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吏2007-11-24 02:28:28



"挨踢"不再风靡 为生存美华人很多人都面临改行   曾经有人问我,自己是医学生,但不太喜欢搞临床工作。这该怎么办呢?我想,最简单的选择,就是改行,去从事自己最喜欢最能激发工作热情的职业。   “挨踢”曾经风靡一时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在国内,改行大概没有在美国普遍。事实上,在美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些来自大陆的留学生,为了生存之需,很多人都面临着改行的无奈选择。   比如,几年前,美国经济特别红火。那阵子,在美国的华人家庭里,几乎每家都会有人正在做或考虑要做“挨踢”(IT)。那会儿,华人电脑补习班特红火。据说,这种学习班,可以为那些没有电脑背景而又渴望下海捞银子的人,提供短平快的就业实用指导。就说我本人吧,几年前,本是医学生物出身的我,也曾随大流,在风靡全美几城市的“莫老师电脑学习班” ,上过一期甲骨文 (ORACLE ) 证书班。   在那个班里,我发现,和我同期上课的同学,是工农兵学商干什么的都有,多大岁数的都有:开餐馆的、修车的、学音乐的、学绘画的,坐飞机来的、偷渡来的,二十出头的、五十开外的……在这二十几个人的小班里,你可以看个齐全。因为“挨踢”(IT)是个技术工种,收入也挺可爱的,所以,美国华人改行学电脑的,比较常见。   五花八门说改就改   在美华人除了改行学电脑,还能改行做什么呢?   在国内,卢英是哲学系毕业生,某著名高校的讲师。来到美国后,因为工作机会有限,拿着MBA学位的卢英,只好当了卖汽车保险的经纪人。几年前,卢英在当地的电脑补习班拿了个甲骨文证书,找到了一份电脑工作。可惜好景不长,去年因为裁员,卢英下岗回家。为了生计,现在他除了卖各种保险,又加入了房地产经纪人的行列。卢英每天忙忙碌碌,他曾热爱的哲学书籍,只好乖乖地继续在地下室睡觉。   学工出身的李丽,在国内曾是个筹画高楼设计蓝图的建筑工程师。她陪读来美国时,因为英文不好,只能先在餐馆打工贴补家用。后来,李丽的老公在就职的生物实验室为她找了一份清洗实验器具的工作。再后来,李丽做到了计术员。可是,隔行如隔山,遇到课题不顺利,李丽根本不知从哪里下手解决问题。几年过去了,她的工作成绩一般,工资和职称都不见长。即使这样,不久前,她还是让老板给解雇了,只能到教堂为穷人开设的旧货店里打工谋生。   在美国,改行最热闹的那群人就是学医出身的。出国时,学医的要改行学生物。毕业后,再去学校实验室或公司谋职搞科研。读完博士的那批人,就业去向让人喜忧参半。有的做了几年博士后之后可以去公司做高级研究人员或在大学作教授,但很大一部分人一直做着博士后。在经济好的那几年,为了避免僧多粥少的窘境,我身边的一帮男生物博士们,几乎都改行做了电脑。可最近,美国的电脑市场出现了外包趋势,这帮由生物改行做电脑的男博士们,又开始苦读考美国医生执照。看看,兜了一圈子,他们又干起了从医的老本行。这正是歌里曾经唱的: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   假如不出国,在国内,忙忙碌碌地进出大小医院,为患者解忧排难,会是我们这帮学医的一生的职责。可是,到了美国,这么多的医学生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到底为何呢?   生计或梦想都是原因   来美国初期,不管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是否有兴趣,改行者大多是为了生计。待到生活稳定,衣食无忧时,改行则是为了实现自己真正的梦想和满足自己的兴趣。   以国内学医者为例,到了美国有做医生或者临床技师的,有做教授或者老师的,有做房地产经纪人或者电脑工程师的,甚至还有改行当作家的。据媒体报导,北美的一个文学创作团体的负责人,就是放弃了科研和从医的职业做专职作家。说不定,“北美的鲁迅”就出自这些改行的医学生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改行并不是早期出国留学生的专利。即使是最近几年出国的留学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也面临着出国不得不改行的窘境。有一位特别喜欢临床专业的国内女医生,先探亲来美,做了几年的全职太太。最近,她老公毕业了,但实在找不到工作。这样,他们家庭的合法签证就出了问题。这位女医生不得不去社区大学改修护士,以尽快拿到学生签证。从医生改学护士,她仅为维持在美国的合法身份之需。也许待他们拿到绿卡最终解决移民身份后,这位女医生还会考虑在美国行医。   其实,在美国,总有一些人一直在折腾着变换职业,重新为自己的职业定位。改行,就像是在茂密的职业丛林中,为自己找到那条通往光明的最佳途径。关键是,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辨别属于自己的最佳方向,才是职业跋涉者需要静心思考并动用大智慧的关键。否则,人不仅走不出窘境,可能还会在原地打转甚至绕圈子。比如,有一位医学生,获得美国生物博士学位后,先改行做电脑,再学护士,最后,他又决定考医。他这么一折腾,十几年的光阴就出去了。   也许,每次改行,大家都会有新发现,发展新兴趣,甚至是体会新感动。不管是从事原来的职业,还是改行另辟蹊径,对所从事的工作真正感兴趣才是重要的。否则,赶鸭子上架或者是“随大溜”式的改行,只能让人变成被动的挣钱机器,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工作热情来。   不管你是否相信,只要有留学生进出美国,就有人要改行。美国华人,改行何时了?假如我们不改行,我们是否可以在新大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