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ndy2015-02-11 14:02:41
读大学的时候,反叛得很,在广播台搞串联的我,倒结识了不少外校的友人,于是周末总是会和同济的那几个去西藏中路的沐恩堂做礼拜,只有在那里,心才得以平静。
那个年代,法律和宗教是平行的,在我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每次去沐恩堂,我喜欢站在后面,一个泪流满面的原因,是那唱诗班的歌声,余音绕梁在我的心里。
而今,人到中年,那歌声依旧,泪却流在了心里,如果说这是一种对岁月的感触,那年轻时的泪水则来自一份神圣的力量。
同样的歌声,渗透着的是不同的感受,虔诚忏悔的成长中,是岁月催人成长。
成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呢? 处事的圆滑?说话恰到好处?家庭感,责任心?一切的一切,成长在人,但事实上呢?也不千偏一律。
冠冕堂皇的定律下,心底里却杂念丛生,好在骨子里的毕竟是隐藏着的,只要在这成人的圈子里,大家都遵守着一个游戏规则,至少相处之道是愉快的,各取所需,其乐也融融。
我呢,依旧在那歌声里,无论
疯疯癫癫也好,无论语无伦次也好,不苟且,不偷安。或许注定是一叶小舟,惊涛骇浪,仍然漂流远航。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是管风琴宏大的音量,依旧是唱诗班饱满的歌声,但挥之不去的是心灵的交融,在这庄严和神圣中,是一份平平实实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