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ZM2014-09-02 15:49:51
从1841到1941,议员分两类: 官守议员和非官守议员

官守议员: 就是政府官员出任议员。 非官守议员就是非政府官员出任议员。
不论官守议员和非官守议员都由总督指定。

到1985年,才开始间接选举, 还是因为要回归中国了,记得那年通过的中英香港方案,1984,英国看着不行了,才开始搞间接选举。

以下为维基的记录
========================
殖民地时期[编辑]

开埠初期[编辑]

香港于1841年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其首份宪法是由维多利亚女皇以《英皇制诰》形式颁布,名为《香港殖民地宪章》,并于1843年6月26日在总督府公布。该宪章订定成立定例局(其后改称立法局),授权“在任的总督……在取得立法局的意见后……制定及通过为维持香港的和平、秩序及良好管治……而不时需要的所有法律及条例”。于1917年颁布取代1843年宪章的《英皇制诰》,其文本于“的意见”之后加入“及同意”等重要字眼。

香港立法机关成立初期称为定例局,由政府三司的当然议员、政府官员出任的官守议员及民间人士出任的非官守议员组成。除了当然议员以外,其余成员皆由总督委任。

1843年8月,砵甸乍总督宣布委任官守议员加入定例局。三名官守议员(即正在担任某种官职之意)分别为庄士敦(前护理总督)、摩理臣(商务总监中文秘书兼传译员)及金尼(首席裁判司)。

1844年1月11日,定例局举行首次会议。1844年2月26日,通过首条香港法例。1845年3月7日,定例局根据《1843年皇室训令》第6条,制定并通过首份《香港立法机关会议规则及常规》。

1850年,委任怡和洋行股东大卫·渣甸及哲美森洋行老板约瑟·艾德格出任首两名非官守议员。1857年,增委两名官守议员及一名非官守议员。1884年,扩大立法局的成员人数至7名官守议员及5名非官守议员,其中包括1名华人伍才(又名伍廷芳)。1896年,进一步扩大立法局的成员人数至8名官守议员及6名非官守议员。1929年,立法局共有10名官守议员及8名非官守议员,其中包括3名华人及1名葡籍人士。

二战后的改革[编辑]

1960年代,香港经历文革引发的六七暴动,政府一方面推出香港节等文化活动安抚民心,另一方面也筹备代议政制,使市民有参与政制的机会。1967年,立法局成员人数增至26名,官守和非官守议员各占13名。1973年,人数增至46名。1980年,增至50名。于1984年政府推出《代议政制绿皮书》,详列立法局民主化的过程,正式就立法局引入民选议席咨询公众。

1985年起,立法局搬到位于中环的旧最高法院大楼,并首次推行间接选举。其后,不少泛民主派成员都要求政府推行“八八直选”,即是在1988年引入直接选举议席。最后政府推出的《代议政制白皮书》,却把首次直选的时间订于1991年。1985年,通过《立法局(权力及特权)条例》,大大提高立法局的权力。1991年,成员人数增至60名。

1991年立法局第一次直接选举举行,香港首个政党香港民主同盟成立,即民主党前身。由于联票效应,民主派大获全胜。立法局内非官守议员为对抗民主派,成立了“启联资源中心”,即今日自由党的前身。
=====================
相对强度2014-09-02 15:53:22
改革开放前,香港是中国的唯一对外窗口。香港因为这个原因,才繁华起来的。并不是英国人管理的好。
mapell222014-09-02 15:54:22
这有什么,瑞士也是快八十年代才让女人投票。
mapell222014-09-02 15:55:41
英国人管理的大部分地方都不错,你不想承认也没用。
叫我雷锋好了2014-09-02 16:12:08
看来华盛顿他老人家是吃饱了撑的,跪在英国人脚下赖了吧唧地活着不挺好嘛
mapell222014-09-02 17:47:29
就算独立了,也是英国文化。所以美国跟墨西哥不一样。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