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舟2011-08-04 20:22:41



侨报




一批成長在網絡時代“95后”的北京中學生,趁着暑假來美國訪學、遊玩。在走訪美國的兩周時間中,他們看到了許多與自己印象中的美國不同的東西。雖然這些中學生在許多方面尚未成熟,但不影響他們熱情地發表游美觀感。此次北京中學生在美國走馬觀花,對美國的印象難免不夠全面,可童言童語卻往往是最真實的。


第一印象:好像來到“大農村”

來自北京第十一中學的學生李佳音說,“我對美國的了解主要來自好萊塢大片。來到這裡發現與大片中不同的是,除了紐約的曼哈頓,其他區域只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遍地讓人覺得鄉土氣息濃厚。這樣的布局很適合居住,但是少了北京隨處可見的小賣部,逛街很不方便。”這是這位初中一年級學生在匆匆走過了美國15個城市后所作的總結。

前不久,來自北京的200餘名中學生抵達了洛杉磯,他們是來參加洛杉磯好萊塢國際青少年藝術節的。這些中學生年齡雖小,可各個身懷絕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精於樂器。此次來美旅行,這些中學生都體驗了真實的美國,可美國留給他們每個人的印象卻各不相同。

同樣生活在高樓林立的北京大都市的馮星瀚,一路上更多注意的是人。他說:“美國人都特熱情,看我們年紀小,就給我們特別多照顧。另外還特開放包容,各個種族、人群的人都能和諧共處,這是獨立日那天首都華盛頓留給我們的印象。”






D.C.

最深印象:城管沒中國的厲害

在說起美國人的高素質時,同學們開始滔滔不絕。

“他們特別自覺自律,停車場根本沒有管理人員,停車時使用收費碼錶,每個人都能自己繳費。”

“美國人非常講招牛?覀冊谶@裡遇到過很多次拾金不昧的事情了。我們有同學就在洛杉磯市中心掉了相機,被工作人員撿到后立刻就歸還了,讓他喜出望外。在環球影城一片漆黑的天幕電影放映后,管理人員也撿到很多落下的東西物歸原主。”

“美國人極其講究秩序。司機非常遵守交通規則,堵車的現象十分罕見,和北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遊樂場里,沒有人穿梭插隊,排隊效率很高。”

“但是美國城管沒中國厲害。在紐約他們看到很多路邊攤都不管,這在中國早就強制帶走了。”

“總的來看,美國的法律更細更健全,這樣帶來犯罪的事件較少。中國的法律相較之下就顯得很不完善,處罰力度不大。我覺得美國人的自由是對法律的完全理解和執行上的。”



看同齡人:自信得無可救藥

就在幾天前,這些北京的200餘位學生和洛杉磯青年基督教會(YMCA)活動中心的十幾名學生進行了交流。這次短暫的互動,讓北京的中學生們有諸多感慨。

“他們相當自由開放,當時我們圍着大圈子筆直坐好,他們在小圈子內坐得歪歪斜斜。但是在雙方問問題的環節頭頭是道,他們搶着舉手問我們這些中國中學生問題,但是我們只有老師要求的時候我們才提問。說來慚愧,我們小學時候就沒舉手的習慣了,到了中學,除非老師說不舉手就罰站,不然不會無緣無故地提問的。”雖然這只是一個北京中學生講述的感受,可它很真實,說出了北京中學生與美國中學生的不同。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一位北京的中學生補充說,“他們也很自信,明明在和我們的籃球賽中落後很多了,還敢突敢搶,特別是敢投三分球,處理球從來不猶猶豫豫,好像當時領先的是他們,不是我們。”

在中國中學生游美行程中,到美國的名校參觀是一大熱點。在看過美國校園后,來自北京的一位學生說,“他們的校園不像我們這樣一棟棟大樓很生硬,而更像是現代化的莊園。從參觀常春藤名校的經驗來看,美國學生很崇尚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收穫:膽大了、成熟了

此次來美的200名中學生,均是以“小記者”的身份來訪的。他們曾走訪在美國大型的媒體機構,接受了一些基本的職業訓練。雖然時間很短,可卻使同學們對記者這個職業有了相對深入的了解。這批來自北京的中學生覺得,這些經歷,讓他們成熟許多。

張笑睿說,“來美之前我性格內向,但在這裡的環境迫使你主動開口交流,現在我對和外國人說話毫不懼怕了。如果說剛踏上美國土地時還存在各種不適應,現在對這裡的一切也都已經習以為常。”

臨別之際,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表示對美國的不舍與嚮往。他們每個人都已將各自的記憶濃縮成每日的文稿和圖片,多年之後,也許這些將構成他們學業與事業的無盡財富。

24162011-09-12 23:55:40
LZ 在美国住吗?转这个有点太可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