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澳洲的各大报章和网站,针对中国移民的“黄祸”论又卷土从来。表面的原因是由于 暴涨的房价和日益拥挤的公交通所引起。
过去一两年,美国欧洲的房价一片萧条,但至少有两个国家的房价仍然在疯长。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澳洲。去年澳洲的房价平均上涨15%,墨尔本悉尼很多区的涨幅都超20%,30%的也不在少数。今年一月份墨尔本的中位价已达$540,500,所谓中位价的房子一般都是40-50年房龄的,离城20公里以上的三居室一卫生间的破旧房子。现在,在墨悉两市,拿百万澳币去买一幢在中等偏上的区内,还算比较看得上眼的,家庭住的独立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样的房价,对于大量中等以下收入的澳洲人,由于他们从不积蓄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购房梦变得极其遥远。于是,房事成了澳洲人的心事。
目前,整个澳洲社会的舆论是一边倒,都在blame 华人,认为是Chinese 使得澳洲的房价暴涨。他们故意把在已定居的Chinese (PR 和 公民)和来自中国大陆的“overseas investor”混为一谈,把在房屋auction 里出现的亚洲人脸孔一律称之为 foreign investors from China,其实前者才是目前澳洲房市里的主力军。 不少人极端的说道:“Maybe the great Australian dream should now be 'to one day rent an Australian home from a Chinese Landlord'.”。
加上,由于移民数量的快速增长,澳洲各大城市的基建进展缓慢,使得公共交通拥挤不堪,时常误点取消。房价和交通,这两个可以明显感知的原因,使得澳洲人对移民的反对态度,在近来达到了一个高峰。
澳洲的在人口上是个小国,21 M population, 一半多是英国裔。在澳的华人习惯把人分成亚裔和Aussie,其实是大谬,Aussie是指这一半多的redneck 英国裔,像南欧的意,希以及巴尔干,东欧人在这些是”正宗”Aussie眼里是 不能称为Aussie的,那些土耳其,黎巴嫩,中东的就更加peripheral了。老中们普遍不懂他们的区别,有个中国女孩沾沾自喜的跟女伴讲自己交了一个法国男友,但这个自称Bram 的所谓法国人,实则是叫Ibrahim的北非人。好几个月后,她才搞清楚这地中海两岸的区别。
大规模的中国移民的到来是在89以后。起初,高傲的西人们是不把这些温顺贫穷勤俭的中国移民,当作威胁的,他们把他们看作是旧唐人街的那些餐馆,洗衣店,按摩店的换班而已,因为经过长期的白澳政策,退缩在唐人街里的老华人们已大都凋零作古了。然而他们错了。
廿年过去了,这批中国新移民们以及他们的子弟已经在澳洲这个小社会里,成为和“主流”白人竞争各个资源的主要力量。这澳洲大学的医学院里,1/4-1/3的学生是亚裔,在药学院里这比例大于了一半!各个名牌中学的奖学金,大半被华人子弟获得,各大学里,华人教授不但在数量上,更在成果上远大于白人教授。前几年,澳洲电视台出了个叫“Australian Brainiest Kids”的 竞赛节目,结果前五名中有四人是华裔孩子。第二年,这个节目就无声无息了。
在房产上,高储蓄的华人,更是买房换房的主力军,深入到灵魂深处的儒家积极出世的精神,支撑华人,节衣缩食,先买小房,差的区,再买大房,好的区。就墨尔本而言,传统上的一些白人好区,现在都有大量华人买入。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是国内过来的富豪。
华人是努力的,但也是单纯的,他们不了解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白人社会的taboo。一个人的地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socioeconomic status 的表示。单纯的华人,不顾自己的职业,宗教,文化,等背景,以为花了钱,就可以进入“高尚”区,就可以进入“主流”,然而这必然导致那些snobby“原住民“的反应。当只有零星华人进入,他们仅仅是nuisance, 是eye sore,他们得到是一些邻居们的冷漠的 long face 而已。一旦有相当数目华人涌入的话,就会被当作是一种实在的threat, 一种yellow peril。
其实,有同样的事情在美国,然而,人口超三亿的美国,拥有巨大的人口“质量”(population mass),具有强大的同化功能,即便进入1 million 华人,也是一个小小的impact。 而且美国人及社会眼界要开阔的多,可在澳洲不一样,在这个小小的保守的社会里,华人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逐步的增强,这不能不成为白色Aussie们的一个心病。因此,对于我们华人来说,应该提高警惕,防范于可能的种群冲突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