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2021-02-28 23:32:49

写完这题目怎么让我想起王小波君的《革命时期的爱情》。我自然不会在这里谈爱情,不过想起了文革时期参加的婚礼。小孩子通常对婚礼这些事情是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但是参加婚礼会有糖吃,这对小孩毫无疑问是很有吸引力的。不过我在文革期间很少有参加婚礼的印象, 可能有以下原因:年轻人都上山下乡去了,下乡知青结婚的真的不多。那一代人普遍结婚都很晚。

我记忆中曾经出席过家母银行同事的婚礼。这对年轻人到底都是银行的还是只有一个是银行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不认识。因为当时基本上这些单位都不招工的,到底他们是什么时候进银行的我也不知道。我小时候整天在银行柜台里面跑来跑去,看他们数钱,多数叔叔阿姨都认识。但对这对结婚的新人,我确实完全不认识。

印象中新郎新娘应该是穿着灰蓝的中山装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大概先有领导讲话,然后发糖。大家要让新娘唱歌,新娘刚开始说不会唱,后来终于开口唱了一首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最后的胜利。可能有人不知道什么是语录歌。文革前应该就有毛主席语录的小册子发行了,文革中,为了让语录广为传播,著名作曲家李劫夫为语录作曲,于是就有了语录歌这个怪胎。当然,我当时尚幼,不明所以,可是今天想起这个场景总有点忍俊不禁想笑。这样不操办的简单婚礼就是当时所说的革命化婚礼。

这让我回想起了更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回乡下老家参加我最小的叔叔的婚礼的场景。当然不是我亲叔叔,而是我父亲的叔伯兄弟里最小的一个。其实这最小的弟弟当年曾经被家父办到了城市,但后来家父母反右时双双遭难后,城市为了节省粮食供应,将很多人取消了城市户口,赶到乡下。于是这最小的弟弟及他姐都被波及赶回老家农村。这小叔叔在大饥荒年代在农村难以维生,就跑到新疆去混了好几年,躲过了那几年不至于饿死。但后来还是觉得不适应新疆的生活,就又回到四川老家乡下。而我这姑姑嫁了一个木匠,所以在当时农村算得上好条件的人家。农村的婚礼就和城市里革命化的婚礼不一样了,显然更传统。我记得是摆了好多桌,并且还记得新娘子穿着一身红妆,看起来很漂亮。但因为那时很小,记住的情节明显不多。那好像是我最后一次回老家了,因为乡下跳蚤,臭虫太多,咬得我浑身上下都是疙瘩,并且还溃烂了,几乎就没多少好的皮肤,从此以后谁要带我回老家我是坚决不去了。现在我家祖辈生活的地方已经无处可寻了,随着三峡工程埋葬在滚滚长江之中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戏说-西关人2021-03-01 04:12:35
我印象中那时的新娘上身一身红色的的确凉就搞定, 忘了穿什么颜色的裙子或裤子。
石头村2021-03-01 16:51:04
穿红色服装应该算比较正式了,我看见就是灰蓝制服,更加革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