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梁祝》与大和尚
大和尚与《梁祝》拉在一起,完全是因为话剧发烧友yvonne一手造成的。
yvonne 是我的马来西亚朋友,自从她皈依佛教之后,常常帮助大和尚做善事。这次话剧演出,就是她主意。 记者招待会的时候,大和尚说,他并不知道《梁祝》故事到底讲甚么,但是他相信yvonne,相信大家,达到做善事的目的就好。
大和尚大约40--50岁,来自斯里兰卡,圆圆的脸,微胖的身子。深红色的布袍披在他身上既庄严又飘逸,笑起来像个福将。
yvonne 叫我去设计舞台,讲明了没啥钱支付我的设计费,但是,因为大和尚声誉很好,酒店和飞机票都有公司赞助。她还答应帮我办个画展,还带我去马六甲玩。。。 我不是佛教徒,不过,我贪食又贪玩,可以展出我的画,可以见到老朋友,又可以参与善事,何乐不为?
到了马来西亚,我们去参观大和尚筹建的孤儿院,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大群孤儿。 大约150名孤儿,大多数是华人,还有双胞胎。看起来个个都长得满健康,挺干净。看到我们去探访都十分兴奋。
一位印度籍的小姐常常来作义工,告诉了我们好多小孩子可怜和可爱的故事。 印度小姐初见面的时候问我用什么语言交谈。我知道马来西亚的华人语言都厉害:英文,印度文,华文,粤语,马来语,潮州话,闽南话---但没想到她会说流利的华语和粤语。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但是,大家相处得非常和协。 大和尚的慈善事业就是最好的样板。在孤儿院的旁边,还建有老人院,也是以华人为主的无人照顾的孤苦病残的老人。 这次慈善筹款活动还借了运动场,宴开1000围台万人的斋餐义演会,我的画也在那天义卖。
那天晚上,好像全吉隆坡的华人都来了,我感受到华人的团结以及他们的热心和爱心,也感受到大和尚无量的功德在人们心中的回应。
因为演出的话剧团是业余的,经费有限。我的设计比较简单,用了好多山上斩下来的竹和一些木板,像证性地区分了几个不同的场景,没啥新意。为入场的观众感受一些环境的气氛。 在大幕上,用草书写了和剧情有点关联的诗偏: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也没啥新意。
我建议让孤儿参与演出 。 印度小姐帮我们选了25个孩子,演出前就让穿着黑色服装的孩子坐在舞台下的乐池里。他们要等到最后的“化蝶”的那一场才参与演出---不用上台。 随着“化蝶”的音乐,观众看到舞台前飞出两只彩蝶,接着,八只,接着,18只,。38 只。。。直到100只蝴蝶飞在舞台前和台上的满台蝴蝶以及梁祝的双人舞造型合成。
孩子们还参与了纸蝴蝶的制作,他们的“表演”每次都给观众一个惊喜,获得不少掌声。他们为自己筹款的活动作出了努力,乐在参与。演出完,孩子们已经自己选出了梁山伯--祝英台。。。但是,孩子们都喊我“爸爸”---因为,在台上,我客串演了祝英台的“爸爸”。
大和尚每晚都来看演出,每天都和孩子们一起欢笑,我听说他白天正在为一个孤儿上大学找律师,正在为小偷孤儿找担保--不是每个孤儿都乖乖的。不但养,还要教。
演出和筹款活动的庆功宴,在一家中国酒楼举行。台前幕后的人都到齐了。因为是佛教团体,吃素的朋友另外开了两围台。 我老以为自己上一辈子是和尚,(要不怎么会和大和尚有缘呢?)这辈子就多吃点肉了。我们一班酒肉朋友就自然坐在一桌了。
大和尚早就到了,他满面红光,和各桌的人在寒暄,每个人对他都恭恭敬敬,他对每个人也都是和蔼可亲,大师风范自然流露。 大师傅来到我们这一桌了,他随意坐了下来 。我们谈起孩子的演出效果,谈起下一次合作的可能,谈起他去中国的旅行。。。
已经上菜了,还不见他有离开的意思。 我的小心眼上来啦,--是我坐错了吃素那围台吗?马来西亚的海鲜可是出了名的呀。。。 这不,上鱼翅了,大和尚怎么还不过吃素的那边去呀? 咦,鱼翅怎么端到大师傅面前啦? 你看,大和尚抬手叫侍应生拿走了吧? “----请你拿醋来。”大和尚轻轻的礼貌的吩咐道。 大和尚的从容自在,就像你我一样了----就在此时此刻,我对大和尚的肃然起敬远远超过了在孤儿院和老人院的那一刻了。
听说,当年佛祖托钵四处化缘,人家布施啥他就吃啥。哪有“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我只吃素食”之说? 看来,衣,食,住,行,---都是表面的,他真正做到的慈善事业才是无量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