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郎2012-12-10 02:03:21
诗坛门外汉槟郎老师
   10文秘转本 闫伟伟
  
   很早开始诗歌创作,如今年过四十,诗歌上千首飘散在网络各处,也写有两百多篇散杂文,多年来一直为大学生开设“新诗赏析”课,可诗坛的大门依旧对他紧闭。
   很少有同学称他真姓名,李槟近乎被遗忘,大家私下都叫他的笔名和网名“槟郎”。我对槟郎老师零散的认识全靠他的新诗研究选修课。本想更多的拜读他的作品,更彻底地了解他的人、他的事,但总觉得如实的反映我在课堂上对他的记录更显真实。
   槟郎老师出生于巢湖边的贫穷的山村,我不曾去过,却能在他的诗中想象它的美丽。工作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历史悠久的学院,附近的江宁方山和解溪河聆听了他多少倾诉和赞美。出生在近三世贫农之家,却有着常人难懂的桀骜,大学期间曾因感情失利,独自到南京栖霞寺出家,尘缘未了,暂留人间,计六十岁后再续佛缘。他太不驯太张扬太浪漫,他太不懂得适应这个社会适应时代潮流,却仍旧感叹不能按照内心写作,更不能按照内心生活的困顿。
   他的诗歌创作经过早期的绚烂,到中年以后归于平淡,风格有明显的变化。朴实无华,以叙事为主,更趋向散文,这是我对他的后期诗歌的看法。他自己也总说不够押韵不够简练,写成散文更好,却始终写成诗。他曾在课堂上透露希望死后墓碑上刻着“诗人李槟之墓”,分列在故乡巢湖和江宁大学城的方山,毫不遮掩自己要“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雄心。
   他的诗歌作品多多,仅举几例。《情系钓鱼岛》、《在彭佳屿眺望钓鱼岛》把钓鱼岛视作第二故乡;《钓鱼岛之恋》当老师读到“你的照片与我同看并热吻”时激情澎湃,忘我到拿着课本为我们表演,用表演太不恰当,给我觉得那只是瞬间,不自觉的动作。《巢湖与澎湖的恋曲》那种情分明无法割舍,台湾和大陆亦是如此。《欢迎来南京》第一次作词的歌曲寄托了他无限期望。诗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我的公主小妹》、《法师的彩巾》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揭露世间百态,表达爱恨情仇。“国在山河破”是他对时代本质的高度概括,含有多少辛酸和无奈,却不能使他的诗作发表在传统诗歌刊物上。他的《爱满亭边有座桥》被贴上太暧昧的标签,不予纸媒发表。他的诗作只能沉浮在互联网络上,还常常被删除,被禁闭用户名。
   在《无用的石头》和《贾宝玉出家》等诗中,他自谓是无用的石头,从大荒山青梗峰无稽崖下来到人间,自视为宝玉的难兄难弟,一前一后来红尘历劫,而如今曹雪芹已在穷苦中死去,化为灰烬,又有谁为他再续作新石头记?比之宝玉更悲痛更决绝。读完他的诗歌《纪念诗人海子》和女学生写他的评论《槟郎老师和海子》,总怀疑他对安徽老乡诗人海子的分析为什么会如此透彻,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同一种人,走的是相似的道路,只不过一个到25岁即止,一个还在人间磕绊。当他在课堂上讲解海子和他的诗歌时,他有太多感慨;他说自己已活了44岁了,比起海子永远的25岁算是赚了,即使现在死去也可含笑。
   槟郎老师和现在的主流诗坛毫无关系,他写诗不算科研成果,无名无利,他却总给自己压力。他说别人都不在意你,自己就必须“自恋”,事实上他作诗是因他自己无法控制的强迫症。有几年他每年作诗数量超过百首,这意味着他作诗近乎疯狂到平均三天一作。他的诗风是鲁迅精神和七月派的左翼民主主义的现实主义战斗传统的延续,尽管引来阵阵嘲笑,他愿心不改。今年九月自从给我们上课以来,他的私人电脑一直无法用,有两个多月无新作,但终于忍不住在十一月底就单位办公室的电脑写了《初冬的方山》,晚上就拿来和我们分享,诗中纪游了与他有特殊感情的江宁方山的美景名胜,感叹自己的衰老和学生的一直年轻,并浪漫地设想了死后在这座山上有自己的衣冠冢。
   老师“情到深处人孤独”,但他教学有热情,也真诚地乐意与同学们交往。他自创了百度槟郎吧,志同的常踩踩,道异的交了选修课的作业匆匆而去。他在“新诗赏析”的课堂上主要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诗歌,也偶尔选讲一些自己的新诗和同学们的习作。逃课学生不少,愿意听的却终能坚持听课,前面几排坐位空得多,他会因为学生听他课坐在最前面而感动,我就是因为和班长张丹丹坚持坐在前排而被老师关注,问我手机号,主动联系我交谈。在他和同学写他的一些诗文里,可以看到他和同学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游玩方山、紫金山、中山陵、青龙山、牛首山、将军山、解溪河、淳化梅龙湖的记载,老师就是这样的好接触,与同学们做朋友。
   仅仅偶然地选修了一门课,我认识了这位诗坛门外汉,然而的确是一位诗人,千年后他的诗歌能流传,他便是我们尊敬的槟郎老师。
   2012-12-6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诗坛门外汉槟郎老师
  • 久敬庄,中国的心脏
  • 大汉朝的功夫熊猫
  • 记我们的槟郎老师
  • 读槟郎诗歌《公仆与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