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郎2015-03-25 12:03:46

相关槟郎资料一集
(他人写的关于槟郎的文章收集,到2013年底为止)

 


最难忘的槟郎老师
  10文秘转本 张彤彤

  设想多少年后的我,回忆起母校时,肯定会记起有槟郎老师这么一个人。
  感觉槟郎老师的衣服就只有两件,夏天是一件灰色的衬衫,冬天是一件土黄色的外套。平时不注意,偶然一天发现槟郎老师穿了一件新衣服,开始细细打量他,有点自然卷的头发,很有弧线的稀疏地盖在额头上,有着仓鼠一样圆鼓鼓的腮帮子,大大的眼镜框架在鼻梁上,也看不出眼睛是大是小,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大眼镜框夺去了,这又不得不让我怀疑槟郎老师是个追求时尚的人。
  槟郎老师上课,不管是讲作家生平,还是谈论作品中人物命运,常常特别强调地告诉你书中的人物是怎么死的。我觉得这既是需要了解的关键性情节,也是上课的一个调味品,容易引起学生特别注意。一节课五十分钟,难免我们注意力会集中五十分钟,有一些诱人的细节,可以让我们稍微振奋一下,然后继续集中注意力上课。
  他讲课很生动,每次讲述一部作品时,都像是在表演一样,一人分身好几个角色,我突然有种时空穿越般的感觉,不像是坐在教室里,而像是坐在说书场里。槟郎老师改变了我以往的求学经历,他的新式教学方法,才是我们想要的,轻松又能学到知识。真庆幸我能够称为他的学生之一。
  其实,我觉得槟郎老师的个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勇于表现真实的自我。人生短短几十年,何必活的那么累,按照别人观点去生活,否则就是异类?我觉得槟郎老师算是个奔放派的诗人,他的感情表达溢于言表,而且他也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与他身边的人分享,他算是一个有个性的老师,有个性的诗人。
  最近读了槟郎老师的新诗《重游将军山》,表达他独自一人故地重游、怀念昔日同游的学生的感情,“突突地井喷昔日的影像”。世间有一个日夜思念却又不得的地方叫做故地,世间有一种日思夜想却愈来愈模糊的记忆叫做过去,世间还有一件不得避免却又满是期待的经历叫做故地重游。我还从来没有回忆这般感受,我很赞同诗中的那句“我深感甜蜜而又有惆怅”。回忆应该就是这样的味道吧——甜蜜而又苦涩。时光如梭,我们都成了匆匆过客,剩下的就只有回忆了。过客的我很佩服槟郎老师的勇气,我常常把“人生要有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到现在为止,因为这种或那种的原因,我终究还是没能实现。从诗句中我仿佛感受到了将军山淙淙的山泉,汇成了宽阔的河面。那美丽的池林栈道上,曾有他与女学生同游的足迹;那翠影湖边,他认真地辅导她的毕业论文……,这场景真美,真的!
  《铁心桥的怀念》感情表达溢于言表,也深深打动了我,首段与末段的对应,真是妙极了。让我有一种世间轮回的感觉,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语言用得很精简,很容易能够让读者了解铁心桥的故事。“不让顺民在铲车下苟活”,对时事的感慨,我发现槟郎老师是一个很愤慨的人,用铁心桥的英雄联想到现实世界的官民关系,作者不需要用太多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读者通过对比两个事件来感受作者的心思。作者根据一个事件,又联想到了许许多多的事件。思绪就像一个喷泉,“咕咕”地不断翻转出来,感情也随着事件的发展越来越高涨,越来越激动,就像一个蓄势待发的炸弹。
  《深秋的枫林》用拟人化的语言描写一幅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图画。在诗中我们不难发现,槟郎老师是个孩子气的人,他的表现就像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去秋游时,看见大自然的美,情不自禁的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举动。“我知道秋后转冷易受凉”一语双关,既说明了自己感冒的原因,又表达了对枫树的爱怜之情。诗中的语言很形象,他把自己在枫林中的情形,描写成“如同烈火中的毛栗”。词语用的很精准,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枫叶秋景图。以其整体性极强的意象和色彩调性,冲击视觉,猛撞心灵,让我们陡然联想起万山红遍的枫林,如朱砂那样如火如荼。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心情由一开始的低落到后来像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的心情,诗句很有感染力。
  槟郎老师的很多诗文都给我印象深刻。他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欢迎来南京》,提到了南京的不少名胜景点,每当我向别人介绍南京时,这些歌词就派上用场了,所以有时我会洋洋得意地以谈论槟郎老师这方面以为骄傲。每当我走到爱满亭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老师的那篇《爱满亭边有座桥》,涟漪推移着师生结伴的双影。还有老师那首《方山洞玄观遗址怀古》,他的关于自己前身是葛仙公的弟子,一个小道士,有漂亮的小师妹与他一到修行的表达,不得不让我相信,诗人都是幻想家。还有就是槟郎老师的各种游山玩水,都化成了他的诗篇,跟着他的思路,我坐在教室里阅读,也算游玩了一次南京名胜景点,了解了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诗人的许多故事。
  槟郎老师以他的教学和诗文吸引着我,给我教益,他将是我一生中众多老师中最难忘的老师。
  2013-12-10

 

浅谈槟郞老师的散文
  11涉外文秘 戴静

  认识槟郞老师是一种缘分,偶然的机会让他成为了我们班的现代文学基础课代课老师。虽然认识老师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可是说实话我对老师的了解还真的是很少,只知道老师的诗歌写的很好,因为他有作为诗人的名气,他也会跟我们分享他的诗歌,印象最深的便是《爱满亭边有座桥》,诗中叙述了老师与一位学姐美好纯真的师生情,那样动人,那样唯美。
  我对老师充满了仰慕,可是不曾特意去了解他。或者说我只知道老师不拘小节的外貌,随性热情的性格,而对老师的作品,对老师的品格可谓知道的更是少之又少。本学期选了老师的“现代散文思潮”跨专业选修课,因为作业的缘故我开始试着去了解老师的作品,当然是奔着老师的散文去的。
  虽然我是学文学的,可是自己却很少写文章,评论老师的散文更是谈不上了。槟郎老师的博客文集上有二百篇左右散文、杂文,主要是以前写的,近几年他基本上只写诗了。我只是随机地看了老师博客上的一些散文,想说说自己的感想而已。
  先说说《迷信可存——我的宗教之旅》这篇散文吧。这是老师十年前的文章了,读罢不禁感慨:原来老师内心与宗教有着这样的渊源, 与鲁迅先生有着共同的宗教关怀基础。老师通过自己的人生阶段叙述了自己与宗教的相识、相知。老师的宗教之旅是从陶渊明和李白的文学世界开始的, “在中学读书时,我的心智渐开,我逐渐困惑于人生意义和世界的终极价值,我思考着我的精神归宿何处”,“那种‘五岳寻仙不辞远’豪情也引导着我对物欲的鄙视和对自由精神境界的追求”。你能想到吗?老师在安徽巢湖的家乡读师专的时候,萌生了去南京栖霞寺当和尚的念头并付诸实践, 但栖霞寺的和尚在感慨了“中文系的学生多愁善感”之后,毫不客气地把老师打发了回去。没有当成和尚,老师却未停止追随宗教的脚步,佛教之后,他又接触了道教、基督教等。友人赞老师是“出世之人写入世之文”,我很赞同。与老师认识这么长时间,深深感到老师的博爱宽容之心,有这颗心足矣,何必在意是否真正地避身世外呢?
  在老师的博客里,许多散文都是老师2002年至2004年在韩国的大学教学时所做的。他写了不少韩国游记散文,如《济州岛记游》《访问韩国大田的华侨小学》《师生春游韩国茂朱滑雪场》《韩国生活琐记》《韩国的民主之路》《韩国劳工阶级解放之路》等。也写到了在异地对故国和亲人的相思,如《祖国,我向你倾诉》《我的中国心》《祖国,我回来了,无限感伤》等,《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便是其中一篇。
  老师的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农村医生很辛苦,随叫随到,不分白天和黑夜。父亲经常在家吃饭的时候,病人来便碗一丢,去医疗室去了。夜里正睡得香,有人打门,急病喊出诊,父亲便被子一掀,披上衣服便钻到风雪中去了”;老师的母亲在生产队务农,小时候的农村很穷,买不起帆布书包,他开始上学时,是“母亲用她穿破衣服的布为我做的第一个书包”。父母以他们的老实做人和勤勉做事树立了榜样,老师也深深地理解父母的言传身教方式。文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老师父母的贫苦一生的质朴描绘,透露着老师对父母浓浓的敬意和爱意。最打动我的是文章的结尾:“我想,我以后也会死去,如果能安葬在父母的身边,永远陪伴着父亲母亲,那是我最大的心愿。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农民,我是我父母的儿子,也是中国的农民的儿子。我不管此生身在天涯海角,我永远都是中国人,我远远是祖国那片贫瘠的土地上的大地之子”。通过写作《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当时身在海外的老师,不仅仅想念自己的双亲,更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深深的想念和对祖国母亲的爱念。
  《纪念六一节:写给儿子洋洋的一封信》也是旅韩时期散文之一。较之与《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相同的都是满含思念与爱意,不同的是这封信的语言更加偏向口语,像是一个父亲在对儿子道来自己人生的得与失,希望能为儿子多做些打算。没有华丽的辞藻,每一字却都是呕心沥血。相信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能够顺顺利利的,总是想着能多为子女奋斗一些,让子女的绊脚石能够少一些。十年后的今天,不知道老师的儿子洋洋是否明白了老师的谆谆教诲,是否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相信洋洋是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他有一个全心为他操劳,为他付出,值得他骄傲的父亲。
  除了这些生活类的散文,还有很多评论性的文章。槟郎老师在开始上网写作时,是以写思想和社会评论的杂文为主的,针对当时民间思想界的极端自由派和毛左派的对立,他提出了自由左派,又称鲁迅左派的旗号和主张,他这方面的文章众多,例如《弘扬鲁迅的左翼民族主义》,宣扬了鲁迅左派必继续为被压迫阶级和民族而奋斗的决心。在虚构的《我四次追杀鲁迅》一文中,一个侩子手表达了忏悔之心:“鲁迅,我在你短暂的一生里,在你的为了中华民族的新生而默默奋斗的时候,我却四次追杀着你,我不是人。好在老天有眼,保佑好人,我终于没有追杀着你”,这是他对网络上反鲁迅派的劝诫和讽刺。在《鲁迅对左翼文学的担当》一文中,他指出左翼文学的立场是为广大劳动人民,为被压迫者。老师也正为这道德使命和担当做着努力。
  槟郎老师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左向右不断调整的过程,“左”留在他的散文里,而“右”表现在他后来的诗歌创作里了。在《全球化、社会主义与中美冲突》一文中,当时老师提出了“是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全球化,还是全球的美国利益化?”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他认为中美冲突的根源是美国继续推行后者,而中国终究会向前者努力。但现在,老师更愤激于国内民权的恶化,强化了对同胞中的苛政恶吏的攻击,而美利坚国式的自由民主制度在对比之中越发可爱了。但他的“在努力建立现代民主社会结构的基础上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权益”的信念却没有变。对于老师的这些文章我不想妄加评论,只想由衷赞叹老师深厚的文学和思想功底和高尚的道义品格。
  看了老师的诸多散文,似乎和老师又拉近了一点距离,慢慢开始理解老师激情洋溢的授课,课下与学生们的贴心交流,种种这些都源于一颗赤子之心。衷心祝愿老师能够在自己所追求的世界里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2013-12-4

 


走近槟郎的女神
  11经济 马可

  一个学期之前的我,从来没想过会有那么一位诗人漫步进我的生活,也从来没有想过一个诗人会如此诙谐幽默。头一次见到他时,是在跨专业选修的“新诗赏析”的课堂上,便听到他介绍自己的笔名为“槟郎”而不是“槟榔”,只需说这么一次,我便记住了这位诗人的名字。与此同时,我感到庆幸的是我的众多大学老师中也有了诗人的存在,就是那位被同学们称为文学院十大才子之一的槟郎老师。
  不出意外的话,槟郎老师应该是我在大学里最了解的一位,因为他把他的诗歌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细细数来,我竟然可以知晓他游历了南京的那些山林,跨越了多少条湍急或平缓的水流,曾经与他同游的有那些美女学生。每一个他的学生都会了解,这位诗人的遗愿是死后化灰与扬子江同流。那些雕刻在这位诗人身上的印迹,我们可以从其言辞中捕捉到,他的每一首诗真切地凝聚了感情,沉淀了无数深义。
  每节课的开头,总被槟郎戏称为“抛砖引玉”。就是这些“砖”叩开了每位同学的心灵,我深信每堂课的最亮点都在这“砖”上,这也正是我最期待的部分,生动、风趣。每到关键诗句,老师还会配合着动作加深理解,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们一边听故事,一边又学习到了知识,而且记忆深刻。这个精通时事和历史的诗人总会在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上停下来,在他目光下的学生中寻求答案,在互动中普及知识。老师对他所选讲的每一首中国现当代诗歌名篇都烂熟于心,难能可贵的是,每一篇作品都体现了他的独特见解,这位老师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诗人。
  似乎在课堂上并没有听到槟郎老师给我们讲述《女神的小城》这首诗,又或许是某次走神没听到,反正我头一次在百度槟郎贴吧里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便喜欢上它了。
  从这首诗作的标题就可以看得出来,槟郎老师是一位很追赶潮流的人,犹记得“女神”这个词应该是近些日子才流行起来的吧,而看着槟郎老师乱乱的头发、大大的黑框眼镜、佝偻的身影,着实让人不大能想得起他心中真正的女神是怎样?长发及腰?或齐耳短发》还是杨柳细腰,旗袍加身,抑或朴素大方,文静优雅?呵呵,我纯属猜测。读了诗才知道那个她裹着嫩黄外套,浓密的长发如披风将双肩笼罩的那抹身影。我细细地欣赏了诗意中的穿着嫩黄色灯芯绒外套的曼妙女子,那般美好,那般美丽。
  槟郎老师是个爱旅游的人,他去的大多是名胜古迹吧?这正好适合他的风格,而我总觉得槟郎老师只是出现在很美的风景名胜景点。槟郎老师的故乡在安徽巢湖,他说他流浪到南京这座外省的古城,却在这里邂逅了一位来自同省的皖南小城的女子,那是江南平原上的小城南陵。少女成了槟郎心中的女神,他们在夫子庙秦淮河边幽会,在槟郎老师的眼里,她比桃叶渡的女主人更美。诗人爱上了一座城,一定会有他的原因,诗人感恩自己感到幸福的古城——南京。因为当女神与古城紧密结合在一起时,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就再也无法将思念剥离开这座城。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历来就有“十朝都会”的美誉,六朝豪华春犹在,如今在南京城里散落的历朝遗迹犹在,可考可叹可鉴可赏,槟郎和他的女神幸福地牵手其中。山坡掩映、古朴典雅的鸡鸣寺,镜中花树、湖中月影的玄武湖,人头攒动、华丽依旧的夫子庙,那些山、那些水都会记得槟郎与他的女神的爱情故事。
  秦淮河,南京人的母亲河,造就了南京的文化积淀,而那横跨河上的夫子庙文德桥上,曾经站着穿嫩黄灯芯绒外套、随风摇曳的女神,槟郎的女神,遥望着这座安详的古城,融化于古城的甜甜的风中。风儿带着思念吹到了槟郎的梦中,也终于能够亲手触摸到女神的芊芊玉指,在寒风中,紧紧地握住槟郎的手,亲密无间地走向烟月深处的秦淮人家。
  槟郎将这座古城视如另一种意义上的故乡,第二故乡,他流连于秦淮河畔,游走于莫愁湖边,满怀欣喜地与女神分享着对这座古城的喜爱。这座阳光照耀的古城犹如母亲拥着自己的儿女,包纳着每个人,感动着每个人。写诗时的槟郎回忆十四年前的秋雨季,年轻的他与女神有了自己的孩子,十三年后,已然中年,但依旧不变的是对这座城和这位女神的眷恋。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第二故乡,我的第二故乡是烟台,那个临海的美丽的海滨城市,如同南京对于槟郎的重要性一样,烟台对于我同样重要。我十分享受地推开窗就能远远地看到湛蓝的大海,站在高处感受咸咸的海风拂过脸庞的惬意。光着脚走过海水抚平的沙滩上,在身后留下一串身着海水的脚丫印,时而还能捡到好看的贝壳。这种经历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象,对于一个生在内陆的孩子来说,看见还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我相信,对于槟郎老师来说,南京就像那片海,而他则是穿梭游历的鱼,海包容了他,他感受着海。在我看来,他找到了他的幸福,那裹着灯芯绒外套的女神,他便又写出了许许多多的诗歌。
  人的一生中,总是在不停地追求着什么,或金钱的满足,或精神的慰藉。此时的我们大学生,寻找的是知识,我们为我们的以后在做着铺垫,总想努力使自己的未来会变得更美好。而槟郎老师无须再烦心这些,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名垂青史。他用多于常人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为我们创作了一首首美丽的诗作,在我的心里,他与诗仙无异,而他也写过《拜谒李白墓》。尽管我只赏析他的《女神的小城》一首诗,但他的二千篇诗文里那些朴实而动人的文句,让我走进了他的世界。
  让我仰望并羡慕那位女神,让我也十分怀恋秦淮河畔、六朝古都的烟岚。美丽的女神也走向了我,她温柔地牵着我的手,走进了诗人的世界,那个没有物欲,不谈金钱的纯美世界。在那里,我与槟郎同坐在河边,探讨人生,享受美景。我想,现在的我应该与槟郎先生一样,都热爱着南京这片土地,也许古城也便成了我的第三故乡。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至槟郎和他的爱神。
  2013-12-2

 

闲谈槟郎其人
  11中文 方荧

  若不是那轻轻的一点,我想我不会选择这门课,若不是好奇的那一瞥,我想我也就是众多普通选这门课的学生,也许,与李槟老师的相识就是一种注定的缘分。我曾莞尔过“黑白双煞”的“威名”,未曾想到我在大学能与这两人都能相遇。
  在课前大家都低着头玩着手机,而我却鬼使神差的抬头,当时心中暗想:我心目中上新诗赏析的老师绝对不是这样的,若没有徐志摩那样的潇洒,至少近的看也要有文学院宋刚老师那样的风度(得承认,宋刚老师是我大学最为欣赏的老师,心中永远最具风度奖),但没想到是一个气质缺乏的有点像老家楼下卖煎饼的矮个男子。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也许那一刻去打量老师绝非我一人,但是我却很不幸的被老师逮个正着,老师让我每节课前帮他开多媒体还许诺我说要请我吃饭,虽然我很骄傲的告诉了一干朋友这件事,但是心中无比清楚这种客套话也就是说说而已,但是接下来的那个星期二老师会发出共进晚餐的邀请。现在想来心中还是无比的激动啊,我想这也是以后回想大学的一件骄傲的事了。
  老师是个十分有趣的人,给自己取的笔名竟然叫“槟郎”。他调侃过自己诗歌大多流传在网上而不能出版,说着也许死后自己诗歌有望被人收集整理,语气中不免有些落寞。每当听到这些,我心中也不免有些感触。与老师不同的是,我在填词,与老师相同的是我的作品不少但是被采用的很少,有点英雄相惜之感,不过我没有老师的那种坚持,老师坚持了这么多年,但我已渐渐淡出了填词,有点赌气地放弃了这个曾经的深爱。
  从老师以前的学生笔下,我了解到老师当年曾有过放弃红尘遁入空门的行动,倒留下了一些诗作,如《栖霞问佛》《重游栖霞寺》等。可叹最终没有去实现,我想也不会实现,这个可爱的人笔下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凡世的留恋,又怎会真心灰意冷的去常伴“青灯古佛”了呢?想想自己也曾经有过这个想法,想想这凡世充斥着行尸走肉的躯体,不如眼不见为净遁入空门算了,但一想到要放弃视如生命的肉类,觉得自己什么也能忍受唯有无肉不能长活,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有时联想一下,老师是否也有这个顾虑。
  老师曾经说羡慕海子,他写过《怀念诗人海子》,学生写过《诗人槟郎与海子》。他浪漫地设想了死后在方山上有一座衣冠冢,有一位美丽的少女粉丝哭倒在他的坟前,见诗歌《诗人槟郎之墓》《初冬的方山》等。我想不大可能,但是若是有那一天,我倒愿意坐于老师坟前与老师小酌几杯,但世事无常,也许我会走在众多人的前面,但是希望老师不要忘记我,也不用到我坟前去哭诉我的不幸,但愿拿起笔为我这可怜的学生记录两句,玩笑玩笑而已。他也曾想过死后骨灰撒进扬子江,灵魂便随着江水飘荡,但是老师的夫人颇为可爱,竟逗笑地扬言要将老师骨灰倒进门前臭水沟去。我不禁脑补下老师与其夫人讨论这件事的场景,老师该是何等委屈的望着打击自己的夫人啊。
  老师从美丽的巢湖边来,深深地落根在南京,无法忽视的是老师很爱他的家乡,他的众多诗文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一种浓浓的爱,从那个《巢湖与澎湖的恋曲》其实可以看出,里面的主人公何尝不是老师自己的一种内化。我不免对巢湖产生了向往,那个养育了老师的地方,那个可以产生这样美丽爱情故事的地方。对于第二故乡南京,其实不用我多说,老师的诗歌俨然能说明一切。在这片岁月沉积的地方,老师师专毕业后经历了一段时间工作又回归了校园,我一直觉得这是件很传奇的事,不过幸好老师留在了南京,才有了后面的相遇,让我无聊至极的大学生活有了一丝难得的有趣。
  老师近几年似乎很喜欢出去玩,特别是考察南京附近的许多大山,如幕府山、栖霞山、紫金山、方山、将军山、牛首山、祖堂山、吉山、赤山等。有些山老实说以前都没有听过,比如在老师笔下多次被提及的青龙山,他写有《登青龙山瞭望台》《青龙山的野柿子》《青龙山中的三湖走廊》等,后来我对此山产生了无限的遐想,真希望有一日能够亲自去山上看看,一次偶然,我才发现原来青龙山离我的家乡如近,与司机攀谈中了解到青龙山只是一座未被开发完全的荒山,司机还瞄瞄我介意我千万别在雨后去玩,我有种深深的受伤害感。也许在如同老师这般感情细腻的诗人眼中,这无限自然未被人类过度干涉的地方,便如同心中的圣地了吧。有时候,有种冲动,想让老师帮我写一份南京游玩的攻略,我是个心中郁闷就呆不住的人,总想着出去多看看,但想到这般那般的原因总是将这份希望埋于心底,罢了罢了。
  最让我羡慕的是老师曾经在韩国客居了一年半。我想我这一辈子除非出去旅游要不很难有机会出国去了,为何,当然不是我这个人没有志向,单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没有出息,离家太远容易伤感会活不下去。那时在韩国的老师应该内心也是想家的吧,要不然不会半夜思念师母而无法入睡,我想师母是幸福的,因为那时在异国还有一个爱人想她,为她写诗《不寐人的乡思》《祖国的爱人最美》呢。
  我曾经听说老师是个很贴近学生的人,他可以和学生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我从来没有遇到一个愿意请学生吃饭的老师,倒不是说老师普遍较扣,而是估计老师也了解到若是他们坐于我们身旁我们将食难下咽。但是和槟郎老师一起,你倒不必去考虑这些,老师是个愿意放下身段与威严的可爱的人,侃天侃地都是可以的,而且发现老师的思想可以和我们保持一个进度,也许是因为他走出去的时间多,也许是他浪迹在网络的时间多,更也许他有一颗年轻的心。我倒是很愿意与老师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可惜的是这个学期一直比较忙,于是也没了第二次机会。老师在与同学生交往上很是坦荡,无所顾忌的发表对女学生的喜爱,于是有些嫉妒他《将军山池林栈道》《重游将军山》诗中那个美好的系着豹纹丝巾的女孩,也嫉妒那些能有机会和他一起出游的同学,奈何不是个行动派,所以这些事情还是放于心中想想罢了。
  老师是个量产派,他的诗歌很多。好吧,在很多人心中,他的诗歌并不能称为他们心目中的诗歌,更像是个孩童的记事,有时也像个青龙山跑下的人,根本不知所云。我曾与几位同道好友共享过老师的诗,有人调侃说尚不如我。有些人对在上课前他的“抛砖引玉”感到烦,还有那首据说是他填词的歌曲《南京欢迎你》也真的不咋样。但是有一天,一个前辈把百度槟郎贴吧的诗歌全看完后对我说:“你老师是个真性情的人,是个合格的诗人。”后来回头去看看,去品读,去思考,前辈的话非常有道理,一定要有深奥晦涩的词和句构成的才是诗吗?诗的精髓是直观表达人的情感啊!最重要的难道不是老师诗中所具有的那种真性情真胆识吗?我不免为自己的浅薄而惭愧。
  我不想去深入剖析老师的诗,也不想去写老师诗歌的读后感或者欣赏或者批判。诗是由人写的,有些人本身就是一首诗,李槟老师其实是个很有内涵的老师。要想去了解他,可以听他的课,可以与他交往,更可以细细去看一些他的作品。
  2013-11-24

 
谈槟郎的散文
  11涉外文秘 丁思琪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接触槟郎老师,跟着他学习专业课,欣赏他的文章,倾慕他的才学,看了老师写的旅韩散文和其他内容的作品,更加钦佩老师。
  《槟郎诗文总集》前五卷里有二百篇左右的散文作品,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最突出的是强烈的感情和深刻的见识。《一封家书》里写对爱妻的恩爱,《死生人世从此通脱》对父母离世的无限悲伤,“劳心苦劳力苦苦尽人安 ,为病人为亲人人去芳留”,这是对作为乡村医生的父亲一生的一个儿子的总结和评价。《漫读鲁迅先生的情书》里,“相识初谈人生,恋爱时谈感情,结婚后谈生活”,不仅可以评价鲁迅和许广平,也是现实社会很多恋人的写照。在老师诗文总集第五卷中鲁迅有关事情占了很大篇幅,感受到槟郎老师对誉为“中国人的脊梁”的他的关注。他在文章里曾提到“在鲁迅先生处找到了精神共鸣,便在网络写作中打起了“鲁迅左派”的旗号”,当时在网络上产生很大的影响。鲁迅是槟郎的偶像,而槟郎是我的榜样。
  老师曾经在2002年到2004年被单位公派韩国大田的又送大学外教汉语,关于旅韩散文,老师的作品可谓独具匠心。《唯有中韩两个民族的共同悲剧》从国情评析中韩境况,体现了老师忧国忧民的大情怀,分析的两个因素都是中韩两个民族发生分裂分治的共同原因。槟郎老师到了异国他乡依然保持亲近学生的本色,对学生无限关怀。《师生春游韩国茂朱滑雪场》写一次旅游的经历,让老师发自肺腑感慨,“便是难得的一次重做孩子,使我快乐,使我忘却尘世的烦恼。异国的这次春游将使我终生难忘”。韩国之旅让老师收获颇多。槟郎老师虽出身贫苦清寒,但精神富足,给予周围人都是满满的爱和感恩。“我来自中国贫困的乡村,现在仍然是城市里的“卑贱者”,无立锥之地的房产,唯有上班的工资艰难地维护着一家的生活,还要容受苛捐杂税的剥夺”,但是在《祖国,我回来了,无限感伤》中又写道:“亲人们,我回来了,向你们问好。朋友们,我回来了,向你们问好。我的所有同胞们,不管爱我的恨我的,关心我的迫害我的,我在异国的乡愁使我爱你们”,仍然要信守“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的不变诺言。老师的旅韩散文还有《我的中国心》、《祖国,我要向你倾诉》《韩国生活琐记》、《济州岛记游》、《访问韩国大田的华侨小学》、《韩国的民主之路》、《韩国劳工阶级的解放之路》等精彩篇章,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怀。。
  印象最深的《想念儿子》这篇文章,心头思绪万千,这不仅是表达了老师对自己儿子的相思,也让在异地念书的我更加想念我的父母,理解父母。《想念儿子》写的是在韩国侨居的老师对生在祖国的儿子的思念。这边文章体现了散文最大的特点“形散神聚”。散文的“形”,一般地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内容取材上的海阔天空,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生活情节,也可以是一个极小的生活细节。槟郎老师这篇文章中取材儿子,写了儿子的出生成长,具体是写自己儿子的淘气可爱,比如如何吃饭,如何闹脾气,怎么痴迷看电视并怎么戒掉这个坏习惯,还有自己可爱儿子名字的由来,这个小宝贝是全家人的小心肝。二是指它的结构机动灵活,它可以用一个中心思想为结构中心,组织不完整的人物活动及其他片断;也可以特定的人物为中心,写出一个生活的侧面;还可以情感为中心,联结一些与事件、片断相关的意境。《想念儿子》在这方面更多的是以对自己儿子的思念为中心,通过描写儿子在中国生活中的一些片段,来填补自己身在韩国对儿子对家人的想念。
  散文的“神”,是作者的意图或精神。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 走主观、内向的路,重人性开掘,求心理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即是此路。孩子是上天带给父母的小天使。文中老师说自己的儿子来的过于着急,但是对于这种着急老师心里是极其幸福的。不过因为先天早产这种担忧也随之而来,“你太性急了,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近七个月,便跑出来了。你知道你刚出生的时候有多么小?二斤八两!外公,外婆,还有爸爸妈妈两方面的亲人和医生都为你担心。”老师心里到哪都装着儿子。“那次回老家,站在父母的遗像前,坟前,我告诉他们,你们已经有了孙子了,愿你们在天之灵保佑他健康成长吧。” 后来通过家人的一起细心呵护的照顾,儿子健康茁壮成长起来,儿子带给这个家的快乐,让老师心里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原来你的命这样顽强,你茁壮成长起来,现在有二十八斤了。了不起,我的淘气命强的儿子!”远在异国他乡的老师在深夜因思念而无法入眠。可怜天下父母心。读了这篇文章,也让我们感触很深,值得反省。现在坐在大学课堂,享受父母给予的幸福安逸的生活,我们好好珍惜。经常和家人煲煲电话粥,照理一般报喜不报忧。说一些贴心亲近的话,给父爱母爱有个回应,让他们看见自己的幸福过得开心是他们最大的心愿,而我们要学乌鸦反哺,让他们的晚年过得舒心。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极具张力,“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儿子,你可知道你的淘气?”“儿子,你现在还像那样淘气吗?”从句式上看,多用排比句,简洁明快,整齐美观,朗朗上口,长短结合,合乎音乐节奏。从遣词用字看,准确生动,极富动感。体现了语言形式之美。“父母生育了我们,我们生育了下一代,人类就这样繁衍,中华民族就这样日益繁荣了五千年。这是自然的造化,这是人之为人的种的特性。我很高兴,我将生命延续,因为我已有了儿子。”父母有了儿子,还想抱孙子,儿子便有了这个义务。但儿子的儿子来到人世,父母只能在黄泉得安慰。这两段话朴实无华,不假雕饰,但意味悠长,令人深思。体现了散文的语言内涵之美。“外婆叫你宝宝,或者洋洋,妈妈叫你毛毛,而爸爸总爱直接叫你——儿子。”通过这段话写不同人对孩子的称呼,体现了语言技法之美。《想念儿子》语言低调深沉有内涵。
  在我看来,最吸引人的文章是发自内心生产出来的,真性情才能唤起作者和读者的共鸣互动。而槟郎老师的《想念儿子》等散文各种特色,体现他的丰富复杂的情感和见识,可谓“心灵鸡汤”。
  2013-11-17

 

误入地球的“外星人”槟郎
  12小教数科 魏婵

  缘分真是个奇妙的东西,上苍让我这个最平凡的地球人遇上了最不平凡的“外星人”——槟郎。现在,我就来谈谈这莽撞的误入地球后,只能“以寂寞作茧”的“外星人”槟郎。
  我称他为“外星人”,当然是因为他和我们地球人是不同的。他生活在他的“槟郎”星上,虽孤独,却怡然自乐。
  第一次见到这位“外星人”,是在一个星期二晚上“新诗赏析”跨专业选修的一堂课上,我记得,当时走进班级,看见一名身材矮小的中年男人头低着站在讲台上,正认真的看着什么东西。上课的时间还没到,班级里十分吵闹,可那位中年男人对周围的环境毫不在意,完全沉浸在他的世界中。后来,我知道那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只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别人走不进去,他也从未想走出来。
  上课铃声响了,中年男人才抬起头,我竟和他对视了,一点也不夸张的说,我差点惊呼出来,那是多么纯净的眼神啊,真挚如孩童。透过镜片传递给我,丝毫没有世俗上中年男人眼中的浑浊,单看那双明亮而灵动的眼神,还以为是位正值青春的热血男儿。细看外貌,我不禁笑出声来,但这笑绝不是嘲笑,相貌有点古怪的可爱了,脑袋轮廓分明,有棱有角,尖尖的头有点秃顶了,脸型扁扁的,整个是从漫画中走出的人啊!
  接下来,他开始介绍自己,常常用自嘲的口吻,非常的风趣幽默,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我们才知道他已经写了两千首诗,却一直是诗坛的门外汉,甚至还了解到上大学时因某种打击,出家未遂的事儿。听完这些事后,我哈哈大笑,只纳闷世上竟还有这样的人,真像是从外星上来的,于是,默默地在心里,给他起了“外星人”的雅号。却不知,随着我对槟郎老师的了解,我再也笑不出来了,我充分体会到了这位“外星人”在地球上生活,一路走来的不易与心酸。随着课程的进展,我们不但学习到了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经典名篇,也在他的偶尔“抛砖引玉”时赏读了他的一些好诗,网上也搜读了他的诗作,如《不寐人的乡思》、《狐仙》、《巢湖与澎湖的恋曲》、《W星球的木桶》、《法师的彩巾》,《拜谒李白墓》、《唐木山人》、《深秋的枫林》等,感受到老师孤独的又是多情的诗意世界。
  “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公开身份是一位大学中文教师,可他还有一个神秘的,更为他自己所珍视的身份——诗人!可他的神秘身份被我发现啦,深深地觉得诗人才应该是他真正的身份,是我们地球,我们这个时代辜负了他!
  “外星人”虽说已人到中年,却仍是“愤青”啊,去年在发生“钓鱼岛事件”之后,槟郎老师愤慨不已,一口气写下了《情系钓鱼岛》、《在彭佳屿眺望钓鱼岛》、《钓鱼岛之恋》。老师将自己手中的笔杆化作枪杆,充分表达他外争国权内争民权的满腔热血!在这些诗歌中,槟郎老师用了反问,排比的手法强烈直接的表达了对日本妄想侵占钓鱼岛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介书生对国家不够强大,内乱积弱,自己不能保家卫国的无可奈何。“我在将你热切地眺望,钓鱼岛,我的第二故乡”,则直抒胸臆,表达对保卫国土的无限热忱!
  最近在读槟郎老师的《登青龙山瞭望台》,非常喜欢。南京青龙山是江宁大学城附近的一座野山,平时很少人去,他却经常进去探险,还写了系列诗歌。诗中写到“当我远眺,如怒涛翻腾的群山,便突然不约而同,俯拜在脚下,祥云在四周弥漫”,读到这,一股豪迈之气向我逼来,槟郎老师的志向是如此的高远啊,那样俯视群雄的胆魄让我拜服。接下来,他写的“在人间丢了魂,我偏在青龙山区找寻,麻风病村没有,精神病院也没有,缘在瞭望台最高层”。一个“偏”字准确的体现了找寻自己的魂的痴狂与执着,那是只有诗人才有的执着啊!槟郎老师要告诉世人自己不是精神病患者,自己的灵魂在瞭望台最高层,是俗人的魂不能够到达的高度。在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这一句“以寂寞作茧”,寂寞像茧般牢牢的困住了诗人,而“我是最适当的主人”,体现了诗人甘愿孤寂的情怀。读完这首诗,我不知不觉的已成为了槟郎老师的小粉丝啦,我将这首诗工工整整的抄录下来,当我决定孤独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谢谢槟郎老师,给了最好的孤独时最好的伙伴。
  这位误入地球的“外星人”,有着不被常人理解的孤寂,他享受着这份孤寂,永怀一颗炙热的赤子之心,将自己不断燃烧,释放出光与热,驱逐这世界的黑暗,执着地保护着他“槟郎”星球——一个纯净的诗歌世界!
  也许若干年后,当我的孩子朗诵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我会给他讲起一位来自“外星”的诗人“槟郎”的传奇故事。
  2013-11-10

 

您好,槟郎先生
  11涉外文秘 陆思宇

  在这个秋天,夏日的阳光还未将那一道林荫树染黄的季节,我又一次遇见了槟郎先生。
  您好,槟郎先生。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
  依稀记得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也是在一个初秋吧。机缘巧合,他成为了我们临时的代课老师。万分荣幸,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了先生。其实,在此之前就已从其他班的同学听闻槟郎的大名。那时候,仅仅是知道他是一位在我们隔壁班上课的幽默的老师。
  就这样,这位传闻中隔壁的老师在几周之后,就成为了我们眼前的这位老师:人到中年,衣着朴素,个头不高,长相一般。先生还戴着一副松松垮垮的眼镜,他也不爱将眼镜摆摆正,随它怎样架在鼻梁上。所以,我总觉得先生的眼神是一半一半的。一半是透过镜片的明白,一半又是被岁月浸染的浑浊。
  那次第一堂课,他让我们读了他的诗,我们已听说了他的一些故事。原来,这个以前只是听说的隔壁班的老师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个有故事的诗人呢。
  对先生初次的印象就是这样了。总之,在那个秋天,先生成为了我们的先生,我们成为了先生的听众。
  您好,槟郎先生。再次见面,您可安好。
  一年,未遇到槟郎先生。也有可能校园有些大,时间有些匆忙,遇见了也是擦肩而过吧。
  缘分真是个奇妙的东西。一次选课,看见先生的名字,就毫不犹豫选了他的课“新诗赏析”,诗人讲诗,应该有听头。
  那天晚上的第一堂课,再次见到槟郎,他还是老样子。那样的朴素,那样的实在。先生是一个爱唠叨的先生。他抛砖引玉地让同学们欣赏了他的几首诗作,里面有他年轻时候的故事,又用文字带我们遨游了那些名胜古迹。然后又让我们品读着文学史上的的经典诗歌。可能我是第二次上先生的课了,所以对于新同学偷笑的地方,我倒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这些感悟让我看到了先生的另一面。最爱看他的《大学时的一次出家》《重游栖霞寺》,讲到他年少轻狂为爱出家的那段故事。这段经历是显得先生很有勇气,很潇洒。也许,是因为一百个读者的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原因吧,我心目中那时候的槟郎先生是带着些许悲哀的。即使是最后觉得尘缘未了回了尘世。最终,也就是因为放不下吧。
  从先生的作品,想到先生的做狱警(《狱墙下的青春》《劳改工地的女郎》),还有在韩国外教的特殊经历(《济州岛记游》《师生春游韩国茂朱滑雪场》《不寐人的乡思》《访问韩国大田的华侨小学》)。先生崇拜的超级偶像是李白,为此独自跑到当涂的青山,写了《拜谒李白墓》。这些种种,都说明了先生是一个爱自由,愿潇洒的人呐。
  您好,槟郎先生。今日可回故乡,那巢湖似伊甸般平静。
  在我心目中,似乎每一个诗人都有一个非凡的经历,好像连出生都带有某种传奇色彩。槟郎先生也曾在文字里讲过他的故乡,他来自一个叫巢湖的地方,出生在那儿的小山村,那里有着他的童年少年时期最纯真的记忆。喜欢先生的这首《乡村医院》,他的母亲是农民,父亲是赤脚医生:“母亲忙碌在生产队,父亲兼职做我的看护,出诊时候便将我锁在室内。却有附近的商店阿姨,诱我拿出抽屉里的钱换糖吃,通过窗档间交易”。第一次见到这么真实简单,却又不失动人可爱的诗歌。原来,先生的童年也同类似,感觉又进了先生一步。不过,先生的童年乐园既在乡村,又有乡村医院,倒是有些与众不同,让我读着新奇。读到“如果没有考上大学进了城,那我更能优先做父亲的徒弟?”时,心里有些小失落,转而又是欣喜。为先生离开巢湖进了城,身在外省而失落。又为先生成为一位诗人而欣喜。因为,诗人的生活,诗人的心态,诗人的追求,才最适合槟郎。 只愿先生在年老之时能够不忘埋藏在那片故乡的爱,以纯真回忆,以自由生活。
  您好,槟郎先生。谢谢您给我们带来这些诗歌。您是一位不一样的诗人。您是一个能生活的诗人。
  或许因为我比较喜欢简单,所以对先生这种叙事抒情性的诗由衷地偏爱。我对诗的结构分析尤为头疼,只愿意看内容,探感情。而渐渐也发现先生是一个随性的人,他的诗更多的是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是一个人。比如这首《谁杀死了夏俊峰》,就以锋利的语言,象征的手法,婉转又直接地反应了社会一事实,讽刺地修辞手法,令人深省。先生最近写了不少表达隐逸志趣的诗歌,如《青龙山的野柿子》《唐木山人》《幕府山天池》等,但对夏俊峰的关注正说明他并没有放下现实世界的苦难。一直都疑惑先生为何放不下,现在想想是一种叫责任感的东西在作怪吧。
  其实,先生这人也是一半一半的。一半在这里,为了生活而生活,茶米油盐酱醋茶,满满的责任。可惜,先生是匹野马,这里没有草原。先生还有一半在那里,诗歌诗歌诗歌,满满的爱意,深深的憧憬,就算是反应世界坏现象的作品,也是另一种爱,也是对安详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近,很喜欢先生的一首名为《深秋的枫林》这首诗。又是我爱的叙事抒情诗。诗中写着先生带着病体,漫游枫林,看着烈焰熊熊般的山岭,先生内心的情感似乎与之燃烧。若我是火红的枫叶,看着眼前面容憔悴的诗人,我定会在微凉的秋风下,瑟瑟作响,告诉他:“您好,您很好,愿您安好。”
  若几年之后,街头相遇。不管,他是否还记得我这个普通的学生,我都不会选择擦肩而过,我定会给予一个大大的微笑,道一声:“您好,槟郎先生。”
  2013-11-6

 

记槟郎:追梦赤子心
  12汉语言 李佳倩

  当初选课的时候,还没有见过槟郎老师。只是在专业课老师和学长学姐的谈话中偶尔听到“槟郎,槟郎”的,深以为奇。于是在选跨专业时,便选择了槟郎老师的“新诗赏析”一课,抱着好奇之心进入了老师的课堂。原以为槟郎老师是个高高瘦瘦的儒生,不曾想这位才子的长相却是如此憨厚朴实,可亲可敬。也正是槟郎老师这样平易近人的气质,一开口就把我们同他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每次上课前,老师都要先将他的诗选几首出来让学生上讲台念一念,然后再讲解文学史上的经典诗歌。老师将这幽默地称为是“抛砖引玉”。对于老师这“砖”,一开始我也和大部分同学一样不大习惯老师这样的朴实纯真的抒情。由于在中学时代所接触的大部分是郭敬明式的华丽浮夸的文字,相信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觉得槟郎老师的诗歌不是我们的菜,大白话式的诗句不时会引起哄堂大笑。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的砖一块一块地抛出来,我开始渐渐地发现我错了,槟郎老师看似平淡朴素的诗句中,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典故,意象,哲理。这些东西需要细细品味,却在班上被一笑而过。忽然觉得,老师的诗适合在细雨绵绵的时候,泡一杯青茗,慢慢品,慢慢吟诵。这样才能读出槟郎的一颗鲜活的赤子之心。老师抛出的一块块“砖”铺成了一条通向真善美的路,这一路纵使荆棘满地也风光旖旎。
  槟郎一生坎坷,却能笑看人生。只是漂泊在异乡的游子怎会不恋家?槟郎的父母都早早地离开了我们这个世界,留给了槟郎“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限遗憾。对于写母亲的诗,古有孟郊的《游子吟》,今人余光中的《乡愁》也不失为佳作,我觉得槟郎老师的《妈妈的针线筐》写出的童年关于妈妈的针线框的往事,不仅仅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与怀念,那个坐在灯下穿针引线背影又何尝不是一代人共同的母亲!
  槟郎老师上大学时候因为青春期的情感失意而出家,学校搬到江宁后也希望自己老死后能在大学城边的方山上遗下一个衣冠冢……这些无不透露出老师的率真与执着,游戏尘世却又对苍生保有怜悯。胸怀大志却又志不得申的槟郎,我知道,即使还没有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但至少,您一直在路上。最近拜读了槟郎最新的几篇诗作,《青龙山的野柿子》中“玛瑙般的野柿子,慰藉来青龙山的游人,滋养他创伤的灵魂。”是借那隐匿在无人山谷中却无处不在的野柿子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的心情。《深秋的枫林》中“我扑进一片深秋的枫林,如同烈火中的毛栗。我的枝节在哔噗作响,我的全身披上圣光。”让我想起了画出热烈奔放的向日葵却生活在抑郁癫狂的黑暗中的那个同样拥有不羁灵魂的文森特?凡?高。《利涉桥怀念吴敬梓》中“随意地成了所谓文人,偏偏又是斯文中的另类,这是我们共同的不幸!却更使狂士升入更高境界,把庸侩世道绘成一部儒林外史。”又抒发自己对这趋炎附势,人云亦云的世道的厌恶。诚然,吴敬梓的痴憨,颠憨又怎不是如今的一个任情自遂、天真自然的赤子槟郎!
  在所有槟郎的诗歌中,给我映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巢湖与澎湖的恋曲》。因为这首诗歌让我想起了我在高中时读到过的一篇文章,篇名与作者已记不清了,但是情节与这首诗如出一辙,当时我在宿舍被窝里打着手电偷偷地看,偷偷地为男女主角这被时间与空间阻隔了却生生不息的爱而黯然神伤。如今我在槟郎的课上读到这首诗,这份感情又悄悄地浮上心头,眼睛酸酸的。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爱情总是那么的令人唏嘘,仿佛是一折昆曲,一步三叹,婉转悱恻。但是我在槟郎的诗中读到了这凄美的故事背后诗人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即使我们分隔千山万水,甚至是生与死,你是我的眼睛,我是你的明灯,没有什么能把我们分开,即便是命运。
  不是每个诗人都必然具备杜甫的沉郁,李白的狂傲等标签式的特质,但每个诗人都绝对会有一颗鲜活的赤子之心。槟郎老师称自己为“诗坛门外汉”,我却认为这要看从哪一个方面来谈。如果论的是成绩与荣誉,可能老师是不被主流诗坛所接受。但从赤子之心来看,老师是一个勇敢的逐梦者,一个真正的诗人。
  2013-11-6

 

 

我印象中的槟郎老师
  11社工 陶璇

  第一眼在跨专业选修课的那栏中看到《新诗赏析》这门课时,我就不由自主的点击的选课的按钮,总觉得这门课应该很有趣,会是我喜欢的类型。在周二晚上上第一次课时,我被教室里的情形吓到了,教室里坐的满满的人,我当时很庆幸自己选上了这门竞争激烈的选修课。
  在没见到槟郎老师之前,我认为老师应该是一个很风趣儒雅的人,对诗词很精通。但是当真正见到老师时,发现原来老师是这么的朴实,而且老师自己还写诗,这就更让我惊讶加佩服了。
  自从老师在课堂上说我们可以称呼他为槟郎老师后,他的真名似乎已被忘记。虽然很多人在学校早就听过槟郎老师了,但是对于我却是第一次听说,而我对老师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每周2节的跨专业选修课上。在前几次的课堂上最常听到槟郎老师提到方山,还为方山写了很多的诗,例如《咏方山八卦泉》,《方山仙子》……提起说以后他要在方山建衣冠冢,希望能长眠于方山,而且每首诗中都有大量的历史知识。虽然我是南京江宁人,但是我对方山的了解程度也仅仅是方山是一个死火山,方山上的土质很易于种植茶树,方山上有一座寺庙,有个防空洞,但是对方山的历史却完全不知情,所以老师的诗词让我增长了许多的知识,同时也让我觉得既佩服又惭愧,佩服老师能为自己的诗词创作去看那么多的资料,去进行那么多次的实地探寻,惭愧我这个江宁人竟然了解到的知识不如来自巢湖的老师多。
  老师在每节课的开始前都会让我们欣赏他写的诗,有时还会让学生上去朗读,而这种让学生朗读的方式在大学校园里我觉得很新奇,因为我的专业的老师们并没有用过这种方式。在《隐龙湖的怀念》中,老师将自己的野心与抱负化为与之相似的某位隐士的作为,这样显示出了自己的渺小与无能为力但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权利的争夺,反映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无人理解的抑郁的感情。《秦淮河边的女郎》描写了老师与妻子的爱情故事,我之前认为诗歌应当是优美的,不是特别通俗的,但是老师的这首诗却写的如此的生活化,描绘了一段平淡的爱情,而作为南京的小吃代表——鸭血粉丝,居然也出现在了诗中,这会让我产生很亲切的感觉,描绘了夫子庙的一些场景,在这首诗读完后,我的脑海中就浮现了夫子庙的场景,觉得这首这么的熟悉与生活化,这也打破了我之前对诗歌的一贯看法。老师的心中也有愤世嫉俗之情,希望能超越时空,而这种心境在《在南都怀念髡残》中很明显的表现了出来。
  在之后的课堂上老师也多次提到了青龙山,或许这对于许多外地的同学来说,这应该只是个地名、是坐山而已,但是对于我这个江宁人来说,第一次听到时很诧异,因为我印象中青龙山是个精神病院(青龙山中有所精神病院)。大家所熟知青龙山也只是因为精神病院的存在,我认为应该很少有人会去青龙山游玩。而在之后老师创作的诗中,如《青龙山中的三湖走廊》《我在黄龙埝》《登青龙山瞭望台》等,我才发现青龙山中居然有这么多可以观赏的地方,在读完老师的诗后,就会产生一种想去青龙山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美景促使老师会经常去青龙山转转。
  教文学的老师会写诗,很多人会说很正常,但是老师不仅会写诗,而且还会作词,《欢迎来南京》就是老师作词的歌,在课堂上老师也放给我们听了,歌词中提到了南京很多的景点,我当时在想,要是有外地的游客到南京来了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游玩,那完全可以根据老师的歌中提到的景点逐一的游览,我想那也会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槟郎老师经常写诗,但是却并没有很多人了解他的诗,如果我没上这门选修课,我也不知道在学校中有这样一位老师,所以老师也常提到说他写诗只是兴趣使然,与当今是诗坛上的主流要求并不一致。老师不少诗喜欢叙事,有的很长,一首诗读完,好像一个故事也就说完了,非常的通俗易懂。
  或许是因为老师太仁慈了,导致全本坐的满满的同学的班级在之后的课中人数是逐渐地减少。虽然人数少了,但是老师还是继续认真的上课,热情没有丝毫的减退。而且从老师的每次话语中,还能发现老师跟同学的关系很好,因为老师说会有不是他教的学生去让他帮忙指导论文,他还会经常跟学生一起吃饭、聊天。
  所以,我印象中的槟郎老师就是这么一位朴实、平易近人、令人尊重而又很有才华的人。
  2013-10-31


槟郎的隐逸情怀
  10文秘转 赵丹丹

  他的相貌很古怪,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点像《聊斋志异》绘图中夜叉的模样,经常架着一副眼镜,眼镜貌似有点大,上课时不时的看见他推弄把玩着,他总是身着有点旧式的衣服,背着破烂的包。这位看起来有点桀骜不驯,有点邋遢的老师就是我的现当代文学课的槟郎老师。
  槟郎老师出生在安徽巢湖郊区的小山村里,这大概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因为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也没有好的收入,所以老师小的时候还需要靠放牛来过活,生活相对拮据。或许也正是这种艰苦的成长经历,让槟郎老师成长为一个吃苦耐劳,奋进向上的人。他不甘于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村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大学生,这本是前途一片光明的预兆。可不幸的是,当槟郎老师辛苦完成学业走上社会后,却不适应城市而遭遇挫折,沦入监狱,与他当初的人生目标完全大相径庭。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立志远走高飞,考上了外省都市的研究生,毕业后到我校教书,终是圆满了他“教书育人”的初衷,而我也是因为这样,有幸遇见了他。
  当我第一次上他的课时,他的朴素的穿着和其貌不扬的外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和议论。他上课也非常幽默风趣,从不照本宣科,树立了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尤其是他的上课点名,更是独树一帜,不是传统的花名册学号,而是随机提问,由同学来回答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上课率有一个随机的考察,而且,还能对所学内容复习以巩固提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槟郎老师会做引流的作用。这也是我钦佩他的原因,不落俗套,潇洒的风采给我带来情感的震惊。生活上,老师更是特立独行,经常做出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他总是喜欢爬山,喜欢攀登到最高处,也许那里才是老师心灵的宝地,是老师灵感的来源。也有一些同学有幸同他一起去爬山,幕府山、栖霞山、钟山、青龙山、牛首山祖堂山、将军山和大学城边的方山,在那里,我们聆听他的故事,感叹他荒谬精彩的人生。
  在我眼中,槟郎不仅仅是教师,更是一名具有传奇色彩的诗人、奇才。他的《不寐人的乡思》、《巢湖与澎湖的恋曲》、《秦淮河边的女郎》、《爱满亭边有座桥》和《方山仙子》等诗作被他的学生所熟悉和喜爱。而从槟郎老师的文字当中我能够感受到槟郎老师他是一个关心时政,关心民生的人。从奥运盛会到黑窑矿难,从联合国高官到底层风尘女,无论是诗歌还是随笔,无不表示了槟郎老师对这些事件和人群的关注。不能说老师是个多愁善感,矫揉造作的人,但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槟郎老师是一个追求灵魂、思想自由的诗人,他时而激进,时而沉敛。只要发生稍稍引起震动的事件,在老师的博客上就会极有可能看到关于此事件的文字,或赞扬、或讥讽,总能扩大人心中的感动和激愤。关于思乡的,关于爱国的,关于揭露腐烂、称颂美好情操的。
  近期槟郎老师连续写了两首有关南京幕府山的诗歌。古人登高怀远,九九重阳忆家人,而南京一直有“幕府登高”的习俗。《幕府山登高》起首从古都北部、长江南岸的地理位置描绘了幕府山的“险”与“巨”,继而一“横”一“锦绣”,霸气又不失柔情的幕府山便喷薄欲出。接着便言及幕府山观赏之功效,“陶醉了古老的重阳节”,“陶醉”二字用得极妙:拟人化,人不自醉,节自醉。第一节幕府山的地理位置、外貌特征、观赏价值皆交代清楚。第二节从历史角度观幕府的生命顽强性,万般皆消散,唯有幕府留其名。“附在这条山脉上传承”,一“附”字既形象地点明了后人对复国功勋与柱石王导丞相的怀念,又深刻地蔓出了青山与英雄的血肉相连,果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第三节讲述槟郎老师自己急切地赶到幕府山下的所闻所见所感,“恨不得一餐饱个终生”,一个“恨不得”一个“饱”言尽了槟郎老师对幕府山由衷的欢喜,其中的急切之感与满足之感呼之欲出。“观音阁雄伟,头台洞幽深,二台洞宽阔,三台洞。最奇,上下叠三层。”白话的景物描写,却因数量参与其中,朗朗上口,意犹未尽,似乎就像幕府山登高的感受是言之无尽,受之无穷的。读这首诗,对南京的习俗便有了透彻的领会。《幕府山天池》一诗,是对天池仙境的礼赞,字里行间力透着老师对大自然的圣洁之地的朝拜。无疑老师是一风骨与风流兼存之人。
  通过老师这两首诗和近期的一些风景名胜诗,如关于南京青龙山的,我看到的老师是一醉美杯中、临山侃谈、裙裾飘逸的诗仙李白;我看到的老师是一陋室惟馨、山水则灵、风度翩翩的鸿儒刘禹锡;我看到的老师是一酒盏花枝、不愿鞠躬、有风有骨的才子唐寅;我看到的老师是一可耕可读、可隐可出、可敬可叹的高人陶渊明……观老师行走在陶行知先生所定名的劳山,感叹于这主峰下天池的人间仙境之时,此刻的我便觉得他是一沉稳于山水之间的智者,他的智慧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中生出知识和美。恰似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的仓央嘉措,而槟郎老师的这位“你”,却是风骨俊逸的山水二君。幕府深处有高人,阔人俗物皆浮云,浸入泉里觅灵魂,唯有山水容先生。这便是不断追逐心灵自由的我的槟郎老师。
  在他的不平凡的脑袋里,在他的两千篇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