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A2011-08-20 14:22:12

刚刚从Cape Breton Island休假回来,Voice Mail里就积下了几个杭州姨妈的电话留言。说是儿时的玩伴华三在多伦多,也在寻找我的联系方式。几通电话之后,终于与他接上线。刚休假回来,实在是太忙,没顾得上叙旧。只好匆匆忙忙约了他周末来乡下人家小聚。

 

华三,在我的记忆里从小时候起就是个人精。据他自己说,他们家是华家池的嫡系。他在家排行第三,大家都习惯了直呼他的小名华三。儿时暑假,我常常被父母寄养在华家池姨妈家。为了争华家池里戏水的一块地盘,没和他少吵和少打。在第九中学高中毕业后华三没考上大学。靠着家人的关系,他在市政府的司机队里混上了个差事。听姨妈说华三还入了党,后来成了市政府某个副市长的专职司机。

 

周六,乡下度假屋长长的车道上洒满了林荫。从树林里出现了一辆斩新AMG级的奔驰SUV。华三从车上慢慢地挪了下来,脸色和精神与他的座驾实在是反差太大。肢体语言所表达的就一个蔫字。脸上涂抹着岁月的沧桑,一举一动是与他实际年龄极不相称的早衰。三十几年没再见过的他,要不是有预先的电话确认我还真是无法将他辩认出来。

 

高中毕业后,华三从市府车队洗车做起,慢慢地做到驾驶员。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夫妻俩除了正职外,靠着华三在市政府里活络的关系还做了点小生意。搞到几处楼盘炒卖,也兼做点店铺楼面的出租。儿子大了以后,事情就复杂了。这孩子时常在外面吹嘘他老爸在市政府的人脉,特别是华三做了某副市长的专职司机之后。一来二往,借助着市长的权势和信任,华三一家子就不知不觉地卷入一个他们后来不知如何逃脱的旋涡。在无数的钱权交易中,华三一家子成了市长捞钱的门面。当然那市长是拿大头。短短的几年下来,华三成了市长的受贿代理,也结识不少港台与美加的商人。

 

不知从何而起,也不知得罪了那路神仙,华三的儿子卷入了市里一宗大案。一年的官司,最后火终于烧到了华三和市长这条线上。在纪委和国资委立案之前,市长靠着加拿大某华商的关系给华三夫妇办好了护照和来加拿大的签证。匆匆忙忙将他俩送出国门以图封上华三的口。大概是预测到前程不妙,市长把他在加拿大的资产也都转到华三的名下以图躲开中国政府的追讨。二人说好有朝一日退休后来加拿大一同共亨。

 

一下飞机,华三夫妇便向加拿大政府提出了难民申请。用的名义是学练某功遭中共迫害。为了把戏演的真实,夫妇俩还真的加入了加拿大的某功组织。并办了高调退/党的手续。连着几个月,他俩天天在中国领事馆前练功举牌抗议中共对某功的追杀。据他说,大XX还为他的事迹写了报道。在等待难民聆讯的期间,夫妇俩一边享受着加拿大纳税人提供的难民福利金,一边毫无内疚地花着市长的钱财。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很快,华三夫妇的难民申请毫无意外地得到了批准。同时,在国内的市长却没有如此幸运。经过一段时间的双规之后,市长还是没能逃脱法律的审判。据说是已经被最高人民法院复审后维持将处以极刑的原判。华三的儿子因举报有功被释放,但是家里在国内的钱财却早已被债主和政府散尽。夫妇这段时间烦恼的就是怎样把儿子给弄来加拿大。

"这简直是自我流放!"华三时不时地憾叹。虽然钱是够花,但是他也在担心着坐吃山空的一天。夫妇俩试了一阵打工的日子,实在是坚持不下来。这二人前几年挣快钱太容易了,吃不了那打累脖工的苦。更看不上打工挣得那点小钱。

 

俩人英文开始是几乎一句都不会,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有那些商人朋友的家人帮忙对付。日子一久,人家就嫌他们太烦人。华三也担心多伦多的华人圈太杂,什么背景的人都有。一不小心露出底细反而坏事。平时,他对与中国使领馆走得近的那帮华社侨领们是敬而远之。当初帮他大忙的某功朋友们,自难民身份到手之后,就早被他断了来往。这几年在加拿大硬是没一个朋友,也没个说话诉苦的地方。用着市长的钱住着豪宅,开着名车,整天无所是事的流浪日子也是过得艰难。这几个月来,他无聊得开始往基督教的圈子里走动。用华三自己的话来评说:"你们这些满嘴上帝的人又傻又真,好对付。忽悠你们不用费太多心机。"他去的是洋人教会。在那里很快挣得大把同情,还有洋妞免费教他查圣经学英文。

 

"太闷!要不是有上上网发泄发泄的机会,我非疯了不成!"华三的中文底子还算可以。这几年闲着也是闲着,他在加拿大的几个著名中文论坛中也算是混出了点小名气。在网络上对美加等西方国家的事情除了讥讽谩骂,他也没兴趣去深入了解。发帖也是以损人的攻击性内容为主。时常,连救了他一命加拿大难民制度和某功都成了他进攻的对象。

 

"前些日子,温州附近动车出事后,他发帖勤快得比得上那些翻墙出来的专业网评员。"华三的妻子自豪地夸奖他。华三找出了一大堆过往西方国家铁路事故的例子,到处张贴。在几大网站上,他前几天忙碌着抨击网友们对中国铁道部与政府的评论。

 

"那里那里,太太乱说的。"华三道。

"其实在海外,所谓的专业网评员我还没有碰到过。绝大多数被网友们帖上五MAO党,评论员标签的人是和我一样在某些方面看不惯西方国家的人。其实我们在这里的生活也是十分无奈,处于西方社会的边缘。也许,等我溶入这里的社会后,有些观念可能会改变。说不定将来又要被人骂美分党也难说。呵呵。"华三自嘲般地一笑。

 

这几年,只要是批评讽刺中国时政的帖子被华三看到,他一律奋起拍砖攻击。凡是认同美加人文传统的博客写手都被华三冠以"普世""反华"的"民、猪"高帽。虽然早已退党多年,他帖子里情不自禁的爱党护党言语总也是招来版砖几块。只要一见到有网络ID写的文章对他的口味,华三一律去顶,去捧。几年的网评志愿者生涯也给他带来不少志同道合的网友。但他依然戒心重重,只敢用匿名的电邮与人交流。华三从来不敢去会会网友。

 

这一整天在乡下人家的叙旧,差不多尽是听华三一人在述说。很多时候,其他人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很有疗效,要不然这几年累积的人话没处说真能把人憋得精神错乱。"

 

他俩口子傍晚离开前说的一件事倒是让我对华三刮目相看。原来他一直在支持多伦多本地一间帮助中国内地贫苦学童的福慧基金。连着几年,他不但认购了善宴的席位,还通过基金资助了一位小凉山的中学生。看来这位居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倒还有点货真价实的慈善情怀,至少比那些满嘴仁义道德,通篇爱国爱党的虚伪儒雅人士要来得实在一些。

 

华三走了之后,他一直是太太和我交谈的话题。这位儿时的玩伴真不亏是见过大世面的传奇式人物。他的故事要是拍成电影一定比【建党伟业】更能卖座。

 

(人物有原型,故事时空有虚构部分。若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攘外必先安内A2011-08-20 14:25:14
WANG JI LE,ZTZT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