易见着各式碑帖,于是比着看谁写过古人的风气日炽。

 

见到的诸家,都有学得像不要太容易的精力和智慧的富裕,象郑板桥,唐寅,董其昌,文征明等等。在江南村镇看碑坊,民国以前的文书,很轻易地看到几分唐意,几分姿色宋态,甚至晋之神采的笔跡。曾留连怡園墙上碑刻至从上午至下午,午饭都忘了。

 

读此际的字,会觉得,他们就是这几个玩艺儿:琴棋书画。书画同源,得了法,不难得到个“写得好”“画得象真的”的赞。就一辈子泡在里面酱。看唐寅的字,美得腻味;读王宠的楷,玩得太熟难生敬意。清代不少王爷的临摹都有“乱真”之妙。

 

这就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并道了。

 

装笨的,搞怪的,就是不好好写的,真挺可怜的。

 

怎么也不见提高。

 

康有为等,看到隶,魏碑,不再守笔法一尊,要写出汉字的新样。

 

回翻,着实新意满满。可境界仍在如来佛的掌心。

 

《左传》简约如刻,《史记》别样的离骚,晋字,灵性之作,.....  怎么都是一个缸里的腌。

 

外国的东西前一比:水平低了。

 

一谷歌,什么字看不到?

 

忽然就不在乎写不到古人那样了。咱有他们从来没看过的经历过的东东多了去。就是拿起笔来写,只写自己的感觉到的,才不管什么唐范宋式。

 

王宠字读二

 

字是写不“笨”的。写出“笨”的,鬼精。

 

但字可能写木了。写木了,却以为是“拙” 得美,就是傻了。临摹它们,易成傻冒。

 

王宠年轻时的字,笔法在在,见识象出锅的馒头,要样子有样子,还弹性十足,冒热气。

 

可被一个“嫩”字糟踏。行家们迫不及待地端出他年纪“大”时的书法。(一直以为他至少七十终生,一查,是四十。就其字,这人“太着急”老了。)

 

 插议: 老辣,老成,老道,苍劲,常常是“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的客套。其实就是个竖不直了,横不稳了,撇没尖了,勾秃了或勾滑了。

 

学个啥的,尊老,当个仪式,0k!当个理,当个事,挺耽误的。)

 

文章,“一生写一篇”,过于酷;而之于著作等身的,过了脚面的,不去翻,就对啦。字,亦然。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写得太多,不滥才怪。

 

这王宠,年纪不大,就没个旁的事似的,就是个写。一个样的字,写得也不烦。所谓“老道”者,皮多厚,于己于人。这时的字,没了精神气,看不准了,木木的。罢手不写,去养养花草,擦擦桌椅,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