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NL2021-05-07 01:03:42

我在分析中国城市时,发现有一个规律,下面先从北上广深谈起。

在这四个城市中,明显分为两组,北京和上海是一组,广州和深圳又是一组。它们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全国的经济、商业中心,北京和上海共同代表了中国的总体形象。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中么,深圳是广东省新兴的工商城市,广州和深圳共同代表现代广东的发展水平。广州对深圳的关係与北京对上海的关係相似,只是层次不同。

有了这种认识,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中国的其他城市。

成都与重庆很类似于广州与深圳的关系,只不过区位不同。成都是四川省会,重庆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成都和重庆共同决定着四川盆地的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上可以重新认识北京和上海在地方区位上的作用。

北京与天津是中国原河北省内产生的,类似于广深和成渝的关系;上海与南京也是在原江苏省内产生的类似于广深、成渝和京津的地方性关係城市。

与这相似的其他还有沈阳与大连,济南与青岛等。

这种双城互补关系有一个逐步发展过程,例如深圳,它是近四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过去广州在广东也是一家独大的。江苏也是这样的,上海的发展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以前南京在江苏,甚至在原江南省也是一家独大的。

所以,可以看出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应该是这样的:先由一个城市建成开始,再后是以两个城市的互补相助,最后才是多个城市的联合发展。

如果以这样的观点观察武汉、郑州、长沙与西安,就会觉得这些城市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们还基本是在本地区内"一家独大″阶段,它们以后如何"成对互补"还是一个问题。

如何破解城市发展的这一难题,现在尝试一下这样: 以武汉为例,湖北GDP是4.5万亿,武汉GDP1.5万亿,其他襄阳和宜昌都只有三千多亿元的水平,武汉在湖北要解决一家独大问题,可以把襄阳和宜昌作为互补城市,让它们各自增强实力,达到足以与武汉形成对等互补,甚至"三足鼎立"的地步,也可以在武汉周边不远的地方,例如咸宁建设湖北省的"雄安新区",将一些武汉吃不消的东西,如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搬到这里来,形成与武汉异地而互补的局面,这样湖北就会有更好的发展布局。

湖南的建设也是这样的,一种可能是把怀化发展起来,第二种可能是把岳阳发展起来。从全局看湖北湖南的武汉、咸宁、岳阳、长沙就四点一线发展起来了。

有趣的是这种情况对于河南、陕西也是同样存在的,如果在郑州与西安之间把洛阳、三门峡、华阴与渭南等城市发展起来不也同样很好吗?

话讲多了没用,还是那句老话: 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既有明确目标,也实事求是一步一步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