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president2017-08-06 23:35:49

莲溪:【美国公校教育不靠谱,中国教育资源来补救】

 

《是谁夺走了美国人的数学能力 – 美国百年数学战争演义》发表后,许多读者问美国有没有好的数学教材推荐?怎么办?鉴于美国K-12数学教材体系的mile-wide inch-deep的特征,以及下述的专家点评,我家孩子不再依赖美国体系,而是通过中国优秀教育资源自救。在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孩子利用中国优秀教育资源的学习方略,即使娃的中文水平有限也仍然有操作空间,获益多多。

 

1.为什么美国公校数学教育不靠谱?

 

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数学战争亲历者、斯坦福大学数学系退休教授James Milgram和他父亲都是著名数学家。当年Milgram自己的孩子上学后,他对那些低劣教材对孩子思维能力的损坏有了亲身感受,于是开始关注研究美国基础数学教育的种种弊端。二十年前,Milgram教授参与了惊心动魄的加州1997数学标准的制定和采用过程,这份标准实施期间,加州学生整体数学水平显著提高。然而2010年席卷全美的Common Core让加州学生的学术能力大幅滑坡。斗转星移,日月如梭,二十年后的今天,年迈的Milgram教授黯然神伤地说:“在九十年代末期,我觉得美国数学教育在家长的压力和行动之下还有挽救的希望,所以投入了数学战争之中。但是现在看来,美国的数学基础教育的继续衰败是无药可救的。或许要等到整个系统彻底垮塌的那天,人们才会彻底醒悟过来……很难想象世界上还能有比美国更糟糕的数学基础教育体系”

 

《是谁夺走了美国人的数学能力 – 美国百年数学战争演义》中解释了Common Core的来龙去脉和设计理念:

 

“Tucker、希拉里这些卢梭-杜威式的社会契约论和进步浪漫主义的践行者以均贫富、天下大同为政治目标,将所有学生都接受整齐划一的教育和达到同等的学业成就视作社会公正,他们在进步主义、实用主义和效率主义的理念下,希望通过设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以期将每一个学子培养成国家机器的一个零件,从而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并产生足够的税收来维持大政府大社会的国家社会主义结构。他们以为他们的殚思极虑神机妙算是拯救百姓于水火、促进美国在全球化竞争中不断进步的千秋伟业。代数1就是Tucker等人心目中最理想的‘跨越经济和种族障碍’的目标,所有学业后进的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学生必须奔赴这个目标。为此, Common Core标准的基调是小学适当加强运算技能,6-12年级里安排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初中的知识,将代数1中的基本技能要求弱化,将代数2稀释过半,把代数2之后的内容移出教学重心,因为这些知识大多数人将来都用不上,而且难度太大,弱势群体难以掌握,会造成学生之间学业差距过大(achievement gap),而这正是进步主义理念下平等与社会公正目标之大忌。

 

“因此,Common Core的设计师们为了他们所理解的自由平等和治天下的抱负,完全无视有志于美国四年制大学的STEM类和经济金融类专业的学生的需要,不惜把高中数学学习水准大幅度拉下来。Common Core以代数1为高中毕业标准,以代数2为高中课程终点,于是将小学和初中的数学课程变得更宽、更浅 ,比如六年级才要求掌握乘除法。”

 

从以下前教育部高级顾问Ze'ev Wurman对Common Core的详细点评中,明眼人不难看出Common Core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2008年的国家数学顾问小组(National Mathematics Advisory Panel)报告要求小学生三年级末要熟练掌握整数加减,五年级末熟练掌握乘除法,然而Common Core却迟至六年级末才要求掌握除法。Common Core最强的地方是分数部分,但是却将分数除法内容推迟至六年级,而且不要求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缺了关于分数、小数、百分比之间转换的内容,也没有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和圆周率概念。他们分辨不出麦粒和麦壳 -- 倘若不然,他们也不会采用一个尚未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有成功经验的尚在实验中的rigid motions几何教学法,行事稍稍谨慎一点之士、哪怕就是有一盎司经验的人,都不会给一个三亿人口的国家强推这样一个不成熟的方法。

 

“绝大多数的四年制州立大学都要求入学新生至少上过三年的高中数学课程:代数1、代数2、几何,但是Common Core里的代数2和几何的标准里省略了复数、向量、三角、多项式恒等式、二项式定理、对数、对数和指数函数、复函数和反函数、矩阵、椭圆和双曲线以及其它一些内容。Common Core的八年级数学标准比原先的最好的几个州立标准慢了不止一年,比东亚的高水平国家慢了几乎两年。过去十余年来,美国数学教育中最重要的进展就是八年级开始代数学习,这也是国家数学顾问小组2008年所推荐的,但是Common Core却将代数推迟到高中才开始,逆转了这一进步。优秀的加州1997标准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但是数学教育界仇视它,视之为死记硬背数学,但我认为这些人连数学的皮毛都不懂。

 

“Common Core标志着美国提高教育标准的努力的停滞,因为各州都将统一接受联邦政府的平庸标准的考核,因此不会再单方面有动力追求高标准。不仅如此,一些组织 --尤其是教师工会和职业教师组织 -- 还会伺机将标准弄得更低、更宽松,以降低对他们成员的考核标准。虽然他们不会承认,但是他们内在的既得利益机制将促使他们这么做。他们原先要与50个高低不一的州立标准较劲,现在只需要对付一个Common Core标准就行了。日升日落,假以时日,我们将会看到即使这样平庸的标准还会变得更低,这将在远离家长和各州官民的华盛顿特区,以‘批判性思考 (critical thinking)’和‘21世纪技能 (21st century skills)’的名目实现。

 

对于大学考试局(College Board)将SAT与Common Core标准靠拢的决定,James Milgram愤怒地说:“David Coleman正在把美国高中数学搞垮!”。他还道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Common Core对代数课程内容的一项主要变更是:二次方程和求方程根的练习等基础内容都被大大压缩了,代之以蜻蜓点水式的其他更高级的内容,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不再被要求掌握简单的代数运算和用代数运算来解题。加州在九十年代中期就是这么做的,现在Common Core将此举推给全国,其长期危害性将被极大地放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国公校的数学教育几乎是一条“数学-科学死亡行军”(the Math-Science Death March)之路。美国公校采用的数学教材多是只懂得数学皮毛、但是卖弄problem-solving, critical thinking, higher-order thinking,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等噱头的教育院系的数学教育专家所编写,这些教材的指导思想的源头是卢梭的崇尚原始野蛮的反智主义,以及杜威、Kilpatrick、Thorndike等几代进步教育专家的荒谬教育理论。在这种低劣教材体系的制约下,每个年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都在松散浅薄的内容上徘徊,小学生无法构建起基本的乘除法、分数小数、比例和百分比等基础算术技能,初中生无法适时开始代数、几何与三角的学习,也无法预备扎实的代数基础知识进入高中阶段的前微积分和微积分课程的学习,相当多数的高中毕业生的数学程度甚至达不到初中七、八年级的水平。

 

加州伯克利大学的两位数学教授Edward Frenkel和Hung-Hsi Wu在2013年的一篇报刊文章中写道:“美国的数学教育深陷危机之中…… 这个危机乃因学校中所采用的数学教法所导致。今天,大多数的学生被迫通过那些难以理解、不伦不类的数学课本来学习数学。这些在各州广泛采用的数学课本制造了事实上的平庸的国家标准,最糟糕的是,它们使得学生厌倦数学”。伯克利大学的另一位数学教授Marina Ratner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对她的孙子求学的伯克利校区所采用的数学教材如此评论:“简单的概念被故意弄得错综复杂,装出深奥的做派,实际所教的内容却很粗浅”。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马立平女士是深受Milgram教授尊敬的学者,2006年受聘美国总统的数学决策顾问团 (National Mathematics Advisory Panel),她的专著《Knowing and Teaching Elementry Mathematics》在美国再版二十多次,还被翻译成中文、韩文、葡萄牙和西班牙文。马立平博士曾经在中国当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师和校长,对小学数学教育洞若观火。她的《美国数学教育改革百年考》一文的剖析了为什么美国小学生的数学像豆腐渣经不起碰:

 

“深入美国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后很快注意到,自己在中国做学生、当老师时一些耳熟能详的算术内容,在美国小学里居然是不教的。比如分数除法的意义,甚至分数乘法的意义,他们是不讲的。他们只教分数乘、除法如何运算如何求得答数,却不讲“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或“已知一个数的若干分之几,求这个数用除法”。也不讲“逆运算”。非但不讲,老师们甚至连“逆运算”这个词也没听说过。非但“逆运算”没听说过,我甚至吃惊地发现连“算式”这个词也没有。我们常说的“列算式解应用题”里的“算式”,美国小学里没有相应的、统一的术语。有一段时间,我把“5+3=”写在纸上,碰到小学老师就问:“这是什么?” 得到的是各种各样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说是number sentence,有的人说是math sentence,有的人说是expression,有的人说是equation,还有老师干脆耸耸肩说“不知道”。我在一次美国全国数学教师高峰会的开幕式上专门做一个发言,题目是《算术:美国数学教育里被遗弃的领域》,专门讲这个问题,这个讲话稿现在网上还找得到:http://www.cbmsweb.org/NationalSummit/Plenary_Speakers/ma. 加数、和、被减数、差、被乘数、乘数、积、被除数、商这些术语,尤其是后面几个,在美国小学数学里也很少用,以至于不少老师都不知道。比如减数叫subtrahend,被减数叫minuend,我问小学老师“5-3=”里哪个是减数哪个是被减数,许多人说不清楚,有个一年级老师告诉我说,她依稀记得好像字母少的那个是前面的那个。他们说不清楚,说明在教学里他们根本不用的。还有包含除、等分除这样的概念,他们原来有,后来没有了。最近他们在重新拾起这两个概念。商不变,这么重要的概念,他们也没有的。应用运算规律的简便算法,完全没有,现在有些人开始讲,但是仍然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典型应用题”,也没有,小学里不讲典型应用题。文字题,没有的,你或许很难相信,美国小学里讲的word problem,其实是我们传统上讲的应用题。而诸如“14与5的和是多少”,“3与5的积减去2,差是多少”,这样的文字题,他们没有的。这样的文字提他们没有的。还有,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小数是分数的特殊形式,这对中国小学数学老师来说理所当然。我们有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题,一个题目里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由学生来决定用小数做还是用分数做。但是他们没有这类题目。小数和分数之间没有转换,小数就是小数,分数就是分数。”

 

最近我翻看了Holt 的Algebra 1课本,觉得叙述繁琐啰嗦,都是一眼望到底的没有深度的简单例题和习题,学生无法构筑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因式分解还让学生摆弄Algebra Tiles 来学习,这不还是捧着杜威的要多用教具(manipulative)的那一套弱智教条吗?

 

总之,多数美国公校的数学教材、教师素质、教学方法都是不靠谱的,即便是一些传说的好学区亦是如此。若想孩子不至于沦为世界三流教育的产品,大家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现在美国各地开办的数学课外班和网校质量越来越高,为家长和学生开拓了校外补习解救之路。Art of Problem Solving是一套很受欢迎的高水准的教材,不过它的网课是默课。Khan Academy作为知识点的了解有一定作用,但是程度太浅,无法帮助学生构筑数学能力。最近我们还参与团购了Educator.com一站式网课,这个网站里的英语课程还是不错的,但是Algebra 1程度仍然很浅,没有办法真正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虽说主讲老师是拥有博士头衔的获奖老师,初看几讲已经发现几处讲错的地方,于是放弃。Study.com上有十多套数学教材的教学视频,粗粗扫了几个视频,讲的也是最初级的内容。孩子们时间精力宝贵,只有高效学习优质内容,才能赢得时间从容地做学习之外的事情,浪费时间在这些平庸的资源上殊为可惜。

 

几十载来美国公立教育每况愈下,几无指望,信奉进步主义的政客和教育专家难咎其责。旧金山林肯高中方帆老师的多篇博客(“方老师2007的博客”)道出了了美国教育的真相:“无论美国的政客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们如何巧舌如簧,在公立教育里面呆久了的我们,都知道美国公立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国家栋梁,而是生产在社会金字塔底层乖乖听话的螺丝钉”。他的文章出自局内人对美国教育实质真相的洞察,非常值得一读:“为什么美国的公立教育喜欢改革?”(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6cf980102v3ne.html) “美国的SAT考试为什么又要修改?”(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6cf980101q8ks.html)“美国人为什么学不会中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6cf980102v3zw.html)等等。

 

2.另辟蹊径,逃离Math-Science Death March

 

华人的血液里流淌着重视教育的基因。然而,“橘逾淮北而为枳”,再高的智商、再重视教育的基因,如果仅靠课内学习而自己没有额外下功夫补救,也一样难逃“数学-科学死亡行军”路;即便是将来不学理工科,高中阶段的整体学习状态还是会受负面影响。幸好,华人子弟还可以尝试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 利用正在突飞猛进的中国优秀教育资源来学习。这条路看似曲折,但若坚持下来却有多重好处:孩子不光学好数学和物理化学,还能一石两鸟,顺带把中文学好了。多数华人孩子都在学中文,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能用上,边学边用才学得扎实。再者,用中文教材和中国优秀数理化资源来学习,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惠得益于中国,能够让孩子从小和中国及中华文化保持密切的bonding,让孩子具有国际视野。

 

但是,中文是多数孩子使用中文学习资源的拦路虎。恰好本人刚刚为有一点儿中文基础的孩子们找到了好办法: 将手机输入设置为手写输入(有的输入法可以在键盘输入状态直接手写出字),让孩子自己在屏幕上划拉字,屏幕会立即给出拼音,孩子就能认读了,这比扫描笔还快捷方便。因为拼音和phonics有关联,所以美国的孩子学拼音并不太困难。我家孩子中文几乎忘了精光,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了,不过听说还不错,拼音也凑合。几天手机自助阅读下来,孩子认读能力明显提高,终于翻身得解放不必再求助大人,基本上可以自助阅读中文课本和看懂网课了。 海外孩子学中文还可参考我的一篇文章《学中文的那些利器》。

 

 

早在上世纪末,马立平博士就竭力提醒中国教育界人士千万不能走美国的路,千万不能让中国的中小学数学体系散了架,但是毫无效果。中国2000年公布的数学教育标准,在理念、措辞、行文等多方面几乎是美国1989年国家数学教师协会(NCTM)数学标准的翻版。经过近二十年的洗脑,主持中国教材编写的教育界人士广泛受到了美国教育专家的理论的影响,一些深深迷信那些“higher-order thinking”、“critical thinking”等理论的中国教育专家形成了江湖。目前小学教材也与美国教材越来越神似,中国传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特色一再被削弱。人教版、北师版和各省的小学、初中教材的内容编排已经深受美国“螺旋式”理论的影响,代数、几何内容被打乱,零散生硬地在各年级之间穿插“螺旋”,一些省市课本充斥着“问题解决”这样的生硬的舶来辞藻。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的数学课本体系的结构被拉伸变形了,但是还没有扭曲散架到美国那种程度。就每一章节来说,深度还是有的。各中学都有自己的校本教材,使用的都是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张天孝主编的浙教版小学教材,就是小学教材中的精品。初中数学教材大家可以考虑鲁教版。据一位北师大读数学教育的博士推荐,山东省人口基数大,优秀师资紧缺,因此教材编得格外细致。

 

这个暑假,我陪家中的即将上五年级的小学生一页一页地学习张天孝主编的浙教版小学三、四年级的数学课本。张天孝有多牛,各位百度一下即知。原本以为小学数学不过是加减乘除那么简单的东西,谁都能教,下点功夫都能学好。这次一页一页过关,才体会到小学数学貌似简单实际上真不简单!好的教材每一道题都蕴含着编写者的无比的用心和智慧,以一种递进式的方式进行思维训练,把知识变成一种能力。不由得对张天孝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北京有三所最难进的名校:清华幼儿园、北大附小、人大附中。北大附小多年来一直用的就是张天孝写的浙教版课本,而不是人教版。相比之下,更觉得像Everyday Math这样拙劣的教材下孩子根本无法为自己的知识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家的初中生从去年起上学而思网校的初中数学,每周一节直播课。不得不说学而思网校的课质量很高,研发团队很多是清华北大数学系毕业生,每一道例题精选自全国各学校的考题,有深度有挑战性。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互动多,抢答时精彩刺激。我常常和老师微信联系,请他在上课时找机会表扬鼓励一下自家孩子。老师都非常nice地配合了。孩子听到老师当着那么多的在线同学表扬自己也是美滋滋的。 助教老师很负责,总是追着做作业,改正,助教老师在课前课后的半个多小时内常陪着本班同学聊天,给孩子唱歌,和孩子们联络感情。学而思网校的课程难度分几个等级,还有物理化学各科的丰富内容,免费课程也很多,还有错题本、试卷分析等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各种优质服务,真是个一站式solution网站。

 

每一次作业通过app照相提交,助教老师认真批改,还有语音点评,有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和网校app请助教老师解答。

 

洋葱数学是我们刚刚发现的另一个超级棒的学习资源。 孩子上手学习几天来,真是惊艳,这是我目前见过的最好的学习初中数学的人机互动式学习网站!比可汗学院等诸多美国在线K-12数学教程明显高出几个层次!真是相见恨晚!北京人大附中、十一中学等名校早已是洋葱数学的用户。微课设计绝对有大师级水平,幽默元素更是融汇中西,难怪孩子会喜欢,大人看了也会心一笑。本人对personalized learn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一向不感冒 -- 美国好一些学校靠这些噱头忽悠学生和家长,实质上就是为教师“不教(no teaching)”找借口,老师上课开场白两句就让学生对着电脑自学。做“在线教育”的那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在线不教育”产品。而洋葱数学让我感受到personalized learning是可实现的。网上学生用户好评如潮,试一下、搜一下即知。免费版内容的深度已经超出美国公校很多,付费版直指中国一流重点中学水平,最重要的是有趣、有深度、步步追踪练习、孩子乐意跟着洋葱学。但愿更有各路高手为洋葱出谋策划,将洋葱教育产品雕琢成殿堂级的教学艺术瑰宝,让孩子们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学习过程中享受深度的喜悦。可汗学院都有那么多义工将Sal Khan的讲课翻译成各种语言,洋葱团队的产品可是比Sal Khan一个人在战斗的成果好太多了。期盼着洋葱数学尽快出高中版和小学版,逐步增加其它学科精品,能翻译成英文,面向世界用户,为美国众多的其实与中国乡村学校教学水平差不多的学区带来希望。

 

洋葱数学创始人杨临风从北京四中、伊顿中学、哈佛大学计算机系一路走来,在大学期间即触电教育公益,2012年从波士顿咨询辞职,和杜克大学毕业的朱若辰等一起全职创办“阳光书屋”公益组织。他们的团队里有十数位耶鲁、斯坦福、杜克、伯克利、北大、清华、北航等国内外名校毕业的同事。在互联网教育最浮躁的时代,一群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青年们,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选择深入农村深度挖掘需求,在乡村学校花几年打磨最合适的教育产品,一步一步接近他们的“用科技填补城乡教育的鸿沟”这个许多人都曾经有过、但都无法实现的梦想。杨临风说:“将近1个亿农村学生,希望系统化方式改变他们,这件事情足够让我非常希望做这件事情,这个过程很不顺,掉进去再爬出来,一点点往前走”。

 

这些链接里的故事真切地告诉了我们洋葱团队是如何掉进去爬出来的:

http://www.shanda960.com/shandaguan/article/921

http://www.shanda960.com/shandaguan/article/923

http://www.shanda960.com/shandaguan/article/924

http://www.shanda960.com/shandaguan/article/935

 

声明一下,本人和以上两家教育机构没有任何商业瓜葛。洋葱数学招聘网页上的这句话很打动人心:人生苦短,用有限的时间和优秀的人做些真正改变社会的事吧。本人也不是数学至上主义者,马立平老师的这段话甚合吾意:“我们不是去跟语文、跟别的学科抢时间,而是要设法使学生们用较少的时间学好数学,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们去生活、去休息。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要‘无私’,这个‘私’就是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要真正为学生着想,我们才能真正为后代做点事情。

 

美国老师总是夸孩子样样好,拿回家的成绩单也很好看,很多孩子上了高中才发觉自己的数学底子没打好。然而1-8年级耽误了,后头要补起来真是无比费劲。人生如白驹过隙。在美国的华人家长真心不容易,大家上班要面对各种办公室文化各种天花板,下班要管孩子保姆司机家教一肩挑,既要孩子融入主流社会又希望孩子传承中华文化。本人故此抛砖引玉,分享一下自家经验,也期望大家多多交流分享,互帮互助,不仅把自己孩子带好,也为社区尽一份力,带动帮助各学区各族裔的学术水准的改善,逃离被进步主义政客和教育专家设计好的底层螺丝钉或铺路渣的命运,至少要做一颗闪亮的、会思考的、对社会有更大效用的螺丝钉。美国公立基础教育质量低下,是美国社会的痼疾和公害,每个公民都在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Facebook紧邻的East Palo Alto贫困社区的西裔家长说:“本区高中生毕业率只有50%,本市74%的犯罪都是高中辍学生干的。当年轻人没有出路的时候,他会走上一条非常负面的道路,全社会都将不得不品尝平庸低劣教育结出的恶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随着美国人口族裔结构的变迁,如果任凭美国教育继续衰败下去,华人光是独善其身又能怎样呢?

 

http://bbs.wenxuecity.com/znjy/3665021.html

网上闲逛2017-08-07 00:03:09
哈哈,快回国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