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条观前街,因道教的玄观祠庙出名,后来,学了上海南京路,也改成步行街,更是不去不算到过苏州了。
整条街,各式江南小吃五花八门,黄天源的糕团点心,朱鸿记的面条,。。。但是,我此行直奔百年评弹圣地“光裕书场”---虽然位于不起眼的小巷里,可是,问老苏州,我想是没人不知道的。
灰色的砖瓦老建筑,抬头望去,吴湖帆题字“光前裕后”黑漆光亮,明晃晃地耀在眼前。想起他的传人王己千的书法,有同等的富态和飘逸,不过,王老的字好像多了一份洒脱,也许,和他多年的纽约生活有关吧?
苏州评弹有四百年历史,因为申请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苏州政府好像得到了兴奋剂一般---可不?这回,邀请了全国的评弹团体,共百多位各流派名家,云集苏州评弹学校,请电视台提早录像,拍摄春节联欢节目了。
上海的评弹演员和我相交近20年,深知我不专业的嗜好---各流派都喜欢,而这一次汇演,可说是空前的“四代同堂”-----怎能错过!?于是,他早早地通知了我这内部的演出,还为我安排了专车--来这苏州评弹圣地接我---前往远在新工业园区的“苏州评弹学校“。
学校真漂亮,保留了江南特色,又加了新时代的空间,学校的剧院,就远远的胜过上海的评弹剧场,足够500个观众---虽然,评弹演出,未必需要大剧场。据说,学评弹的学生有三百多人。那么,江浙沪三地的十几个专业剧团,不用再担心后继无人了。
前半场子,坐满了专业人员和老前辈,后半场子,全是学生,六部摄影机,同时启动,导演一声号令---哗啦啦齐鼓掌---还真有点春晚的气氛---咯咯、咯咯、。。。每人都有塑料的假手掌。如果你看江苏台的春晚有个老头混在学生堆里玩弄着塑料手掌---那准是我啦。
学生素质好像一般,不过,鼓掌的点---不论流派,不论男女,都还算准确,可见欣赏能力都不错。
那晚的名家可真多,看得我、听得我有点晕了。遗憾的是,因为春节提早的太多了---气氛好像有点勉强,因为要迎合春节,即使名家不少,流派综多---还是觉得雷同,有时还觉得沉闷---看开幕前散漫的贺喜迎新排练,当知道编排尚欠功夫了。
不过,走出校门来,静静的黑夜中,冒着寒风,在空荡荡的马路上追上去市区的巴士,我心情还是不错的,毕竟,看到了不少名家的风采,听到了不少好曲子,欣赏到老朋友的新作品----还看到了评弹艺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