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祖上修道,家出三大文豪
苏轼的祖父,喜欢修道,自号“端正道人”,平日乐善好施。
有一位异人,经常得到他的施舍,因此,在一天,异人对他讲:“我有两块坟地,一为富地,一为贵地,由你选择。”
端正道人说:“我想让子孙读书,有学问,不期望他们有很多财产。”于是那位异人,领着端正道人,同往四川的眉山,来到风水性质属于“贵地”之处,让人取来一盏灯,放在地上点着,那里虽然有风,但灯不灭。
后来,端正道人便把母亲安葬在这里。
端正道人生了个儿子,名叫苏老泉,苏老泉生下二子:苏辙,苏轼。他们这父子三人,写的文章,名震天下,均被荣纳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二、穷教师行善得官
浙江有一个读书人,在一富人办的书馆里教书。年终得薪水:八两银子。他携银回家团聚,过一渡口时,见一对贫穷的夫妇,正要投河自尽。
这位穷教师,连忙拦住他们,问为什么要投河?那对夫妇中的男子说:“年终要债的人,催促的很紧。本想卖掉媳妇还债,但媳妇不愿意,只好一起死。”
穷教师听了很悲痛,把自己一年教书的酬金,全部送给了这对夫妇。这对夫妇感动的哭了,一再致谢,替穷教师挑担子,送他回家。
穷教师回家后,妻子问他:“一年下来,酬金多少?”穷教师讲述了路上遇到一对贫穷夫妇,因债务缠身,而欲投河自尽的事。
妻子有点着急,问:“为什么不周济他们?”穷教师说:“已将酬金全都给了他们。”妻子很高兴。除夕之夜,穷教师和妻子,用虾和酒渣,自己制造了两杯虾酒,互相温馨的过了年。
晚上睡觉,这位穷教师做梦,梦见他来到琼楼玉宇,有一副对联:“门关金锁锁,帘卷玉钩钩。”(关着的大门被金锁锁住,卷起的门帘用玉钩钩好)。他醒来后,将此联写在柱子上。
同宗的人,讥笑他:“该穷的命!艰辛的得到银子,却轻易的送给别人;还说梦话,自欺欺人。”
第二年春天,这位穷教师,又回到书馆,继续教书。主人邀请地师(会看风水的占卜师)为母亲选择墓地。教书先生因为父母双亡,而无处安葬,经常叹息。主人就嘱托地师,替教书先生,也选一块墓地。
教书先生与地师,共同来到一个地方。见一头鹿,躺在那里。人走到跟前,那头鹿跑走了。地师说:“此地形状是金锁玉钩形,好墓地。”教书先生回忆起:这正与自己曾经做过的梦境相吻合,但不知此地属于谁?恰好以前赠与金子的那对夫妇中的男子来了,见到教书先生说:“您不是赠给我金子的人吗?自从得了你的金子,还了债,我们夫妇过上温饱的生活。但至今未能报答你的大德。你来这里有什么事?”
教书先生说:为已故的父母双亲,寻求墓地。那人说:“这一带山地都是我的。假若你认为可以作为墓地,我理当奉献。”教书先生指着鹿眠处,说就要这一块地。那人说:“这正是我的产业。”遂即将教书先生邀请到家里,热情款待,并写立契约,将教书先生看中的地,献给教书先生。教书先生在这块地上,安葬了父母。
后来,教书先生登第,官至宪副。
三、尊重修道人看门人当上方伯
唐朝人智兴,没有显赫的时候,是徐州的一个年轻的看门人。
有一个道士,住在他的家旁边。智兴每天早上扫地的时候,一定清扫道士门前的地方。
后来,智兴的母亲死了,道士很认真的为这个看门人,选择坟地。他引导智兴,来到一个地方,在那块地上,插了一根竹片,以表明位置。道士告诉智兴:“你母亲假若安葬于此,有两代人,会为方伯。”
智兴他日再往此地,见竹子丛生,长得非常旺盛,于是葬母于此。
后来,智兴果然官至方伯。(方伯:一方之长。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称呼。)
(以上均据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