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2009-02-21 05:34:58
对不起,题目是我取得。 香江才子的“黄金冒险号”,2月18日推出了《天国车站 》,照旧从不令人失望,没了愤世疾俗冷嘲热讽,少了咄咄逼人的犀利,多了些许温情和暖意,这个春天,贴他一篇: 英国有一个叫窝宁顿的城镇,情人节前一天,在火车站的月台上立了一个「不准接吻」的图徽。

像不准吸烟一样,一个红的圆圈,里面有一对疑似男女侧面嘴唇对嘴唇的黑色剪影,有一条斜斜的红杠。说是疑似,因为其中一个有鬈曲的头发,也可以是男子,以示性倾向平等,没有「歧视」谁。 为什么要钉一个这样的牌子?因为在月台上吻别的男女太多,依依不舍,令火车迟迟无法开行。这是从苏格兰南下的一条主干线,火车开迟一班,后面跟着堵塞,妨碍交通运输。 在火车月台送行拥吻,是外国电影最浪漫的场面:山河迢递,地久天长,不论情郎参军,调去抗击纳粹的前线;还是她考上了伦敦的护士学校,不久要奉派法国的一所战地医院,情人在月台吻别,最好有一炉战火烽烟的大时代为背景,衬托着旧火车头蒸机待发的一笼白烟,季节一定要在深秋,一袭大衣和棕黄的旧纸皮行李箱子,青灰的天空,在躁乱的月台上深深吻别,当她戴着一条深红的毛绒围巾。 火车站送行,是一个情感的套餐,等待火车时,围聚最后片刻的叮咛是头盘,在月台的拥吻,是主菜。列车员催促再三,技工吹哨子,挥动着旗号,火车缓缓开动了,车上的人回眸,向月台上送别的人,是甜品。最后火车轮声的节奏铿铿,火车开走了,剩下一个空洞的车站,一个伤心人,独对天地之间的一泓浓情的苦杯,那是余味悠悠的咖啡。 火车站的月台送别,是永远拍不腻的一场文艺戏,从四十年代黑白片《相逢恨晚》(BriefEncounter)里的特力华侯活(TrevorHoward)与茜莉亚尊逊(CeliaJohnson),到意大利的马斯杜安尼的《向日葵》里的苏菲亚罗兰,还有近年的《布达佩斯之恋》,男主角被德军送去集中营,风情月意,死别生离,都在火车站的月台上演。 英国人和欧洲人有这样的传统,月台吻别之后,即是生死契阔的朝朝暮暮,等待一封远方的来信。在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邮,人间充满期待,而期待,对情人是好的。 因为在月台吻别,就是吻别。不要在火车开出之后十分钟,收到一个SMS,画蛇添足地说我还想念你。火车开得决绝,情思却如丝似缕,没有在月台上吻别过的人,从来没有尝识过什么是爱。 因此,在火车站告示不准接吻,只是一个有趣的图徽,没有像禁烟一样,规定违例者罚款五千。因为谁都知道,情浓意烈,是禁制不了的,一切只是小小的gimmick。 因为爱情除了烛光,还需要一座深秋的火车站,你曾经从火车站送行回来?追逐过一列缓缓出站的火车,窗里的一个人?你这一生并无虚度,泪洒月台,曾经沧海。
毓信妮2009-02-21 06:07:07
喜欢!
五味七色2009-02-21 16:45:45
有趣的图徽。。。。。
喝白开水健康2009-02-21 19:12:41
嗯,太多的形式变得虚伪又假,爱一定要有内心的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