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跑,不论做过什么,迟早要还的。是牛皮,不论多么光鲜吸引人,迟早有吹破的那一天。
========================================================
虽然行业主流观点认为AI是个时代,不是风口,2017年大家还是深刻感受到风来了,浪也来了…… 互联网思维认为“猪站在风口上都会飞”,然而AI创业创新者注定浪立潮头的一般是少数,拍死在沙滩的却是普遍。
伴随着人工智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资本的加速热捧,2017年上半年国内人工智能公司融资达600多亿。2017年注定是人工智能最火热最激情澎湃的一年,也似乎迎来了创业的黄金期,相信每一位勇敢奋进的创业者明知其残酷的商业法则为九死一生甚至九十九死一生,仍坚信自己的团队一定能跨入少数成功者的阵营。
腾讯研究院&IT桔子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截止6月份中美人工智能企业倒闭总数已超过50家,相信这一数字到2017年底会更严峻;甚至有人预估:未来两三年95%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都要倒闭。基于研究机构Gartner对“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普遍规律,AI技术已处于期望膨胀期与泡沫化的关键阶段,按照行业专家的主流观点:“倒闭潮将集中爆发在2018年,直接的原因是AI项目融资高峰期在2017年上半年,一般融资的使用周期是18个月左右。”
我们不应该在背后简单地指点失败者,让自己成为一个“马后炮”专家,应该在风刚起时做一个相对清醒的观察家和建议者。
对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自身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找到这些企业倒闭的真正原因会更具有实际价值,因为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估值、资本、技术、商业的泡沫会一直存在。基于一年来对多家人工智能公司的深入调研和部分创始人的持续交流,我们分析这些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
一、初创企业数据支撑不足。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模拟人的行为、模仿人的智能,所以它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大数据,没有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特征提取、大数据算法学习,是无法研究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未来制胜之道》开篇写道:“互联网催生了大数据,大数据催生了人工智能”。IBM的深蓝计算机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Google的AlphaGo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都是在有限的机器学习范围内,即使围棋的复杂度高达10的172次方。然而大数据往往掌握在互联网寡头手里,不依附于行业巨头,很难有技术的突破,即使有相对领先的算法或技术,但因应用场景无法实现,难以体验到其真正价值,会导致后续融资失败,资金链断裂。例如社交媒体AI管理平台Meshfire,视频交互云视链等。
二、创业项目的定位出现扎堆现象。人脸识别、无人机技术成熟,创业者一拥而上,没有找到细分的价值板块,因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存在显著的同质化竞争现象,创业风险急剧增大;特别是遇到较大公司的进驻或碾压后,被投资方半途放弃。例如做消费级无人机的Lily Robotics,可穿戴智能珠宝Vinaya,做开源可穿戴追踪器的Angel Sensor,个人文库分类应用Shelfie;还有诸如亿航、零度以及Parrot都在大幅裁人;类比其他创业公司,就像一夜之间兴起的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其中某些单车的倒闭只是时间问题。
三、初创企业对产品和技术商业化的理解不全面。对潜在客户场景需求的理解相对模糊,只注重在技术上的突破,尤其技术型的科学家团队,不断在研发投入上烧钱,对产品销量出现低迷未及时意识到根本原因和做出有效调整,即技术与市场出现比较严重的脱节。例如做无人机的斯凯智能,自动驾驶的Pearl Automation资金链断裂,停止运营;还有印象机器人餐厅、合味来机器人连锁餐厅也以经营惨淡收场,机器人服务员仅沦为噱头而已。
四、创业团队的人才结构不合理。没有技术能力的团队是很难选择创业或拿到融资的,技术无疑是第一要素;然而,大多年轻的初创企业真正缺乏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商业化应用的综合性营销人才,营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销售,人工智能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技术并非局限于某个行业和产业,跨界、融合,商业模型的设计与推进,对人才要求非常高。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人工智能消费级市场尚未形成气候,“应应-雨恒矩阵”和“智能万事屋”便率先倒下。投资界的规则“天使A轮看团队”,如果没有创新的团队架构,不会受到资本的青睐。
附:笔者整理的部分倒闭企业名单
(杨小龙 问梁军)
作者简介:
杨小龙,新技术观察家,AI产业链践行者,11年IT行业资深品牌营销、项目销售、团队管理经验,曾供职于清华紫光信业投资、清华同方、三星电子等知名IT企业,对ICT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
问梁军,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硕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申请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十年以上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从业经验,为多家企业信息化提供咨询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