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跑跑2009-04-01 06:04:03
我很少能一口气看完一部电视剧的,更何况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画面灰暗、情节拖沓、内涵沉重的电视剧,可我居然把它从头到尾看完了。这主要得益于这段时间我不在家,也上不了网,而电脑里面只有离家时下载的《团》,而我下载它的原因是因为《士兵突击》和远征军的故事背景。我大概是在10集以后开始喜欢上这部戏的。
   看完以后还是没有事情可做,于是想写一些对这个戏的看法。
  说老实话,这部戏从商业角度讲不会太成功,原因就是这部戏里面“灰暗”的东西太多,拖沓的情节和冗长的对白加上四不像的南腔北调,以及人物邋遢猥琐的造型,很能倒人胃口,特别是孟凡了和龙文章的对白,有时候简直难以忍受。在这个精神食粮日益快餐化的时代,观众很难有耐心去体会这部戏的。还有一点,这部戏是以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为背景的,很多人在没有看戏前一定以为会拍得如英雄史诗一般激荡热血催人泪下的,因为70年前中国远征军本身就是悲壮的传奇,然而《团》恰恰不是这样,它把远征军溃败从野人山逃亡作为历史背景的切入点,把故事放在一群溃乱的败兵中间展开,甚至让人觉得简直就是在抹黑那段历史,所以从心理上会引发观众的反感,我一开始就是这种感觉。
   这部电视剧有些像话剧,艺术这东西我弄不懂,不晓得导演是不是想在艺术表现方面尝试突破,所以我也就不去说《团》的艺术成就得失了。我也不想和《士兵突击》比较,因为这两部戏不是同一个层次和类型的。
   《团》的可取之处在于它颠覆了中国以往所有的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以前不管是描写共军抗日还是国军抗战的影视作品,主角大多是高大全式的人物,剧情也脱离不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牺牲的情操。《团》的主角则是普通的士兵和底层军官,那些士兵甚至不是士兵,叫做兵痞更适合一些。《团》从最底层的士兵的角度带领观众去审视那场战争,更真切表现战争中普通士兵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战场上的一败再败,从东北败到西南,从腹地败到边陲,无数手足袍泽在身边无声无息的死去,大半国土在溃败中沦丧,战士们满腔沸腾的热血已经冷却,昂扬的斗志已经消沉,对胜利的渴望似乎被求生的本能取代。这些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无数次的失败逃亡,心理已经濒临崩溃,麻木、恐惧、茫然、绝望,这一张张面孔,一副副表情,是在那种环境中人性最真实的写照。支撑他们还在战斗的已经不是军人的责任和胜利的荣誉,而是回家的奢望和求生的本能。所以,龙文章那句“回家不积极,思想有问题”的台词成了当时最具有煽动性的动员口号。剧中对日军也有这种描写,一个被抛弃即将遭到杀戮的日军士兵,在怒江边黑暗的夜色里,唱着怀念家乡和母亲的歌,用刺刀剖开自己的肚腹,即便残忍如野兽的日军也无法忍受即将被猎杀的恐惧,他选择自己痛苦的解决,希望无情的河水能把他带回大海,带回那遥远的海岛,也许这种痛苦可以唤醒已经兽化的心灵吧。这场战争已经让士兵们变成一群企图逃脱陷阱的野兽,他们明白他们只是炮灰,带着近乎绝望的希望企图摆脱着已经被注定的命运。他们缺乏的不是勇气,他们缺乏的是信心,他们对自己的官长缺乏信心,对身边的战友缺乏信心,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在那种环境中,他们唯一可以信任的,是命运,而命运并不在自己的掌握中。也许,把战争表现的真实到了残忍的程度,才是让观众拒绝接受的原因吧。
    当然,《团》反应的不仅是人性,也反映了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弱点和优点,龙文章在带领溃兵逃亡的时候装神弄鬼的那场戏里面,有一句台词说:“英国鬼说他们死于傲慢和偏见,中国鬼说他们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很有深意。然而,中国人坚韧的性格使得这些士兵们并没有完全失去他们作为军人的责任感,当心中重新燃起对于胜利的渴望的时候,当他们有了可以信任的战友长官袍泽兄弟的时候,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去作炮灰,在南天门的绝境中坚守了38天。也许就是这种坚韧,使我们的民族历经风雨仍能生生不息。
   由于真实而残忍,由于残忍而厌恶,也许是这部戏想给我们的感受。它其实也许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反战影视作品吧。
   总之,如果作为一部商业电视剧,它不能起到娱乐观众的目的,显然是失败的,但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它还是可以感动我们的,在我们的心逐渐被各色各样的娱乐节目麻木的时候,这种戏可能可以给你带来一种别样的快乐。
   再简单说说几个主要人物:龙文章、孟凡了、迷龙、阿译和虞啸卿,当然还有仅有的两个女性角色。
   龙文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出身于最低贱的草根阶层,却有着陈胜那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情,他不甘于命运的随波逐流,希望打拼一片自己的天空。他狡猾勇敢、阅历丰富、玩世不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他冷漠里面深藏着热烈的情怀,看惯太多死亡的他懂得生命的尊严,出身低贱而又内心高傲,是一个不安现状的游民。
   孟凡了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自愿投军报国,在一连串的失败中,他迷失了原来的信念,变得沉沦悲观,善于鼓动热血青年冲锋送死,自己却直到最后才学会杀敌。严格的家教在他性格中养成了些许偏执,知识分子的穷酸懦弱,小市民的市侩机敏和时代青年的理想在他身上融为了一体,他是龙文章和虞啸卿两个人侧影的交集。
  虞啸卿是世家子弟,青年才俊,他满怀豪情,励精图治,一心建功立业,他冷酷铁血,漠视炮灰生命,他和龙文章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除了和龙文章一样内心高傲以外,他们根本是社会的两个极端。但这只是他的外壳,当他的精英部队和日军一触即溃的时候,当他被龙文章在沙盘前打得一败涂地的时候,当他在强大的官僚机构面前无能为力的时候,他就显得那么幼稚苍白,他最终背叛了自己,成为一个官场精英。
   迷龙是这群兵痞中最有人情味的一个家伙,他健壮勇猛,精明能干,粗鲁善良,看似狡黠无赖,其实温情恋家。没有什么文化的他,如果没有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满足于“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就能幸福的没边”的中国农民。
   阿译是个上海学堂里出来的学生,性格懦弱,举止愚笨,迂腐真诚,和整个战争以及那些兵痞门显得格格不入,他即希望成为龙文章,也希望成为唐基,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以后,他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战士,能够把兵痞们当作兄弟,同生共死,也懂得讨好唐基那样的官僚军棍,是适应能力很强的城市小资。
   不辣和丧门星这两个人我觉得可以挖掘的,但他们戏份比较少,没有表现出来,他们总是跟随别人的决定,他们勇敢顽强,对一起的兄弟很忠诚。不辣给人的印象大约只有“王八盖子地”这一句台词,而丧门星则是他腰间兄弟的骨植。豆饼和兽医,一个是孩子,一个是老人,他们的存在加深了战争的残酷和不人道。克虏伯是个老实人,甚至有些傻,他应该是个来当兵吃粮的角色,因为他老觉得饿。战争使他懂得了生命、友谊和信任,他敢于违反军令独自开火,给他对岸的兄弟以绵薄的支援。
青翠扇芭蕉2009-04-01 06:15:44
和集结号比起来如何?
片仔癀2009-04-01 06:18:18
愚人节玩笑 -不知道我是谁- -似曾相識- ♀
似曾相識2009-04-01 06:27:18
集结号 坚持了十分钟,实在受不了 -aozei-
萧跑跑2009-04-01 06:28:31
能做上你老婆,不但需祖坟上冒青烟,简直是要喷火
刀光剑影2009-04-01 06:36:35
有螃蟹的时候就很随和
似曾相識2009-04-01 06:43:55
做人,要有要求
不知道我是谁2009-04-01 07:06:18
小跑跑的原创?
dq882009-04-01 07:30:27
电视剧我看了一集,原创小说我也下载看了一下,说老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