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良2011-06-17 04:12:45
早就想去长沙看看,五月底中南大学组织第七届ISBRA会议,时间和地点都再好不过了。从北京坐上过夜动车,睡一觉,第二天早七点就到了长沙。出火车站打了个的,在“五一大道”一个街口见一个交警姑娘站在路中圆台上指挥过往车辆,很有英姿,果然和北京不一样。会议和住宿都在枫林宾馆,正在岳麓山脚下,距橘子洲也近。投身治学以来,这是第一次轻身参会,难得休闲。长沙是个好地方,山青江秀,人文环境不错,不像一些大都市熙熙攘攘,天天奔命似的。遇到的人感觉都挺善良,质朴热情,谈吐不俗有礼,尤其女孩子可爱。第一天晚饭与两个华沙大学来的波兰小伙子同桌,我趁机做点红色文化输出,告诉他们,长沙是咱老主席修身立志的地方,有不少红色古迹可访。波兰虽然变色,但这俩异国后生还有点觉悟,于是约好饭后既一起去湘江边,橘子洲,沿着老主席的脚印走走。五月末的傍晚,夕阳斜下,天边一抹红云,我们沿江边漫步,不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但有江对面灯火闪亮,在长长的水泥人行道上,有成千的当地男女老少,晚饭后,乘凉,散步,人多些,但感觉蛮爽的。突然想起一个熟悉的老太太的话:“这才叫生活”。第二天早上六点不到就奔向岳麓山,进东门,先往上爬,去拜先贤。此山修建了不少墓穴,近现代湘籍的烈士,尤其是清末和民国早期的,多在此安息,最著名的如黄兴和蔡锷。看东门口的介绍,知道张辉赞的墓也在山上,可惜没找着。张辉瓒曾在日本军校留学,还是蒋介石的学长,参加过讨袁和北伐,是现代中国军界的元老级人物,可惜成了国共反目兵戎相见后第一个被红军俘虏并处决的国军高级将领(中将师长),被砍头。当时的政府厚葬他于岳麓山。张的墓文革中被破坏,后又修复。因为取消了门票,当地人来遛早的不少,最雷的是有人立于林中隐蔽处,凭山吊嗓,高歌一曲。好像当年看《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场,童祥龄还未出场,破空一句:“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让全场震撼。下山时不认识路,恰巧遇到一位好心的大姐,看我外地人还面善,就改变了自己的原定路线,亲自带我走下去。一聊,她还是个老知青,六七届初中生,曾到礼陵的茶场下乡,后来回城,前两年从事业单位退休。现在老两口生活无虞,只是女儿大学毕业还没有长期工作。问她在长沙感觉如何,她答:“我只在这里生活最习惯”。本来想下山后一气游了爱晚亭和岳麓书院,不料相机的电池不行了,只好转天早上再来。爱晚亭,始建于1792年,原来叫“红叶”,又名“爱枫”。后取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之诗意而改名为“爱晚”。现在亭额上的三字是1952年重修时,湖大校长李达请毛泽东题写的。亭外一石碑上刻着毛体《芯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 一句,红漆字,“红”字取中,特大。想当年胸怀远大的二十八划生毛润之广交湖南才俊,不畏军阀专制,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成立“新民学会”进而“共产主义小组”,充分运用了当时可能还没有宪法规定的言论和结社自由。岳麓书院,心仪已久,终于看到了。岳麓山公园虽不要门票,但书院要三十元。听到旁边一个导游的湖南姑娘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湖南最著名的学府,远远超过湖南大学。的确如此,来长沙的游客,不访湖大无所谓,不到岳麓书院,就要遗憾了。其实书院就在湖大校园内,湖大的名气还多靠了岳麓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到现在,历史已逾千年,故称千年学府。西方大学,以最早的牛津,剑桥为荣,咱中国推出了岳麓书院,历史比它们长。当今湖大承继了多少当年岳麓的古风?书院是让人博学,静思的地方。虽然人声嘈杂,参观者众多,身临这幽雅的千年学府,人可能都能悟出点新知来。岳麓山腰上有个“半山亭”,当年一个小僧人以“半’字为题,赋诗一首。曰:“半山半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嵌,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修佛好心,半间房舍半分云,半听松声半听琴。” 好个不入世俗的仙境!现代人功利心都太强了。想咱老主席,论智论勇,何其不凡?如果早十年二十年,退隐岳麓山,韶山冲,或滴水洞,悠哉游哉,写诗作赋,有全国人民衷心爱戴,众粉丝美女相伴周围,多神仙!只要分出点稿费,江青同志不会有意见,风流韵事也不用藏着掖着的,都是美谈, 也让美女们扬眉吐气。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岳麓山访古,千年学府悟新篇
  • 小鬼当家
  • 一把墩布起家记 — 俺早年的革命生涯
  • 电视剧真缠人
  • 东北访友, 红歌唱到沈阳城
  • 茅斌骚客2011-06-17 12:17:24
    老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