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须鲸2015-03-11 05:03:32
       我非常庆幸能在两年里(2013-2014)参加了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校庆,我是1948年在北京育英小学上三年级,1955年育英中学(现为25中)初中毕业;1958年北京大同中学(现为24中)高中毕业;1963年北京体育学院(现为北京体育大学)毕业。
     (一)“育英学校”(男校)创建于1864年,是由当时在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大街的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同时还创办“贝满学校”(女校);培元小学(女校)和博氏幼稚园。“育英学校”是由小学至高中,学校共分五个院;一院是初中部,二院是小学部,三院是运动场(包括田径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地址是东城区骑河楼。四院是高中部,五院是教师宿舍。“育英”和“贝满”都在灯市口大街,而“培元”和“博氏”都在王府井大街。当时在北京还有两所教会开办的学校,男校叫“汇文”(小学至高中),女校叫“慕贞”(初高中),这四所学校可称为当年的贵族学校,一是学费昂贵;二是学生来源绝大部分是达官贵人和富家子弟,本身就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里;三是学校教学设备及环境精良;四是学校教学有特点而且聘用优秀师资。我父亲是1937年高中毕业于育英学校,我的叔祖父也是育英毕业,我家兄弟三人也从育英小学开始,另外还有堂叔数人也在育英就读。我母亲就读贝满女中,我姑姑,堂姑也都是贝满女中的学生,我姐姐是在慕贞女中就读。在当时社会就流传这样的说法:育英娶贝满的,汇文娶慕贞的。这才是门当户对的婚姻。

       2014年时育英学校150周年校庆,我是乘地铁9点半到了灯市口大街东口,全大街都是汽车和人群,因是育英学校和贝满学校同时庆祝150年的校庆。我进到初中部,原来的初二(九)班的小楼已经没了,初三(七)班的教室也没了,当时的宿舍楼也没了已变成教学楼。在55年初中毕业的教室里倒是遇见几位当年初三(三)班的同学,有的已近六十年没见过面了,育英学校培养出很多各行各业的精英,包括科技界,文学界,戏剧界,体育界。我只知道体育界从育英学校出来的精英;足球:年维泗(国家队)篮球:王兆钰,路廉翰(国家队)体操:冯冀柏(体操,冰球国家队,体操国际裁判)王应辅(冰球国家队,冰球国际银牌裁判)。黄占鳌(击剑,曾获全国亚军,北京市冠军,我的专业教练)。乐伟(冰球,游泳,我的专业课教练)。王燕平(冰球,游泳专业课教练)。李留琪(55届北体大学生,曾是我初三的体育老师)胡燕生(57届田径系学生,冰球队员)。谭世和(57届足球专业,冰球队员)。关宏凯(58届足球专业)。王德泉(58届篮球专业,业余体校教练,国家保龄球队教练,保龄球协会秘书长)。实际上育英学校早就执行德,智,体全面育人的方针



我去参加校庆 - chang9733788891 - chang9733788891的博客
加州花坊2015-03-11 05:41:05
照片都不显示,太可惜了。
womaninhome2015-03-14 06:40:20
真好,同学情谊是最单纯珍贵的,赞。
coach19602015-03-16 12:41:02
哈,好文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