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应该坚持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感受到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的事情也许并不能带给你虚荣,但会让你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让你为现在的决定无所踌躇与畏惧,让你对为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无悔。前三十年不要怕,后三十年不要悔,是以为值得赞美的人生。
—————————————
你们期待我的演讲能传授永恒的智慧,或许我们可以互换一下角色,让我们把这个毕业典礼想象成一个问答式环节,你们是提问者。过去的一年里,你们一直在提 出问题让我回答,只不过把提问范围限定得比较小,我也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回答,还有你们提问的动机,这是我更感兴趣的。
其实,从我与校委会见面时起,就一直被问到这些问题。你们反复问我的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去了华尔街?为什么哈佛毕业生中有那么多人进入金融、咨询行业和投资银行?”
你们中很多人都在经济学课上见过克劳迪娅·戈尔丁和拉里·卡茨两位教授,根据他们从70年代以来对学生择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他们发现,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金融行业有极高的金钱回报,还是有很多学生选择了其它工作。
确实如此。但是,绝大多数人选择了金融和咨询。《克里姆森报》对去年的毕业班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参加工作的人中,58%的男生和43%的女生做出了上述选择。虽然今年经济不景气,这个数字还是达到了39%。
有很多种理由可以解释这些选择,你们中的一些人本来就决定过这样子的生活,至少在一两年之内是这样。另一些人则认为先要利己才能利人。但是,你们还是问我,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在某种程度上,我更关心的是你们为什么问这些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困扰你们这么多人呢?为什么这个看似理性的选择,会让你们许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不尽合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出于被迫或必须,而非自愿呢?
我认为,你们问我的其实是生活的意义,只不过你们提出的问题是经过伪装的——提问角度是职业选择中可观察、可度量的现象,而非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形而上学范畴。
试着探寻一下你们问题的答案。我认为,你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你们不想自己的生活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而且还要有意义,但又不知道如何协调这两个目 标。你们问我和问自己的是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关于价值、关于试图调和有潜在冲突的东西,关于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认识。你们正处在一个转变的时刻,需要做 出抉择。每一个决定都意味着有得有失。是否一定要在有利益的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之间做出抉择?如果必须选择,你们会选哪个?有没有可能两者兼得呢?你们问我的问题差不多就是这样——关于舍弃的人生道路。你们清楚,你们所受的教育是让你们不仅为自己,为自己的舒适和满足,更要为你们身边的世界创造价值。
我认为,你们之所以担心,还有另一个原因——你们想过得幸福。但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幸福呢?我可以给出一个鼓舞人心的答案:长大。调查表明,年长的人幸福感比年轻人更强。不过,你们可能不愿意等待。
我知道你们对成功和幸福的关系感到烦恼——如何定义成功,才能使之产生并包含真正的幸福,而不只是金钱和名望?自己到底应该怎样生存?答案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如果你不去尝试做你喜欢的事、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你会后悔的。
我将其称为择业停车位理论: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0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找个你喜欢的工作。要是你在醒着的时间里超过一半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是很难感到幸福的。
你们问问题,既是在问我,更是在问你们自己;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是不确定自己所选的路对不对。关注你的生活,对其进行反思,思考怎样才能好好地生活,想想怎样对社会有用——这些也许就是人文教育传授给你们的最宝贵的东西。
通向有意义、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是让自己为之努力奋斗,不要停歇,随时准备着改变方向。记住我们对你们寄予的厚望,就算你们觉得它们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至关重要,是你们人生的北极星,会指引你们到达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你们生活的意义要由你们自己创造。
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们会变成什么样子。一定要经常回来,告诉我们过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