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网2014-06-10 00:00:00

ZT “中国人民破解了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人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文中提到一个叫马振翼的美籍华人。10年前,马振翼在国州创办了一家教辅机构,为 高中生升大学提供咨询及考试培训服务。2009年,这家机构进入中国大陆。10年来,马振翼帮助数千华人学生,进入梦寐以求的美国名校。

“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跟 大陆学生谈话,我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马振翼说,“问他们为啥想去美国读书,回答基本上就是:那边教育先进,科技发达,学成后报效祖国;想 以后去华尔街当证券分析师;要不就是父母让去的,看别人都去等等。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面试100个学生,有80多个不清楚自己 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
有天,一个从银川来的男孩,让马振翼眼前一亮。
男孩姓杨,他见到马振翼时,已经高中毕业快一年了,没有上大学。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家庭收入中等。聊了没多久,马振翼就在心里说:这是哈佛要的人才啊!
跟绝大多数天天备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活一件喜欢的事:做NGO(非政府组织),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村孩子需要什么。
“像 西部农村的学生,不仅缺乏物质资源,更缺少精神资源。我要帮他们,哪怕是很小的帮助。”他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 学。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英语、电脑、音乐等。多的时候,他甚至召集到100来个志愿者。
“我很看不惯一些公益组织和腐败做法,把公益当成生意做,以慈善的名义捞钱,踊跃人们的爱心。”接着,他讲了不少让马振翼大开眼界的故事。
“可贵的是,他并不只是发发牢骚,而是自己去做,去改变,亲手创办一家NGO。”马振翼道。
在中国注册一家NGO,可不是件容易事,何况还只是个高中生。小杨告诉马振翼,开始特别不顺,跑了很多地方,找了许多人,都没办成。最后,是当地一家媒体出面,帮他挂靠在一个县级单位下边,才算注册上。
“小 杨办的NGO,是一家整合了当地公益资源的网站。比如,现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愿者,把他们的资料发布到网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联系就可以了,不用 到处现找人,再比如物资,像电脑、书刊、过冬衣物等等,都发布到网上,大家支配。这个网站,实际上就是NGO资源共享的平台。网站已小有规模,有二百多家 NGO成为他们的会员。
小杨的另一段经历,也让马振翼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小杨一个人去了西藏,在牧区和藏民生活了半年。“人生就好像旅行,重要的不是你都去过哪里,而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你都遇见了什么人,他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小杨这么认为。
马振翼问小杨,去美国上大学,最想读什么专业?他回答说:“最想读的是经济学。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的落后、贫困。”
这番回答让马振翼很满意。“若问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可以这样说: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在这个20岁的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潜力。他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这就是他身上的亮点。
“影响世界,先看你是否影响了周围的环境,你都做过什么。在美国,高中4年什么都不做,天天关起门啃书本,是肯定进不了哈佛的。”
可是,小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分数满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一点儿。哈佛对小杨的面试地点就在北京。谈话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他说:“假如你被录取的话,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最终,哈佛的经济系录取了他,并给了全额奖学金。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的硌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

得知北京那位高考理科状元被11所美国名校拒录,马振翼说他一点儿都不奇怪。有媒体报道说,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其他美国顶尖大学,也都有类似情况。
“SAT满分是2400,谁可以告诉我。2300的学生,一定会比2250的学生,在未来成功率更高?美国人做过一项调查,用学生的SAT成绩,只能预估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学期的就估不出来了。”
那 是不是说,美国大学录取不看重成绩?“也不是,只不过相对于国内高考来说,他们不只看分数。”马振翼解释道。他介绍,美国的大学录取,大致看三方面:一是 学习成绩;二是学生自己写的申请信;三是课外活动。成绩不仅是SAT,还要看高中4年的平均成绩等。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基本要求,但当成绩过了录取门槛后, 分数只起30%R WT ET 。
“美国一流大学,到底在找什么样的人?答案很简单:让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的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
可是国内那些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好多想法还是中国式的。往往,这些学生的英语能力很差,而且,在自由时间里,除了功课,没做过什么有助于录取的事。
即 使有课外活动,也很单一。马振翼反复提醒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你的课外活动,是否体现出你的个性?你做的事情,是否影响或改变了他人和环境?假如你参加了三 种社团,都是普通团员,就不如只参加一个,但是担任了主席职位,这代表你有组织和领导能力。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也是,要有突出表现为好。美国的高中有各种社 团,自己也可以申请建新的社团。所以参加了并不说明问题,在里面起了什么作用,组织了哪些活动才重要。
他还列出了一些美国名校比较看重的项目,例如:体育、社团、夏令营、研究性活动,或者参加实习、做义工、旅游、参加比赛,甚至还包括兴趣和爱好,哪怕是逛街买东西、玩电脑游戏和听音乐……
马振翼还给一个特别不爱读书的学生做过咨询。聊着聊着,他发现这个男孩很喜欢玩电子游戏,一谈到这儿,男孩滔滔不绝:哪家公司设计的游戏最棒、玩家们现在都玩哪款游戏、去什么网站玩、如何操作、武器系统怎样,等等。
“你简直就是个专家嘛!”马振翼夸奖他,“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开发一款游戏?”
男孩愣了一下,说从没想过。马振翼鼓动他试试,又说服孩子的父亲,给他投了几千块钱。
接 下来,男孩自己动手写出剧本,又跑到一所艺术院校找大学生帮他绘画。虽然他的游戏没有全部完成,但他把企划案成功地卖给了一家游戏公司,获得两万元。在这 个过程中,男孩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协调,如何跟人谈判,如何组织团队。他要管别人,给人发工资,要做企划,要掌管财务……男孩说自己一下子长大了,有了责任 感。后来,他被美国排名15位的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系录取。
万一有人撒谎怎么办?伪造自己的课外活动,那些远在美国的录取官,怎么可能发现?
类似的问题,马振翼曾问过一个哈佛的面试官。对方告诉他一个小窍门:多问细节。
“比如,一个学生讲他发明了某种东西,你可以问他使用何种工具、哪里出产、什么牌子、性能如何等等。”哈佛在北京面试一个学生的时间,通常为40-100分钟。如果根本没本没做过的事,一个高中生,是经不住那些久经沙场、经验老到的面试官追问的,总会露出破绽。

“申请者的人生故事,那么真实、动人,你无法伪造”
在哈佛,每年的申请者有2-3万人,录取的只有2000多人。面对成千上万封申请信,一所名校的录取官,读一封信的时间很有限。怎样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关键就是要写出个性,写出彩儿。要在不长的篇幅里,强烈地呈现出你的形像和人生理念。”马振翼强调说。
“你的故事不一定很离奇,但一定要让人感动,要与众不同。”这是马振翼坚持的标准。
有个华裔女孩,父母是开餐馆的,没什么文化,家庭中也没有人上过大学。她自己很少参加课外活动,课余时间都在餐馆里帮父母的忙。她的大学申请信,就写她在餐馆里干活、在家照顾弟弟的事,写得很生动、具体。结果,那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打动了哈佛录取官。
有记者曾问哈佛大学录取部主任威廉,在年得一年的录取工作中,什么最令他难以忘怀?他毫不迟疑地回答:“阅读申请者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是那么真实、动人,你无法伪造。
“在这里,你每年能看到两万多个申请者的真实生活,他们的高中、他们的家乡、他们的祖国、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还有这些人,在生活中克服困难所取得的成就。任何一个做这份工作的人都是幸运儿,因为有机会看到未来。从这些学生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样子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