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果最优秀的学生仅仅是以考试标准来衡量的话,那这个世界会变得很单一吧,没有创造力,没有人性多面化,全都是以同一个标准复制出来的机器人,甚至会出现越 来越多的高分低能儿,而好的学生不仅是会学习,还应该具有感知幸福的能力,能够让所学的东西为更美好的生活所用,并能够改变周围的世界,这才是真正优秀的 人。
作 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哈佛大学的录取竞争一直十分激烈。哈佛官方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哈佛本科录取率只有5.9%,超过3.4万名申 请者中仅2000人圆了“哈佛梦”。如此低的录取率不禁让人困惑,哈佛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本科生?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哈佛大学放榜的前一天,对哈佛大学本 科生招生主任威廉·菲茨西蒙斯和国际学生招生主任罗宾·沃思进行了专访。
最优秀的学生不仅会考试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哈佛的优厚奖学金制度,进入21世纪后,哈佛大学本科申请者数量不断创新高。近两年动辄超过3万的申请者和基本不变的约2100名录取名额,给秉承“录取最优秀学生”的哈佛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菲茨西蒙斯在哈佛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已经工作40多年,是哈佛大学任职时间最长的本科生招生主任。他对记者说,衡量“最优秀学生”的标准不仅是考试成绩。他说:“许多人认为最优秀学生应由标准化考试成绩、学习成绩和班上排名确定,但哈佛则以非常宽泛的多种标准作评判。”
菲茨西蒙斯口中的多种标准,源自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即人具有多元的智力或才能,人的认知不是一元的,不能采用单一、量化的智力检测手段来测量人的智能。
哈 佛录取真的不看考试成绩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菲茨西蒙斯说,由于可以显示学生的学术潜力,我们重视SAT和AC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和学生在国外的考试成 绩,不过就SAT而言,差50分或100分对录取决定几乎没有重要影响。“如果学生寄给我们一首诗或一个计算机软件,不仅招生官会认真阅读,哈佛的相关专 业教师也会参考,其实也相当于考试成绩。”
哈 佛校内电视节目《哈佛时光》曾透露,在每年录取的约2100名本科生中,其中有200至300名是在艺术、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学生;另有 200至300名的被录取者,靠的是学术上“不同寻常”(非考试因素)。而剩下1500名左右的“哈佛新丁”,都是由“多元智能理论”选出的全方位优秀 者。
菲茨西蒙斯说,招生在哈佛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哈佛希望招收的本科生是“伟大的教育者”,学生之间可以学习彼此不同的背景和才能。
中国学生和全球精英竞争
对中国高中生来说,哈佛近两年已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越来越多的国内高中生通过参加SAT考试,向这所世界名校发起冲击。每年录取季,媒体上“学霸进哈佛”的新闻更进一步拉近二者的距离。
多元化一直是哈佛的重要特色,在2014年录取的本科生中,国际学生的比例为10.5%,少数族裔黑人学生的比例和拉丁裔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1.9%和13%。亚裔学生的比例为19.7%。
谈 起那些希望进入哈佛的国际学生,沃思对记者说,哈佛大学希望从重视通识教育(或称“博雅教育”,即一种以实现受教育者全方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区别于专业 教育和职业教育。一般同时包括人文和科学课程——编者注)的国家和地区招收本科生。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学生上理想大学的原因是为某种职业做准备,而通 识教育的目标不是让人们过早做出职业选择的决定。
“中 国学生不是只在小圈子内和本国人竞争,而是与其他所有申请者一起作比较。”沃思说,哈佛看重的是申请者具有什么样的机会以及他如何利用机会,录取决定不是 对过去成就的奖励,而是对未来的投资。她特别强调,寻找合格的国际申请者时,哈佛的工作“不仅是在国际成绩表上打分”。
菲茨西蒙斯对记者说,现在申请哈佛大学的中国学生不仅来自中国大陆,还有人来自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寄宿学校。
哈佛录取路不简单
对哈佛本科课程的申请者来说,在截止日期前按要求寄出相应材料就能确保申请“程序正确”。但据记者了解,对哈佛大学来说,录取新本科生的过程非常复杂。
哈佛大学招生政策是由“常设委员会”制定。该委员会由哈佛大学30多名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招生及奖学金相关政策。此外,委员会成员也审阅部分“有特别能力者”的入学申请。
而真正决定申请者命运的,是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该委员会有约40人,由哈佛大学教师和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下设招生小组,负责进行具体的材料审核工作。
申 请者进入哈佛必须过两关,第一关是招生小组的表决关,由他们决定是否将申请者提交给招生委员会,可谓初试。第二关就是招生委员会的最终表决,以一人一票、 多数通过制决定申请者是否够格入学。据介绍,这一表决过程往往伴随着长时间的讨论,有时招生委员会在一名申请者身上花的时间长达1个小时。菲茨西蒙斯以 2014年招生工作程序举例说,今年哈佛招生委员会和小组从1月底就开始了讨论,直至3月底结束。
哈佛大学招收本科生是否成功?菲茨西蒙斯说,过几年我们可能知道部分答案,但要知道全部答案可能需要40、50年。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