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2017-12-24 18:22:39

前言

 

姚德茂是一位80多岁的离休老干部,如果不是帮他润笔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可能我这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与他那种德高望重的副县级离休干部不会有人生交集。

 

公元2002年,经我市党史办原主任刘定坤牵线,我参与到这位老干部回忆录的组织撰写中。

当时,他拿出了自己的几本初稿,里面修了改、改了修的,有些句子颇费思量。出于对老同志的尊重,我耐下心认真阅读,细细思忖作者的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发现这个仅初小肄业程度的税务局长不仅语言朴实简练,而且思路慎密,非同一般。

就这样,沉浸其中的我用了半年的时间帮他完成了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的第一卷,我们就此建立了友谊。

紧接着,这位看似粗通文墨的老同志竟一发不可收拾,一卷又一卷的连续写出六本回忆录,合计百万字还多。

在其六卷《七十年风雨人生路》中,有两卷因我不在国内没能润笔外,余下四卷我都有幸参与其中,深受教育。

最值得一提的是组织撰写第四卷时,我在昆明大儿子处寓居,他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知道了我的手机,电波一道传千里,竟购买昂贵的飞机票热情邀我返乡参与。

 

这一次,我是为巩县兵工厂留守主任何汉忱撰写回忆录而返回国内收集资料的,没想到又被他“逮”了个正着,非让我再次“出山”不可。盛情难却,我只好“兵”分两路,统筹兼顾。

在这里,我无需赘述他忠于人民忠于党的辉煌,更不必啰嗦他锲而不舍忆人生的执着,只想和每一位热心读者分享的是:在离休干部姚德茂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面前,世上的难事还敢向我们叫板吗?

 

《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五

 

目录

 

第一章    书信讲话

 

在《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祝福郭凌波书记九十大寿

(附)县委老书记郭凌波的来信

 

耄耋有感

 

第二章    读者观感

 

读姚德茂先生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有感(康若望)

首(王治恩)

题《姚德茂老局长》(王治恩)

《德茂高风  一生好人》(王治恩)

读德茂兄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有感(邵明义)

《七十年风雨人生路》读后感(王治恩)

耄耋老人撰写百万字回忆录(李志华)

阎国宝墨宝:友天下士,读古人书。

吴其年墨宝:健康长寿,笑口常开。

闫国宝墨宝:鹤寿

闫国宝墨宝: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章    孙辈风采

 

管城执法局有群80后(郑州日报)

 

第四章    赠书仪式

 

巩义市国、地税局举行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

巩义市国税局、地税局举行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主持词

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张瑞峰)

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马小海)

在姚德茂同志回忆录(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刘定坤)

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座谈会

 

第五章    他山之玉

 

喜读首届鲁庄农民文化艺术节(集锦)(姚明槐)

舜帝祭文(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

舜帝生平

巩义鲁庄姚氏祠堂(老松)

读鲁庄敏系族谱有感(姚明槐)

《史话巩义》是一本管用的书(姚明槐)

 

第六章  报刊文摘

 

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召开(中国老年报)

老年维权(中国老年报)

生活需要“五学五不”(中国老年报)

护理老人的高招(中国老年报)

做好老的准备(中国老年报)

珍惜老年黄金期(中国老年报)

“携幼”莫忘“扶老”(中国老年报)

 

第一章   书信讲话

 

在《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姚德茂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出五本回忆录和生活的特别照顾,下面我向大家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谢之情:

    一是感谢国、地税的领导干部不管是生活,还是在出书中,我的支持和帮助;

    二是感谢编辑刘定坤同志,带病对我的书进行校对编辑;

    三是感谢书中提供资料的亲友们,这些文字和图片留给后代,是无价之宝,学习的好材料。出一本书很不容易,经过反复编辑和校对了很多次,感谢大家的辛勤劳动;

    四是感谢广大读者,书发放了1000本,多数人认真阅读。

    第五本回忆录的特点:

    一是印刷质量比较高,是精装本。

    二是书中照片多,文字在100万左右,我写了70--80万字,照片很直观,大概1000幅左右。

    三是涉及面广,我的、全家的、国税的、地税的,不仅是我的回忆录,也是在座众多老干部的回忆录。

    四是发放范围比较广,给党史、县志提供了有利的材料。书中内容也是我的一生经历,我经过旧社会、新社会、革命时期、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干的行业多,也是幸存者,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受党的好政策,税务人的照顾,工作退休,家庭退位,现在才可以安享晚年。

    今后的打算:

    一是从此封笔不再写了,这次出第五本书在巩义校对五次,在郑州校对多次,写一本书确实难,老同志看后写的读后感,扔了可惜,汇成书,方便阅读,但是给许多同志增添了很多麻烦。

    二是现在回忆录已经写成,关键是发放到每个人手中,有些我亲自送,一些我打电话让他来取。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关键是送书给亲朋好友。

三是感谢大家光临,对书中不尽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祝福郭凌波书记九十大寿

(第三次修改稿)

 

    2013年4月10日,我有幸与巩义市十几位离退休老干部在郑州参加原巩县县委书记郭凌波同志的九十华诞。

    当郭凌波书记健步走进寿堂时,掌声四起,热情洋溢。看到年过九旬的老书记,仍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大家非常高兴。参加祝寿的老同志一同迎上前去,与老领导握手言欢。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回忆往事,非常亲切兴奋,纷纷合影留念。

    郭凌波书记是杞县人,1943年仅20岁时,就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革命。

    1957年他由省公安厅调入巩县任副书记、书记。1964年在四清运动中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受到重点揭发、批判,残酷迫害,无情打击,成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经受严峻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71年在中央落实老干部政策中调离巩县,重新安排工作,恢复原任职务,离休前为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郭凌波书记在巩县工作15年,时间长,跨度大,领导全县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改天换地,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县城搬迁孝义、城镇建设、修水库、挖水渠、引水上山、平整土地、建大寨田等,使农业获得连续丰收,发展社队企业,县营工业,全县工农业生产全面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巩县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郭凌波书记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是一个忠于革命的老八路,经受了战争和文革动乱的考验。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胸怀宽阔,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作风正派,不搞阴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在巩县人民心中树立崇高的威望。

郭凌波书记在开封四清和文革十年动乱中,遭受到极大的迫害,经受到严峻的考验。当时,我十分同情他的处境。在中牟社教时,我们两人在劳动中交换看法;文革受批判时,我偷偷到家里去看望;他下发羽林庄劳动改造时,我亲自找到他住宿的窑洞,促膝长谈。他离休后,住在郑州,我只要去郑州,都亲赴拜访,我们两人因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

    文革前,郭凌波作为县委书记,对我十分关心、关怀,将我提拔为单位领导:1959年我从回郭镇派出所所长提拔到公社副书记,县公安局副局长;1960年我被提拔到巩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长。1964年在开封的45天四清运动中,我被罢官免职。1965年在郭书记的主持下,我恢复了巩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职务。在郭凌波书记的培养和领导下,作为先进单位代表,我三次进京接受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接见,让我受到最崇高的荣誉。同时,对我的回忆录多次题词与鼓励,更让我感激不尽,终生难忘。

    说到培养和教育,除郭凌波书记之外,随后几任县委书记都使我没齿不忘。

    1972年调任巩县县委书记的张力同志,把我从县二级机构打井队调入农林局任副局长、米河公社副书记。

    1980年调任巩县县委书记的安怡美同志,听从绝大多数同志的反映,得知我姚德茂一贯积极工作,不搞派性,就把我从公社副书记上调沙峪沟公社任书记,并公开宣布:“党的事业需要的是能干事、敢创业的人,绝不用那些不会工作的人!”至此,文革中受压14年的我,终于得到平反,恢复了文革前的正科级职务和待遇,文革中造反派整我的黑材料,也被公安局焚毁并及时通知了我,彻底还了我的清白。

    我自从参加革命工作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起来。从1957年反右以后,每遇运动,我的头脑都非常冷静,决不当风派,不当积极分子。总结出不论当官、为民,都要靠成绩取胜,不能靠打倒别人自己上台。逢运动宁当冲击对象,不作风派造反。特别在四清和文革中,我这个走资派得到正反两派的残酷迫害和斗争,这派认为我是那派,那派又认为我是这派,两派都对我批判斗争,无情打击,我身上好像有一副黄香膏药,怎么也揭不下来。当看到错误批判县委书记郭凌波和张力,我十分同情他们,曾亲自到他们家去探望。尤其是张力书记在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中受批判,我还跑到郑州黄河医院去看望,因此遭到巩县派性头头的嫉恨,不断遭受打击迫害。负责任地说,文化大革命中,对我的直接上级郭凌波和张力,我绝没有揭发批判过他们,更没有无情斗争,这是我的本性和品质,终生没有变。

    纵观历史,从社会发展看,心眼好,品质好,就能长命百岁;心术不正,早就没命,这是报应。郭凌波被批被打,今天已经九十高龄,威望很高;而斗他的、打他的派性头头,当时自觉威风,今却早早死掉,令人不齿。

    我是一个幸存者,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今年已经81周岁,身体健康,生活无忧,吃穿不愁,儿孙满堂,乐享晚年。想那些在四清运动和文革中斗争过我的派性头头,如今谁在?不都一个个下18层地狱改造去了!真应了那句俗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起都报!

    我总结出文革中不外乎三种人:一种是老干部中的大多数受害者;另一种是靠派性升官发财的得利者;第三种是既造了反又没捞到一根稻草的,捣乱一阵,身败名裂,可叹可悲。

    八十多年的经历教育我:人生善恶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生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天不亏我。

    文革中两派都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方向都是斗争当权派,以站队定局论,这种做法党中央早有定性:两派都是错误的!那种认为自己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至今盛气凌人,别人都是错误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幼稚可笑之极的。

    我推荐电视连续剧《戚继光》的主题歌词供大家欣赏:

历史像长河,记述功与过。今天你说对,明天他说错。会做的不会说,会说的不会做,前人做事后人评说。唧唧喳喳几千年,有咒骂,有赞歌,有赞歌。千年万载说不清,世世代代都在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渊渊长河有记载,悄悄流进人心窝。

 

附:县委老书记郭凌波的来信

 

德茂同志,您好:

    你的革命回忆录第五卷我已收到,读了以后感到非常惊讶,你的五卷革命回忆录共有100多万字,我基本上都已看过,感触很深,再次证明了德茂同志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你的钻劲和韧劲,把你想做的都做成功了。

    你的回忆录对弘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发扬我党的艰苦奋斗朴素的革命精神,对教育后人大有好处,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是一部珍贵的历史财富,是德茂同志耄耋之年的夕阳春又是二月花。

    德茂同志不仅有坚强的革命意志,而且对党无限忠诚,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的原则,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决定,依靠群众办了很多有益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好事和实事,如他在任巩县黄河修防段支书期间,在巩县赵沟、裴峪、神堤和沙峪沟治黄河建成三处控导大坝和护滩工程,扭转了黄河连年靠山行洪局面,出黄河滩地10多万亩,使沿黄乡村群众从此走上富裕道路。

    1958--1959年,德茂任巩县回郭镇派出所所长时,由于公安工作成绩突出,经验丰富,而代表派出所先进个人和单位出席全国九次公安会议和全国公检法先进代表会议受到表彰。1965年任巩县检察院检察长在中央政法干校学习期间先后三次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为巩县人民争了光彩。

    他任巩义市税务局长时,由于工作积极,深入实际,创造了梯级税源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税收收入逐年稳步增长,成为全省税收财政第一,进入全国百强县之一,受到郑州市、省税务局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表彰。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德茂同志因一贯工作积极,多次受到表扬,特别是出席中央先进会议,而四人帮对公检法恨之入骨,说公检法是“黑公安”臭马桶,没办一件好事,没有一个好人。即提出两个否定,一个砸烂:即否定十七年公安工作成绩,否定公检法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一个砸烂就是彻底砸烂公检法。

    全县公检法干部,特别是69年中牟农校集训七个月,德茂同志受到重点揭发批判,隔离审查,残酷迫害,吃了不少苦头。集训结束后,他被调离政法部门,免职罢官,下发到巩县水电所下设二级机构打井队任指导员。随后他又到巩县多个部门工作,并取得了各项工作成绩,得到党的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同事  郭凌波

2013年7月12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