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A2011-05-06 06:01:42

薄熙来文革时积极参与对其父的批斗(据说踢断了薄一波的三根肋骨),(不管是不是真的)亲自批斗其父,这足以说明其人心狠肠硬,毫无孝心。


薄熙来对父亲的凶狠,集中反映出:薄熙来是一个为了个人前途不择手段的人。


 


从大连足球市长算起,薄熙来登上政治舞台已不下十五年,是人是鬼、是驴是马,其实早已显露七八分,只不过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罢了。 遗憾的是,在薄熙来显露七八分本色的当下,有些人和团体还在闭着眼睛硬说薄熙来是江泽民的人”……这就连外行都不如了,一如他们至今瞎扯胡锦涛是改革派温和派健康力量”……还在幻想胡退出中共,另立新党一样。


薄熙来是谁?这或许可以通过另层空间来判断——我不否认通灵相人术的先验准确性,但只有极少人有通灵相人的先验能力,而且,政治是现世现实的学问,因此,要判断一个政客,现世现实的分析仍然是依凭。 因此,要了解薄熙来是谁,决不能靠轱辘湖国王之类的另层空间故事,否则,又是自欺欺人、误人误己;薄熙来既然和我们一样活于俗世,要认识他,惟有看他在这个俗世的成长经历、言行举止、行为方式。 首先,薄熙来的升迁路线,处处闪耀着遮不住的才干: 主政大连期间,他招商引资成绩卓著,大连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东北其他城市,大连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一大经济城市;


薄熙来还多种手段并用,多方安置失业工人,点子很多,由此,大连较平稳的度过了东北国企改革中大下岗的艰危时期。 他还是中共地方官吏中施行国际化城市规划的先行者。主政大连期间,他仿效发达国家城市,制定并实施了系统的规划,全方位地改善了大连的自然环境、市容市貌和基础建设;薄熙来统治大连七年,将大连由一个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工业城市,转变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和国际会议及展览中心;在薄熙来的一手推动下,大连创造了足球节国际服装节美容美发节等特色文化品牌;大连也由此被誉为北方明珠,被评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最宜居城市和中国大陆的最宜居城市之一。


 薄熙来改造大连的成功,令大连成为全国城市楷模,在九十年代末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大连的城市建设风潮。 薄熙来突出的能力,加上其太子党的出身,完全压倒了当时大连市委书记,令大连成为全国惟一一个市长占据一把手的城市。 辽宁是计划经济时期重工业包袱最重的省份,2001年至2003年,薄熙来担任辽宁省省长。上任之初,正值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整合和转型时期,辽宁省大量国有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辽宁省失业率和待业职工数量全国最高,经济困难空前。薄熙来采取灵活的手段安置失业工人,又雷厉风行的推行反贪打黑运动,揪出沈阳市慕马大案,以生猛如虹的气势,将一批省市级腐败官员打落马下……这些措施,有效地收拾了人心、转移了视线、缓解了社会矛盾,使辽宁在如此困难情况下,于其任内没出大的事件,实现维稳目标 尽管政绩卓著,薄熙来仍然在2004年被迫离开地方省份中头号要省辽宁,调任商务部长虚职,原有的要职让给胡锦涛的接班人李克强(因为此事,薄熙来心底对胡锦涛必然结下梁子)。上任商务部长之际,正值中外贸易摩擦抬头之时,其中中国与欧盟的纺织品争端尤为激烈,薄熙来使出浑身解数,通过与欧盟展开多轮谈判的方式,稳住了对方,缓解了危机。


 虽然没有在大连时的那种风光,但逆境更能检验一个人的能力。薄熙来执掌辽宁和商务部,就像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打逆风球,他居然还能打得不错,不同的困境中,他总有办法化解危机,这显示出足智多谋和老练的行政管理能力。 就像任何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一样,薄熙来不会错过任何出头的机会。2007十七大后调任重庆市委书记,重获实权,他立即迸发出比在大连时更大的能量。他上任重庆的第一年,重庆市吸引外资就增长了百分之一百七十,达到二十七亿美元,从西部12省市的第6名跃升至第2名,2009年更飙升为西部第1名。2008年、2009年两年,重庆市的年经济成长率均名列西部第一。他在重庆推行的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既打黑、更治官,如今基本荡平重庆市民间黑社会势力,并给予黑恶官僚以重大打击……不管薄熙来打黑的真实意图为何,其打黑新政客观上的巨大的利民作用是不容否认的,其雷厉风行的气势、真抓实干的力度,为几十年来所未见,也因是,打黑运动受到全国民众压倒性的支持:着名的天涯论坛上,支持重庆打黑帖子、评论高达几十万条;有民营企业家为了表达感激,欲筹资1000万,发起成立全国首家打黑基金”…… 薄熙来受到老百姓空前广泛的追捧,一跃而成为大国民意明星,恍若民主国家的当红总统候选人……在中国官吏普遍受到鄙视唾骂的今天,万马齐喑当中,惟薄熙来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不光有着杰出的眼光和领袖能力,薄熙来还是一位天生的公众明星,他相貌堂堂、身材高大、长于演讲、善于煽情,其人极具幽默感,好做脱稿即兴演讲,其言辞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极具煽动力……一如美国政治明星、国会领袖。


2009年夏,重庆八千出租车司机大罢工,这是中共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司机罢工,对薄熙来的执政能力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汹涌的群情,薄熙来出人意料地没有出动特警武警,他亲赴现场对话、邀请出租车司机代表座谈,同时邀请重庆内外媒体现场直播;面对摄像机镜头薄某人侃侃而谈、风度翩翩,他时而倾听司机诉苦、时而与代表一同计算运营成本、时而制止对司机畅所欲言的压制…… 更为惊世骇俗的是,薄熙来还在座谈话上公开鼓励司机代表:成立重庆市出租车司机协会,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在现今胡锦涛中央对非法组织忌惮成了一根筋,连钓鱼协会都感冒的时候,薄熙来公然鼓动成立非法组织,可见其人的思维不拘一格、其胆识非比寻常。


 不能不承认,这种民主、对话、公开、透明的作风,在中共官场中实在久违,一如紫阳重生、耀邦再世,恰如一股清新的风划过腐臭的死水塘,令人有恍若隔世之感。薄熙来一反胡锦涛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套路,以对话的方式平息了这次危机。薄熙来解决重庆大罢工事件绽现出来的能力和自信,令惯以钢盔、冲锋枪、封笔、断网解决问题的胡锦涛相形见绌、不堪入目。 薄熙来的政治风格,大有别于中共官场的俗套,与胡锦涛的僵尸蜡像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可以说,如果在中国今天举行直选党魁、或大选总统,当选者一定是薄熙来,胡锦涛连提名都得不到。


 


 但是,如果因为薄熙来的出众能力和开明表现,就以为他是开明派,那就错了。翻看薄熙来的仕途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善于投机的政客,多变、善变是其主要特征。 胡耀邦、赵紫阳年代,他以改革开放基层闯将形象一马当先,19841988年,他历任辽宁省金县县委副书记、书记,大连市金州区委书记,同时,还于19851988年兼任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副书记、书记,政绩卓著,八十年代的薄书记,完全一幅改革开放弄潮儿青年干部的形象;六四屠杀后沉寂的两年,时任大连市宣传部长、副市长的薄熙来又变得一副极左的嘴脸,把反和平演变喊得震天价响; 邓小平不问姓资姓社后,官至大连市代市长、市长的薄熙来,很快又成了地方官吏中招商引资的能手、解放思想的先驱; 江泽民发起揭批功运动后,刚刚还在高唱与国际接轨薄熙来,立即紧跟江泽民,成为地方官吏中、追随江泽民镇压功的先锋干将之一;


 胡锦涛流露出崇毛倒退、政治学朝鲜、古巴的狰狞嘴脸后,调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薄熙来,立即在重庆树立全国最高的毛泽东像,并发起唱红打黑、重温毛语录、毛批示及红色经典的运动……在当今极权倒退的逆流中,薄熙来大跳忠字舞、大掀崇毛热,高举毛泽东举得比胡锦涛还高…… 从上可以看出:


 一,薄熙来野心很大,为了权力,逢迎拍马不遗余力,敢于、而且善于投合中央一把手心意。


 二,薄熙来的(如在出租车罢工事件中)的开明表现是为了树自己,树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薄熙来从不恪守任何政治原则,他见风使舵、灵活善变,表现出典型的机会主义投机政客的行为方式;薄熙来即使有政治信仰,也是次要的(至少在获得最高权力之前)。


 虽然见风使舵,薄熙来却远非一般明哲保身的滑头官吏可比,他有雄心、有计划,且非常富于胆魄、心机和手腕。 这集中体现于重庆治官上。当今中国社会的几乎一切问题出在专制体制,治世须治官……这个道理,当然不止薄熙来一个人明白,但中国官场,只有薄熙来一人敢于大刀阔斧地治官


 他主政重庆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领导干部”20083月,在他主持下,重庆市渝中、九龙坡等7个区县一把手进行了调整,而一年前,一场大规模的调整才刚刚完成。与此同时,双规包括重庆市规划局原局长蒋勇、原副局长梁晓琦、九龙坡区原区长黄云等一批贪腐高官。


薄熙来新官上任,就以这种官场地震的方式鸣锣开道,需要无惧地方势力的气魄。重庆打黑更是一场大规模的、经典的治官运动,在薄熙来的强势主导下,重庆市权倾一时的黑社会保护伞——司法局局长文强、公安局副局长彭长健被毫不留情地掀翻,重庆市交管局局长陈洪刚、副区长赵文锐、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毛建平、经侦总队总队长陈光明、煤矿局副局长王西平等一大批黑恶高官短时间内被统统揪出。 公安系统,是和平时期政权的顶梁柱,也往往是政府中最为贪黑的系统,警界的地头蛇势力,强势的新官也得戒惧三分,薄熙来却敢于放手整治警察系统。紧接打黑而来的,是国内前所未有的一项铁腕治警新政,今年三月,薄熙来启动重庆市公安系统机构改革,一举将重庆三百多名处级、三千多名科级警官解职下岗,其所留下的三千三百多个位置空缺,由重庆全市两万三千名警察自由竞聘。


这一翻江倒海般的举动,令重庆一大批警界贪官地震式垮台,而警察队伍中一批年富力强的较优者,则得到了喜从天降的上升空间。薄熙来砸向公安的铁锤,令腐败分子哀叹:薄熙来这是对公安队伍搞大清洗 俗话说强龙难斗地头蛇,薄熙来却偏要斗倒地头蛇。薄熙来不怕得罪官,对越是气焰乖张的本土势力,他越是铁帚腿子横扫,得罪到底。


在薄熙来治官的铁腕和狠劲,令重庆地方势力哀叹:官不聊生 中国地方官僚势力,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且与黑社会勾结;作为外地空降的一把手,薄熙来上任之初就大力整肃官僚队伍,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治官会引起地方官僚的仇恨,甚至激发其铤而走险,制造不测事件……因是之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