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统计数据疯狂造假 中央束手无策 只剩痛批
2016-12-08 原创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北京时间12月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表示,中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造假事件时有发生。面对难以杜绝的地方政府数据造假,国家统计局将积极强化对全国统计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强化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监督管理,以此维护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地方政府侵犯。
今年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时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指示要:“遵循统计工作规律,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机制,建全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强化监督问责”。
依据意见指示,中央正试图以统计体系为突破口,对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统理一切的现象进行整治。而随着宁吉喆文章公布后,不少政治观察人士都对国家统计局应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压力,强化对地方统计单位监督领导工作表示关注。
朱镕基也对统计数据缺乏信心
朱镕基李克强都不信
出于对国家总体形势进行管理的需要,政府于1983年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由此也为中国的国家统计体制提供了所需的法律依据。然而,作为发展程度不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很难将西方工业国家自二战之后逐步建立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照搬过来,而是只能通过修修补补的方式不断完善统计制度,使之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总体形势。
然而,当中国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时,各界对统计数字的可信度问题也随之浮上台面。1998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接见美国财长鲁宾(Robert Rubin)时曾直白表示:“中国统计数字准确不准确,我也不知道,但我可以向你保证,今年的数字绝对不会比去年更不准确”。自此,政府发起一场数据打假战争。
2002年10月,借巡视国家统计局的机会,朱镕基要求从“改革统计制度和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开展统计服务、推进统计信息化、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等方面”等面向着手,通过制度性、全面性方案完善统计体制。也正是朱镕基这番“不出假数”的决心与要求,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质量出现显著提升。
到了温总理任内,国家统计局除了在“打假”上维持力度外,也将矛头对准中央、地方层级统计数字“兜不拢”的问题。长久以来,各级政府间存在统计数字“兜不拢”的痼疾,其中最显著的现象便是每年地方统计的GDP增长率基本比全国增长率平均水平要高出2%至3%。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为求政绩而干预统计工作,因此出现了“报高不报低”的政治文化。
为了抑制政治诱因下的不法行为,中央一方面通过修法手段,另方面则积极推动中央政府直接核算省级GDP的政策措施来抑制地方政府“报高报假”的问题。然而,在GDP挂帅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地方政府数据造假的诱因持续存在。在手中无“尚方宝剑”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也只能通过给统计数据“挤水分”的方式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而在李总理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期间,面对外界对中国统计数据是否可靠,他也毫不含糊地表示,相较于统计单位公布的数据,他更倾向通过发电量、铁路货运量、贷款发放量来衡量经济增长。随后这三项宏观经济指标也被《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称为克强指数。
地方造假招数五花八门
据了解,面对GDP挂帅的绩效考核,地方政府也练就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对招式。一般而言,上级单位在考察地方政府绩效时通常会将经济效益具化为五项指标:净出口、铁路货运量、招商引资、财政税收、产品销售率。而对于这些考核项目,地方政府也都摸索出应对手段。
以净出口为例,作为地方经常账户能否保持盈余的具体指标,地方政府习惯通过提高出口额,或者降低进口额等手段来做出“净出口”。而对于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并不在意实际到位金额,更加看重的乃是签约仪式上公布的金额。也因此,在地方官商勾结的状态下,地方企业经常会同当地政府合演一场声势浩大的投资戏码。然而,随着地方领导离职后,这些原先承诺的投资项目也随之“一笔勾销”。
此外,为配合当地政府引进外资的戏码,当地企业也会将资金汇到境外,再以“假外资”的身份回到当地从事投资。这种“过洋水”的造假行径不仅给当地政府政绩锦上添花,也能为企业在投资时争取更好的优惠条件。
而在财政收入方面,如何能做到“对上级有交代,又不杀鸡取卵”则是一项重大考验;然而,地方政府也摸索出因应之道。最简单的方式便是通过向企业重复征税,再以政策补贴名义向企业返还重复征收税额。这种资金在企业、政府口袋中流转的戏码轻而易举地将地方政府财政税收出现亮丽增长,但地方财政窘困的现实却未获得改善。
至于产品销售率,各地方政府也存在程度不一的造假行为。以产品销售率为例,为避免地方政府通过过度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上级部门在考核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时会特别关注当地产品销售率。但地方政府《统计公报》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也因此出现了工业大省主要生产投资品,因此不存在产能过剩的奇特现象。
大体来看,地方政府存在统计数据造假的问题源自上级对下级的考核体制。虽然中央已三令五申将推动考核体制多元化来抑制数据造假行径。但相较于其他具有外部性效果的考核标准,经济指标增长仍旧是最直接感受施政绩效的指标。也因此,国家统计局虽积极推动强化直接领导、建立分层问责制度,但只要造假的诱因还在,就难以从根源杜绝假数据。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 更多财经内参,欢迎关注“星火记者联盟”。
Views 1041
13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