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望江亭以薛涛出名,去了望江亭看薛涛纪念馆,不外是“爱国女诗人”的虚美名号,无非是诗情中常人都有的乡情和同情苦难—而已。不过,若不冠与“爱国”皇冠,现今社会劳师动众,为一个唐代的风尘女子造100个名种、上万棵竹子的大公园—如何说得过去呢?
其实,薛涛才女的爱情故事远远值得书写过她的粉红信笺和美酒,以及所谓的“爱国诗篇”。
如果记载属实,薛涛女士该是史上第一个“小秘”,虽然没有正名,却真是有高官试过了。
唐代名将韦皋,在蜀二十余年,政绩非凡,才情也不一般。他看中了“歌伎清客”薛涛的才艺,先是请她来“赋诗侑酒”,接着,想正式扶持她为“秘书省校书郎”,也许,韦皋还不够胆识,也许,韦皋还算公私分明,也许,唐风开明浪漫,来府上“赋诗侑酒”的才女不止一个薛涛---总之,此任命不了了之--不过,史上称风尘女子为“校书郎”,由此而起,发展到后来的“书寓女”。
风尘女子,较酒色过度,一般的红运,以五年记,但是,有才情,也许可以弥补,才情杰出,更是以别不同吧。薛涛能名流青史,自有其鹤立鸡群的独特之处。
古代女性,三十八岁,做外婆的大有人在,可是,薛涛却依然风采迷人,迷倒的还不是一般的公子哥儿。
24岁就正式为“秘书省校书郎”的诗人云稹,27岁那年,与薛涛相见恨晚,也许是爱情的力量,次年,云稹“举制科对策”得了第一。薛涛虽然与大诗人白居易等都有往来,可是对云稹的才情一往情深,双双堕入情网,同居了整整四年。姐弟恋,不是啥个新发明,唐代文人敢爱敢恨,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阻碍。难得是他俩的缠绵爱情就在薛涛的原“老主子”韦皋的眼门前,韦皋的胸襟之宽、气度之大,不知是不是唐代四川男人的代表,爱情风流的自由风气,又不知是不是成都唐风的热点。
现代的世俗,都难以想象年轻有为的云稹和中年的风尘女子薛涛如何出入双对---在成都的大小茶楼、官府的宴席、诗人们的“爬梯”。。。唐朝,实在是个迷人的时代。
韦皋的处世之道值得研究,他出兵屡获胜绩;他对普通兵士的红白喜丧都处理得有条有理、深得民心,广获好评。他对老情人薛涛的热恋似乎不闻不问,可能是他清楚自己年长薛涛20多岁、无法和年轻自己30多岁的云稹相争?是礼让?还是成全?是嫉妒?还是弥补(无法扶正薛涛)?
----直到云稹因公独自离去,直到薛涛苦苦久等想以身相随相许—也许,激动之下有所越轨----韦皋才发令将薛涛发配到远方。
薛涛是个聪明人,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吧--她在发配途中,断断续续向“老主人”韦皋写了十首离别诗。想是真情实意,想是看清了云稹一去不回的现实,想是写出了晚景的凄悲苦情,想是写出了对老主子的真心歉意-----韦皋也被感动了,中止了发配的命令,将薛涛再遣送回成都。。。
这样一个历史的名女子,叫今天的政府如何定位—也真为难了他们 ,建纪念馆博物馆都不难,难的是如何真实介绍历史的人和事 ,看薛涛幕建建拆拆的记录,可以看到后代人远远不如唐代那么开明、那么真实、那么可爱了---看到几十个中学生在望江亭公园写生,除了“爱国诗人”的空名之外,他们对这个女子的真实故事和历史,知道多少呢?
这墓、这碑,虽有草草不工之嫌---不再拆就好吧。。。
还是这上万枝竹有情有意。。。
当年的薛涛踩着这红梯上阁楼吗?
这位红色的国防部长张爱萍的题字--你觉得怎样?
好像有一个学生在思考呢。。。
=================================================================
不日将去上海,与各位说再见,若要看话剧,请来上海找我--在此,预祝大家
圣诞、新年快乐!
江上一郎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