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郎2014-04-23 17:04:11

人间惆怅客槟郎
  12中文 许子滢

  第一次接触槟郎老师,是在2013年的一个初秋。当时因为选修了老师的“新诗赏析”而认识了这位文学院著名的老师。在这门跨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中,槟郎每次都会在上课之初“抛砖引玉”一两首他自己的诗作,再讲解文学史上的名诗。通过这些诗作及其富有个性联系实际的讲解,我在深化专业的学习同时,对老师的人生经历有了大概的了解,我脑海中就浮现出纳兰的这一句诗“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我想这便是槟郎给我的印象。细细想来,似乎这句“人间惆怅客”还是比较符合槟郎老师的吧。
  槟郎老师也许正是因为人生经历的坎坷,才会将自己满腔的情感化作笔尖下的文字,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的诗并不是佶屈聱牙的,虽然都是通俗的语言,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却绝非那么简单,一首诗就宛如是一曲心灵的独白。在他的诗中,我仿佛看到了槟郎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但现实总是无奈的。在了解了槟郎的人生经历后,重读他的诗,仿佛又有一种别样的理解,但具体的我却说不出来。我想,只有经历了复杂的人生,在那滚滚红尘中一路摸爬滚打后,才会明白槟郎诗中的那份别样的味道。
  槟郎的诗作很多都是写着关于南京的景物与历史,如《扫叶楼怀念龚贤》、《利涉桥怀念吴敬梓》、《住步桃花扇亭》、《木末亭怀古》和近期的《老山怀念张孝祥》等。其中的一首《怀念诗人李煜》将我的思绪带到了那风雨飘摇的南唐的清凉山避暑宫。“清凉寺的钟声能回荡的∕不仅是江山的命运,∕更是一个诗人的天赋宿命。”一直都觉得南唐后主李煜的身上有着太多的秘密。我想槟郎写诗怀念他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是个君主,而是因为他是个诗人。“我是你同族的后人,∕辛酸的流浪是我的宿命”,从这首诗中,仿佛看到了槟郎的志向,也许他也想像李煜一样,成为一个纯粹的诗人,一个不受世俗的羁绊,走向自我纯真的诗人。记得在课上槟郎这样说到他的想法,他希望自己以后的墓碑上只写着这样几个大字“诗人槟郎之墓”,每当听到这儿,我便有些动容,一个不为了追求世俗,只为了追求生命的本真的人在当今世界上是有多么可贵呀!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首诗是槟郎的《无用的石头》,在这首诗里的石头便是《红楼梦》里那块被弃之荒野,后来又化作通灵宝玉的顽石。因为自己本身就对《红楼梦》有着莫名的喜爱,因此,对槟郎的这首诗就有着特别的印象。在槟郎的这首诗里,他把他自己比作了一块无用的石头,与宝玉那块顽石相比。他在诗中多次写到“不能补苍天的石头,放到人间也是多余”。这好似有了一种自嘲的意味在里面。“我枉入尘世何时结束∕离开时会将记忆全部焚毁∕如果邂逅那个空空道人∕不会再有情僧的传奇∕我来到悼红轩寻找知音∕曹雪芹已在贫困中死去”。宝玉在红尘中已历劫归来,还被曹雪芹写入了《红楼梦》,而槟郎作为那块石头,既不能补天,也不能幸免于天灾人祸,更不会再找到像曹雪芹一样的知音,于是便只有空空地重回青埂峰下。在这首诗里,老师用了很多自嘲的口吻,让我感觉老师虽历经人生的坎坷,却能有着这样一种达观的心态,不自怨自艾。我想这正是老师在经历了人生惆怅后一种笑看人生的态度。正是应了那句诗“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正是有了难以计数坎坷的经历,才会在苦难面前表现出那样的洒脱。
  槟郎对曹雪芹和他的伟大名著特别共鸣,吸收民族传统文学的营养,他是中国优秀文学的创造性的继承人。他还写了一首关于《红楼梦》的诗作是《贾宝玉出家》。“你的雪花飞舞的故乡∕我在秦淮河畔长啸∕茫茫的雪原上双目对视∕我们都带有青埂峰的图腾”。在这首诗中,老师的感情表达得更为浓郁,仿佛他与宝玉便是相见恨晚的知己,“贾雨村们统治的人间,你我注定都是孤独的另类”,“我迟早会续写你的盛世传奇∕光头赤脚袈裟肮脏破烂”,表达了槟郎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即使成为最孤独的另类,也要冲破世俗的经纬而直取人生本义,这样的勇气不止一次令我动容。读这首诗,总会感觉槟郎的身上带有一种魏晋名士的狂狷风采,好比阮籍、嵇康等人,那样的潇洒,充满着独立的人格。一直觉得文人墨客就应该有着这样一种独立于世俗的气质,有着自己的追求。槟郎无疑就是这样的文人。
  本以为在结束了槟郎的“新诗赏析”课后,无缘再次与这个真正的文人相见,却不曾想到,这学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就是槟郎执教。在这专业课上,槟郎上课的方式也是与众不同,他将书上的每一个作品,深入浅出地讲解给我们听,而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照本宣科。这样独特的上课方式让我们受益无穷。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不过他只用他的文字流出心泪,这里面有丰富复杂的美学韵味;而他的“惆怅”有对俗世的批判,有他对人性光辉的道义担当,有他对敏感心灵的美学发掘。在大学生活中,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我觉得十分荣幸,中文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需要通过文学培养自己的个性与思想,槟郎教给我们的便就是这种精神。我想,槟郎老师会成为我大学中一份难忘的回忆。
  201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