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beans2010-08-09 03:05:09



生活在城市,特別是在大都市里,那些收入可觀,有房,有車,有學識的“白骨精”不但幸福指數比農村人低,就是“貧窮危机感指數”也遠比乞丐高。為什么年收入丰厚,地位高的人沒有幸福感可言哪?

在都市里,別看一些收入不菲的年輕人已經開上了几十万元的高級車,住上了价值超百万的樓房,可是,這些人心虛的很,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生活在泡沫中,一但這個泡沫破裂,自己死連葬身的地方恐怕都沒有了。

他們由于生活在虛華中,攀比与臉面促使他們必須有模有樣,于是,他們貸款買車,買房,以至于債台高筑。有一個白領說:“我最怕的是房子掉价利息上調,最怕失去工作,最怕生病,最怕工資不能按期發放,最怕...一但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不出几個月,我的生活就會淪為赤貧。”還有一個人說:“在我的同學們還在騎自行車上下班時,我已經住上了洋房,開上了寶馬,可是,雖然我表面上風光,可內心卻是發虛的,覺得自己比同學們還要貧窮,他們最起碼沒有債台高筑,而我卻欠下了上百万的外債和貸款,搞的我終日心慌意亂,我最懼怕的是房价下跌,一但跌了,銀行不會免我的債,也不會免我的利息,到那時,我用什么來還這筆錢。我每天比雞起的早,比小姐睡的晚、比牛干的多,比狗吃的少,辛辛苦苦得來年薪二十万,可是,我每月要還近万元的貸款,三千元的養車費,五千元的生活費,你想,巨額債務像絞索一樣套著我,我能幸福嗎?就是說在十几年的還債時間里,不出什么變故,把債務還上了,可是,這十年的痛苦還不得承受嗎?大好的青春時光在債務纏身中度過,值嗎?人生才几十年,何況十年后我會不會過勞死還難說哪”。其實,后一种情況還算好一點,畢竟年收入還是很高的,可怜的是那些年收入只三兩万卻欠下了百万貸款的人,一但房价下跌或收入減少,只有做無產階級無賴了,我死前讓你銀行先死。

在城市里,住洋房,開好車的負翁到處都是,有的人欠下的外債一輩子也還不清,當然了,大多都是銀行的貸款。大家都有一個共識,我還不上貸款,你也一樣,反正“天塌有高個,過河有矬子”,要死大家一起死。還有許多人前体面的人,收入不夠自己的高消費,時常靠父母在家鄉撿廢品,修鞋,出苦力辛苦攢下的錢接濟。縱觀這些人,都是兩個字鬧的“虛華”。

大家都想有体面的活,可是收入跟享受總是成反比,為了臉面,只好借錢,拿別人的錢為己所用,過那种超出自己經濟能力的奢侈生活。他們体驗到了人前榮耀人后的痛苦的滋味,反正不太好受。一位經濟學家說:“你的收入和享受成正比才是最体面的活,否則是自找痛苦和羞辱。”還有一位經濟學家說:“貧窮感和經濟收入相關不大,跟人的欲望成正比,你收入越高、欲望越大,你的貧困感指數就越高。”

年收入十万,卻想要過年收入二十万人的生活,請問,那十万從哪里來?將超出自己經濟實力的奢侈品當做必須品,不但會債台高筑,抗風險的能力也會降低。最關鍵的是:人會變的焦躁不安,煩惱,甚至萌生想自殺的念頭。在中國,每年因自殺而死亡的人數是三十万,自殺未遂者達百万,這只是官方公布的數据,實際數字要比這多許多,自殺者大多是城市里的幸福感最低的人,其中包括大量負翁。

在都市里的人們,活得都很累,很辛苦。高物价,高消費已經令人們惶恐不安,你身揣二百万,站在北京的街頭,你非但一點驕傲不起來,而且還缺乏安全感。你擔心這么一點錢夠不夠活三年,你擔心三年后這么一點錢會不會成一堆廢紙。錢太貶值了,十年前,你有十万元錢就是一個富人,十万塊錢能買來好多東西,如今,你有了百万,這百万塊錢,竟然不抵十年前的十万有价值。那么,三年后,十年后,你的百万是不是零价值呢?

其實,窮与富是相對的,在比爾.蓋茨面前,我們都是窮人,在難民面前,我們都是富人,我們之所以感覺自己貧窮,是因為對自己期望值過高。

有攀比的心態的人,即使年收入過百万也不會幸福。所以,人最主要的要懂得知足。百万富翁不能跟千万富翁攀比,工薪階層不能跟那些大老板攀比。富人有富人的煩惱,窮人有窮人的快樂,假如你想:那些所謂的富人大多都是債務纏身也就坦然了,現實也是,許多的富人欠的錢一輩子也還不清,被人逼債的滋味不比你窮人好受哪去。



HUDIEMI2010-08-09 05:05:28
我想有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