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xiang2016-12-12 18:32:12

    马鸣菩萨开示:【彼人便于五蕴生灭毕竟执着,怖畏生死,妄取涅槃。】(《大乘起信论》卷2)是说由于 释迦世尊只为二乘圣者说人无我,并没有为他们宣演真正的法无我;于是他们就对于五蕴的生灭无常产生了终究坚固不移的执着,因而恐惧生死、畏惧生死,一心想着舍报要入无余涅槃来出离生死。

  
  二乘无学圣人—必定不回心佛乘的二乘无学圣人—为什么他们会怖畏生死?……这是为什么呢?这也就是说,他们始终认为:“五蕴的生灭是确实有的、确实存在的,所以我一定要离开五蕴的生灭、生死。”因此而说他们对于五蕴的生灭有毕竟的执着。

  意思是说:这些必定不回心佛乘的二乘无学圣人,他们认为一定要离开五蕴的生灭才是入无余涅槃,才是取证无余涅槃。

  可是 马鸣菩萨为什么说他们是“妄取涅槃”?因为二乘圣者观行、思惟的对象都不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他们遵循 世尊教导,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或十因缘、十二因缘的因缘观,如理作意作观行、思惟,得到的结论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苦、空、无我,都是缘生缘灭;也知道唯有不再出生未来世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才能究竟离开生灭无常之苦,才是取证无余涅槃。虽然他们也都接受 世尊的教诲,信受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外,另有一个入胎识本识真实存在,而且恒不生灭。然而,由于并未亲证这个真实常住的本识如来藏,无法体验了知如来藏的真实如如的体性;像禅宗六祖惠能,在五祖弘忍为他演述《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言下大悟,当下诵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样实证如来藏,然后如实道出亲自体验如来藏体性的真实语,对于那些二乘无学的阿罗汉而言,根本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这样的体验却是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存在的当下,就同时能体验到的。六祖惠能大师也是在证悟如来藏当下,对照自身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染污不净,都是生灭的,都不具有能自我存在的体性,都是动摇变异不定的;反之自心如来藏却是清净无染,不生也永远不灭,具足自在的体性,是永不变异,而且能出生万法的真实常住心,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一切法,正是由于自己的如来藏所直接、间接出生或显现的。

  大乘别教菩萨既然在证得如来藏而明心当下,就已现观自身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与自心如来藏同时同处,而如来藏又是能出生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不生灭法、常住法。那当然就同时明白灭尽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后的无余涅槃,其实就是如来藏独自存在的境界——正是佛菩提四种涅槃中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个结论其实就是说: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存在的当下,同时就有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真实存在;不是灭尽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离开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生死才是涅槃。

  大乘别教菩萨在实证如来藏,通过这样的体验而信受不退,就有了无生忍,一定会发起大乘人无我智.

  菩萨从转依如来藏的立场来看:如来藏本来不生不灭、离生离死,既然从来离生死,那又何妨有世世的五蕴在这个如来藏表面生起落谢?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就让世世的五蕴生生灭灭,而我转依不生灭的如来藏安住;如来藏既然本来就不生不死,我转依如来藏也就是在生死当中保持不生不死啊!何妨如来藏的表面有五蕴生死轮回不断,我的实际还是不生不死啊!菩萨是转依如来藏而这样看待生死的。所以菩萨就不看重五蕴生灭现象的灭除:上辈子五蕴灭了,没有关系,我再去入胎,从头继续再修学佛菩提,就这样世世增上进修,最后就可以成就佛菩提果。如来藏本来没有生灭,何妨有五蕴生灭呢?所以菩萨就不害怕世世的五蕴生死苦,所以对于五蕴的生灭就没有毕竟的执着。

  从菩萨这样现量观察所得的真实智慧,来看待二乘圣人的对于五蕴生灭无常产生了终究而坚固不移的执着,因而恐惧生死、畏惧生死,一心想着舍报后不再出生五蕴,要入无余涅槃来出离生死,当然就觉得根本是没有必要的!因此,马鸣菩萨才会说这些二乘圣者是“妄取涅槃”。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1中圣教说:

  世尊!若有决定见涅槃者,是人不度生死。所以者何?涅槃名为除灭诸相,远离一切动念戏论。世尊!是诸比丘于佛正法出家,而今随于外道邪见,见涅槃决定相。

  经中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个人,他坚固决定地执持有一个法是涅槃,那这个人就不能度脱生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涅槃实际的意义就是除灭了一切法的法相,远离了意识觉知心中动转的一切想念和觉观分别的虚妄戏论。像这样的比丘,虽然在 佛陀的正法中出家修行,然而如今却跟随着外道的邪见一样,坚定执着有一个涅槃法相可得的见解。这也就是说,像这样“决定见涅槃”者,这样“见涅槃决定相”者,都已经落入外道一样的邪见中了;外道的邪见是什么?无非就是四倒:无常常倒、常无常倒,非乐乐倒、乐非乐倒,无我我倒、我无我倒,非净净倒、净非净倒。

  首先来说,众生如果没有如来藏,那么灭尽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离开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生死后的涅槃,就成为空无的断灭境界;空无断灭就是无法,无法能说有什么相?断灭无法又怎能是 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中开示“寂灭、清凉、清净、真实”的涅槃?然而,也不是像某位生前被称为台湾佛教界导师的人,在他书中这样说:

  “灭与无,是缘起幻相的一姿态,非是都无断灭。灭与无,都不是没有,如说:现在没有抗日战争,这确是什么也没有了。如说:抗日战争已过去,没有了,但历史曾有此抗日战争,此项战争的影响仍在。所以即生而即灭,有而还无,与都无断灭不同。虽念念生灭,刹那不住如石火电光,过去行业已灭而能不失,予未来以作用。月称论师说:灭非无法,故业虽灭而仍感生死,不须阿赖耶持种(是否有赖耶,更当别论),即是此义。”(《中观今论》第4辑,正闻出版社,页139。)

  他说灭与无,都不是没有,不是断灭,也不是什么都无,意思是说:诸法灭尽后的灭相或空无之相,实际上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

  然而,灭与无之后,究竟还有什么呢?他说:“过去行业已灭而能不失,予未来以作用。”说:过去造作的业行结束后,还是有能量存在不灭失,会继续产生作用去影响未来。也就是以能量这个心外的物质之法作为众生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灭去后剩下的存有,作为连结三世的不生灭法、常住法,那就成为地道的能量外道。那就是无常常倒,因为物质之法必定是有形有相、有增减、有生灭;有不少人认为能量是无形无相,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能量可以被测量它的强度,可以被导引,也会被比它更精细、坚硬的物质给阻隔,这就表示它是物质之法,那这也是无乐乐倒。物质不能生心,而非心的物质之法,何乐可言呢?它又是无我我倒,既然是生灭变异的物质,而不是能识别的心识,当然不能说是我。

  最后来说,它也是非净净倒,因为佛法中讲染、讲净,是从会不会与贪瞋痴等烦恼相应来说;能量既然是物质之法,本质上就不存在会不会与贪瞋痴等烦恼相应的问题,却以佛法中的净或非净来评价它,其实都与佛法无涉,那当然就是非净净倒。因此,当这位已故的佛教界导师以“能量”作为众生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灭去后仍然存在的常住法时,就不能再说这是佛法了。

  而他引用月称论师“灭非无法,故业虽灭而仍感生死,不须阿赖耶持种”的邪教导,来佐助他的外道见,甚且以加上脚注“是否有赖耶,更当别论”的间接手法,来遮掩他否定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的颠倒见,却更让他想以抗日战争的例子,来说明“灭相不灭”的妄想戏论无法成立。因为依他的逻辑,中国人八年对日抗战虽然结束了,但是日本人侵略中国的业行过去之后,并不是断灭的空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还有“能量”不灭,未来就会产生酬偿因果的作用,并不需要阿赖耶识来执持业种。然而,没有阿赖耶识执持业种,造作恶业留下来的“能量”也就没有个人专属的收藏处,那这些“能量”留在哪里?总不能说它遍满虚空,否则要如何历历不爽地准确报偿在每一个造业者未来世的身心上,成就世间人所说的“个人造业,个人担”的因果极则?更别说成就以因果法则为核心的佛法了。

  难怪《思益梵天所问经》卷1后面接着的经文中,圣教要开示:【世尊!若人于诸法灭相中求涅槃者,我说是辈皆为增上慢人。】说像这样主张在诸法灭尽后的灭相中可以求得,也就是说可以证得不生不灭、无生无死之涅槃实相的这些人,其实就是还没有得到真实的法,而自称已经得到了;还没有证得的证量,自称已经证得的增上慢人。因为就像这位台湾佛教界的导师,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灭尽后的灭相中有能量,是不生不灭的涅槃本际的主张,显然是意识觉知的虚幻妄想,是想象而不是实证所得的真实智慧,正是未证谓证、未得言得的增上慢人。

  其次要说,真实在三乘菩提中见道的贤圣,不论解脱道中的初果以上声闻圣者或缘觉辟支佛,乃至佛菩提道中明心不退的七住以上菩萨,进一步如理思惟,都会知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灭尽后的涅槃中的本际,涅槃的实际就是众生第八识如来藏独住的境界,祂是真实存有而不生不灭常住的心体之法,既不是生灭变异的物质,更不是意识思惟想象的虚构之法。

  然而,三乘菩提中见道的贤圣,虽然确信有本识如来藏常恒不灭,甚至于亲自验证祂的真如性,也还是不应该坚执而落入涅槃见中,否则还是如《思益梵天所问经》中所说,是“不度生死”之人,也还是 马鸣菩萨所诃责的“妄取涅槃”之人。这从证得大乘人无我的七住明心菩萨的如理现观来看,就更为清楚;因为依二乘解脱道修学的阿罗汉或辟支佛入涅槃,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灭尽而不再受生,只留下第八识如来藏独存;而当他把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灭尽,不再受生时,他阿罗汉身心都不存在了,又怎么“见涅槃”呢?反之,如果“有决定见涅槃者”,必定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尚未灭尽,当然就还在三界之中而不度生死了。

  至于大乘别教亲证如来藏的菩萨也是一样,转依所证如来藏真实而如如心体时,现观涅槃本际如来藏不于六尘万法起觉想分别,更不反观自己所住的涅槃境界,又怎么会“决定见涅槃”,作涅槃想而妄取涅槃呢?

Shixiang摘编自internet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