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强度2015-08-24 04:30:43

翻开史册,可以看到卖官鬻爵之恶习由来已久。就是在法制文明和官员选拔制度益完善的今天,此风仍然屡禁不止。然而,将此风“玩”到极致的,要数东汉灵帝刘宏了。

据史书记载,刘宏卖官鬻爵有专门的机构,明码标价,甚至可以分期付款。而且,在他的带动下,卖官鬻爵之风由皇宫蔓延至太后宫,不仅皇上可以批发,皇帝的妈也能从其中分得一勺荒唐汉灵帝卖官鬻爵母子“一起发”“羹”,母子共同走上“富裕之路”。

据《后汉书》记载,光和元年,汉灵帝刘宏“初开西邸”,正式公开出卖官爵。视官爵不同,价格亦不等,“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刘宏的生母董太后嗜财如命,见儿子开辟一个如此轻松生财的“好买卖”,也出来分肥,刘宏顺势而为,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光和元年为公元178年,刘宏母子大兴卖官鬻爵之风,真可谓是上下左右“一起发财”啊!

为体现出京官和地方官之间的区别,汉灵帝还亲自出台有“细则”:地方
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位的标价以官吏的年俸为基数,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按选拔任用条件正常选拔、升迁的 官员,只录用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其他一半或三分之二,用钱购买。除设有固定的“一口价”外,汉帝帝还实行有“浮动价”,即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 随时调整官爵价格,有时,还可以根据心情好环来调整。有这样一个例子,当时的名士崔烈出500万钱买到司徒之位,在封拜仪式上,汉灵帝看到崔烈春风得意的 样子,居然后悔“报价”太低,忍不住对身边人嘟哝道:“这个官卖亏了,当时怎么没想到要他一千万呢?”

在付款上,刘宏也别出心裁,不一味地实行“现钱现货”,买官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选择合适的“付款”方式——有钱人买官,“货款”一次付清。贫寒之士买官,可以选择分期付款方式,就像现在按揭买房、买车一样,先赊欠部分款项,等到任有钱以后,照原价的两倍偿还。

对于重要岗位,刘宏还适时推出“竞标”制,出价高者居之。据史书记载,当时位居“九卿”之位荒唐汉灵帝卖官鬻爵母子“一起发”的曹嵩不满足于大鸿胪的职位,想花钱买个太尉干干,“太尉”一职的标价是钱1000万。尽管价格不菲,但觊觎此位者也大有人在,他只得参与“竞标。为求“中标”,他“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以超过标的价格十倍的成本,最终坐上太尉的宝座。

荒唐的卖官生意,将东汉末年原本就污秽不堪的官场搞得更加乌烟瘴气,使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刘氏王朝更是雪上加霜,从而加剧了东汉政权瓦解的步伐。

分享:
 
永远的枫叶2015-08-24 04:35:43
您给说说,中国哪个朝代没有卖官的。
相对强度2015-08-24 04:39:54
汉灵帝卖官,被人骂了两千年。但其实是个合理的行为。
相对强度2015-08-24 04:40:41
您是想说,伟大的民主制度不卖官吧?
相对强度2015-08-24 04:41:34
你看过那个没有钱支持的人,当选过美国总统?
永远的枫叶2015-08-24 04:47:28
你连资金都拉不来,还想领导谁啊。
望自远方2015-08-24 05:33:11
怎么也和老棉似的,连个转贴出处都不提?
相对强度2015-08-24 06:03:05
好吧,加了zt,历史故事,就是转贴。
sanwant20122015-08-24 06:03:07
膜拜! 真理永远都跟着你跑啊
望自远方2015-08-24 06:20:51
转贴要注明出处,尊重原作者,不仅仅说明不是自己的。
望自远方2015-08-24 06:24:08
你是说习主席应该自己卖,省得让伯雄才厚这些人贪到自己家里去了,是吗?
相对强度2015-08-24 06:42:17
你想到哪里去了?现代社会有更好的方式来管理国家。以前国家收100元钱税,贪官们就敢收1万元税。
望自远方2015-08-24 06:57:54
关键是饼要做大,贪官贪多少和老百姓没多大关系,反正最后大部分钱都是落到少数人手里。
相对强度2015-08-24 07:04:12
精辟!美国就是这样的,钱大部分都到少数人手里,但饼大,大多数人还是得利。
Christy_BJ2015-08-24 09:29:19
传销的应该当总统。或者李大师。公知没戏。
永远的枫叶2015-08-24 13:14:07
对于你们澳国确实是这样。
Christy_BJ2015-08-24 14:53:03
奴隶贩子笑话别人?
永远的枫叶2015-08-24 17:18:35
起码能笑话笑话你。你自己把自己贩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