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郎2018-05-28 23:55:32

烟火清凉处的槟郎
  16汉语国际教育 高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当你厌倦了世俗的纷乱,哪怕独钓一江寒雪也是一种解脱。这个世上真的有这么一些人,寄情山水,从古至今,不曾缺席。比如槟郎老师。
  “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壶茶。”槟郎应该就是在过这种生活吧。管什么被不被人理解,什么喧嚣浮华,追逐久了就不在意了。为什么要去找志同道合的人呢,顺其自然地遇到才是最大的惊喜。
  这学期在听他的两门课,一个必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一门是选修的他的“旅游文学”。现当代文学课从上学期开始接触,声音洪亮底气十足的槟郎给我印象很深刻,他有博览全书带来的自信。即使是课间短短的五分钟,他也捧着一本书默默地读。我知道爱读书的人,一旦与书为伴,这个世界就只有自己和书的存在了。课上的槟郎满腔热情为我们介绍各种文学作品,数不清他给我们填补了多少文学空缺。他很清楚现在的大学生能好好品读文学作品的不多了,一方面是不愿意,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身不由己,正因为看清了这一点,他选择在课堂上帮我们简介作品,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读一读,如果因为他的讲解而对某些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也算没白费他的一腔热情。
  而课下的槟郎和我们无关,下课也好,路上也好,他总是挎着自己的包,匆匆行走于校园。如果以一种电影画面效果来呈现,应该是所有的人都被虚化,只有槟郎和风景的清晰存在。他一直在路上,在自由与孤独的路上执着前行。
  这学期选课,“旅游文学”绝对是吸引人的。如果说现当代文学必须循规蹈矩地按课本来,那么旅游文学或许才是最真实的槟郎,这是不可复制的课程,是“槟郎的旅游文学”。就这样简单定义槟郎可能很不应该,我也只能浅浅地写一写我认识的槟郎。果然,这门课里都是槟郎走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有过的心情。久居多年的金陵城,难以割舍的故乡巢湖,无法忘怀的韩国教书经历。
  不同的人到过相同的地方,总会拥有不同的感受和心情,槟郎没有强行赋予我们一种该有的心境,而是用影像、照片和诗文,向我们毫无保留地展示他的记忆。从春天的牛首山,到秋天的栖霞寺,从浪漫的爱情隧道,到美妙的音乐台。从秦淮河畔,到夫子庙,从陶行知纪念馆到桃花扇亭,从故乡巢湖到海外他乡。
  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槟郎的韩国之行了。对于从没出过国的我来说,外面的世界很大,很有吸引力,但也有一种恐惧感。透过槟郎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在此之前从未出过国的槟郎内心的喜悦、新奇和浓浓的乡愁,对妻子孩子深切的思念。
  关于韩国之行的几篇文章是我听得最认真的,从《济州岛记游》、《师生春游韩国茂朱滑雪场》,到《我的中国心》、《想念儿子》等等,槟郎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这大概也是每个热爱文字、文学的人的特质,每篇随笔都是当时经历的还原。现在的我们可以随意地拍照留念,但在十多年前的数码摄影还不怎么发达的年代,文字才是最快捷、最真实的情景和情感的载体。
  通过《济州岛记游》,我了解到关于韩国济州岛的一些特色,算得上是一份真实而不官方的导游小手册了吧。济州岛是中国人在韩国第一个不用预先签证就可以去的地方,还有济州岛的地理位置、环境、风景、特色等,透过槟郎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济州岛风景。
  几乎每篇随笔都提到了他难以割舍的乡愁,异国他乡的晚上尤其容易生发出很多感慨。《我的中国心》和《想念儿子》这两篇,都饱含浓烈的对祖国和家人的思念。隔海相望是远在彼岸的家乡,留恋一片故土,一个城市,最终还是留恋那里的人,那里有自己无法割舍的血缘亲人,是要携手走一生的人。初来上大学的学生也能多多少少体会到这份惆怅。而远在他乡的槟郎自是更为如此,无论是相濡以沫的妻子,还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儿子,以及熟悉的国度,爱都融进了他的血液里。
  记得在一篇随笔《访问韩国大田的华侨小学》中,槟郎提到了语言沟通困难的问题。所以一直想听一听祖国的语言。后来受邀到了一个韩国华人创办的小学参观,槟郎为此激动不已,能在语言不通的地方看一看国人创办的汉语学校是多么幸福的事!通过愉快的汉语交谈了解到,其实这里的人都是大陆人,但由于当时韩国只接受韩国国籍或者台湾国籍的华人,所以才改成了台湾籍,而他们的初衷是永远保留中国籍。虽说台湾本就也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分,但对于韩国这种做法还是很不满意。槟郎还记到这家人和他的谈天,我想这个故事对槟郎的印象一定是难以忘记的,他乡遇知音,实属难得。槟郎的旅韩散文有无与伦比的美景,饱含情感,有槟郎说不完的故乡情。
  槟郎在旅游文学课上讲过的众多风景中,牛首山、秦淮河畔夫子庙桃叶渡、中山陵音乐台我去过。尤其是牛首山,所以在老师讲到这里时很有感触。
  牛首山是我在南京看过的,最满意的景点之一。随处可见是樱花。我很喜欢樱花,其实是受日本动漫里的樱花雨的影响,稍微有些中二的感觉吧。后来看到槟郎写的《樱花的原乡》,才知道樱花虽然是日本的国花,却是来源于中国,来自喜马拉雅山脉,是经日本人移植过去后悉心培育并发扬光大了的。“我是春天的使者,我的美丽属于全人类。虽然我只被日本作为国花,我的原乡却是中华热土,而今我又在古国繁荣,同胞啊,为何对我冷漠?”诗人把自己化作了樱花,为孤独的樱花呐喊。“乡亲们啊,别把我当客人,更应该培育我比日本更先进,更应该培植我比日本更广袤啊,那时,我便是古国的骄傲了。”听完有些吃惊,也很愧疚,还参杂着不满。吃惊的是原来一直喜爱的樱花来自自己的祖国,而且诗人槟郎已经把这一切都了解得那么清楚,他还在那么急切地召唤国人热爱樱花,重新审视樱花,以及很多我国的传统文化。这很容易让读过他诗的人产生共鸣和深深地思考。而愧疚的是自己完全不知道,还一直带着崇洋媚外的心情看待它;不满的是很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物种都流走海外,被别的国家运用并发扬光大了。
  这首《樱花的原乡》激发了我对槟郎诗歌的兴趣,于是去翻看了槟郎的博客,猜想着那里应该有很多宝藏等待我去发掘。果然,槟郎写了很多很多的诗,而我出于对樱花的热爱,惊喜地看到诗人槟郎也写了很多关于樱花的诗。《鸡鸣寺路的樱花》、《李后主的樱花》、《樱花缘》等。
  《鸡鸣寺路的樱花》里有“樱树尽花,花如雪,天女巧织的绸缎,锦簇成精致神奇的花朵”。槟郎用温柔浪漫的笔触,为我们细致勾勒着樱花的极致之美,自然如此浪漫的氛围,怎么能少了爱情的滋润?“昨天,我和你在樱花的海洋里漫游。你是主,花是宾,而我是从大唐穿越而来的诗人崔护,欣赏着骀荡春风中的人面樱花相映红。”寥寥几句,交代了背景,交代了主角。交代了在槟郎心里,一个浪漫故事的开端。“谁来与我共赏,蓦回首:伊人长发及腰,如瀑,一袭红衣夺目于玉树琼枝间,怎样惊艳的主角与配景!”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槟郎没有直接描摹女子的模样,而是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朦胧刻画了这个浪漫故事的女主角,更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幻想。
  《李后主的樱花》这首诗我很喜欢,因为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古代文学,它不仅有着耐人寻味的语言,还有历史带来的厚重力量。“江南春早,故国名花还有心开放吗?一树树的白玉,如琢如云如雾如缎如雪。”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肉袒出降,被北宋军所俘,沦为阶下囚,押往开封汴梁,南唐灭亡。槟郎从花开篇,来写亡国的凄凉感。五个连续的比喻,多美啊。可是这种美年复一年,熟悉的人却再也不存在了。“失国囚人泪眼尽是此樱花:伊人秋千架上飞翔,翠袖红裙随风狂摆舞,花瓣无声密密流泻。”寥寥几句,用樱花承载这份沉重却也曾浪漫过的感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无语泪先流。“还是这轮明月吗?它嘲笑我的孤影身寒,她又入宫陪宴侍寝,可你也羡耀过那番奢华。南唐避暑宫群芳争艳,最美是素雅的樱花和花丛中的素雅人!……归来吧,柔洁的花?何时能梦回南唐!”这里诗人化作了李后主,他还曾独倚高楼吗?登高送目,故国残破,樱花雨随风纷飞,宛如流逝的时光一去不回。可是樱花来年还会再开,我的南唐呢?再也回不去了。江山也好,美人也好,刀光喑哑,曾经的故事也就此作罢。后世人将一切都看得清楚,一如槟郎也只能在诗歌里疾呼。
  槟郎老师喜欢写诗并一直坚持写诗,每个风景都有对应的诗。现代人往往容易觉得自己孤独,无人相伴立黄昏,无人与其把酒温,无人陪伴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风景……这些我觉得还算不上孤独。当一个人饱尝世俗的喧嚣以后,经受过勾心斗角的伤害之后,就会迷恋上一个人的自由,这是大孤独。烟火清凉处的槟郎,孤独与自由体现在他的放浪山水中、他的至情至性的旅游文学作品中。
  2018-05-27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