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让每个人都大受益处,仿佛上好的二锅头,让人心旷神怡通体舒泰。但有时速度快得出乎意料,也会让人觉得头晕目眩,如同喝了假茅台。枪手没出国那会儿,计算机还是结婚彩礼的新四大件之一。先是8086家用型昙花一现,记得是接在电视上面的,图形闪烁不定让人眩目不已。然后就是比较正规的286,386机器,硬盘软驱加上彩色显示器,正式成为客厅里可以摆设的一件家具。不过价格太贵,功能太少,除了哄骗丈母娘外,几乎没有其他用处。
像鬼子进村一样,386出台没几天,486就悄无声息地出现了,SX33然后是DX33,还出了倍频技术,DX2 66MHz,甚至还到了 DX4 120MHz。加上同期出现在市场上面的光盘驱动器和声卡,一下子让计算机发出了专业级别的声音。虽然那时CPU的能力处理视频还很勉强,但是应运而生视频解压卡或者叫电影卡完美则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时间,好莱坞的大片如春雨一般,借着VCD洒向了千家万户。记得几个朋友去看新出的电影,去的时间没有掌握好,结果不耐烦多等,索性回家,路上电子市场买盘同名VCD,剩下的钱还够买几瓶啤酒,香肠还有好些花生米。
话说那时候枪手可是非常风光,帮人装电脑都出了名。一直持续到奔腾处理器(Pentium)出现,几个升级下来,解压卡不需要了,Windows 95也普及了,装电脑也不困难了。想想当时还有些怅然若失,就像Win95越过了DOS,把枪手的好些技术都给忽略了一样。 不过没过多长时间,也就充军发配出国了。
到了美国,电脑就更多了,不单是接触使用的计算机多了,随处都可以看见丢弃的电脑,尤其在学校一带。丢弃的电脑当然都是过时的,但有些决不破旧,甚至是簇新的。枪手一时手痒,捞了好几台回家。当时觉得摆着好看,但时间一长也归入准备处理的墙角旮旯了。中间陆陆续续处理掉了一些,都是看起来不太精致的。就那样还是把其中的CPU留了下来,也不知道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