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朋友的儿子留学毕业回国,和几个朋友谈论对于海外华人的印象,非常负面.朋友听了给总结为”三自一包”:自私,自恋,自卑和包傻。具体内容就不展开了,以免打击有些人比较脆弱的自信心。其实本来就知道海外华人在留学生中的印象不好,没想到低到这个程度。现在的海外华人很多曾经是留学生,可是为什么与现在的留学生格格不入?留学生和当地华人变成有些对立的群体。其中的原因大概有几条吧。
1. 海外华人的经济优势没有了。
过去的海外华人总是和“富有”连在一起。有相当长的时间,海外华人的经济收入远远高于国内老百姓。那时候,国内“高薪阶层”的年薪也就1千人民币左右。国外底层劳动人民的收入也远远超过这个水平。现在,国内年薪超过1万美金的大有人在,过去那样拿着几十美金就敢出国留学的人基本没有,连需要打工维持留学生活的人也不多。手里有钱,心态自然就不一样。
2. 华人经济地位的神秘感没有了。
本来国人出国的机会极少,国内看到的华侨是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再加上有人喜欢“衣锦还乡”的感觉,所以华侨出手大方,给人出国就变富的印象。现在出国的人多了,看到了真正在国外生活的华人状态。实事求是地说,华人在国外并不是上层社会,特别是各个城市的“唐人街”,无一例外都是整个城市最差的地区。所以华人作为整体暴露出了平民阶层的真相。这个极大的落差,当然会从整体上破坏华人的形象。
3. 留学生成为经济链的中心
现在国内外都有一个“留学生经济”。留学中介,租房,考驾照,签证延期,办理移民等等,形成了一个产业,留学生周围有很多华人把他们当成摇钱树,其中不乏唯利是图之徒,留学生上当受骗的事情多有耳闻。这样,留学生和华人社区并没有真正地接触,只是把他们周围的“生意人”当成整个海外华人群体,以消费者的心态看海外华人,形成某些偏差也是在所难免。
4.海外华人对留学生有非常顽固的偏见
华侨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对留学生“充满仇恨”,把留学生都看成“富二代”“官二代”。留学生的钱要赚,又要说人家的钱来路不正,占了便宜还要卖乖。留学生一出事,有些华人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占领个道德高地,然后居高临下地幸灾乐祸,拿人家的痛苦甚至生命说事。留学生出事死了,不伸出援手也罢,反倒在死者的“宝马”车上大做文章,好像开宝马就该死一样。
这里多说一个国内议论纷纷的事情。上海的刘书琴来多伦多旅游,突然病发昏迷不醒,处于植物人的状态。其丈夫在中文媒体把此事曝光,希望得到社区的帮助。结果引来华文媒体的冷嘲热讽,把他的经济实力到刘书琴的美貌分析的一塌糊涂,以他的困境说事,甚至牵扯到政治的高度。其实任何人在异国他乡碰到这么大的事情,寻找同胞的帮助也可以理解,能表示一些同胞的同情心最好,不行的话保持沉默也可以,但是华人表现出来的那种昂奋的冷漠,无情的关心,确实没有给华人的形象加分。
总的说,海外华人的形象有非常大的附属性。正如华侨经常说的那样,祖国强大了,华侨就扬眉吐气。同样是洗碗工,中国人和美国人给人得感觉就是有些不一样,大概和自己出身的国家的形象有关吧。同样,华侨在中国国内的地位和自我感觉,也和居住国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来自美国的华侨总是自我感觉比印尼华侨地位高很多,其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比印尼强大,即使印尼华侨在印尼的经济地位和实际拥有的财富比美国华侨高很多,还是没有办法消除美国华人的优越感。
优越感,是一个自身实力和国家地位紧密结合的东西,这大概就是留学生为什么瞧不上海外华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