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傳(大紀元製圖)
1227年8月,在建立了草原帝國「大蒙古國」並讓歐亞為之震撼的成吉思汗魂歸長生天後,他的繼任者,即被追封為元太宗的窩闊台大汗,秉承父親的遺命,一方面聯宋攻金,繼續開疆拓土,徹底消滅了金國,完全征服了華北和中亞地區;另一方面,重用耶律楚材管理華北和中原地區,整頓內治,鞏固了大蒙古國的統治基礎。與此同時,蒙古人又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進一步加強了歐亞大陸間的交往。而最終讓蒙古人「入繼中華大統」、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建立一個新王朝並使之燦爛一時的乃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正如成吉思汗曾經的預言一樣。
1215年9月23日(黃曆八月廿八),在蒙古草原的一座蒙古包裡傳出了新生兒的啼哭聲,他就是後來與其祖父成吉思汗同樣威名顯赫的忽必烈。他的父親是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母親是拖雷的正妻唆魯禾帖尼,他是他們的嫡次子。
史載,在忽必烈降生前,有雄鷹落在他家的馬廄上。在他呱呱墜地後,雄鷹迅速將喜訊傳遍了草原。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神奇之事,我們不得而知,而聞訊趕來的成吉思汗抱著初生嬰兒風趣地說道:「我們的孩子都是火紅色的,這個孩兒卻生得黑黝黝的。真像他的舅父們!」
唆魯禾帖尼是克烈亦惕部王汗的兄弟札合敢不的女兒,克烈亦惕部是突厥人的後裔,以皮膚黝黑、勇猛著稱,其王汗也曾稱霸草原,但最終被成吉思汗所征服。大概成吉思汗此語是希望自己的孫子將來也要勇敢善戰吧。
至於唆魯禾帖尼,不但嬌美出眾、為人謙遜,且睿智過人,具有管理才能,還是皇族內外遠近聞名的賢妻良母,她養育的四個兒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都非常出眾,後來都成為了大汗或帝王,因此歷史上唆魯禾帖尼有「四帝之母」的稱謂。
唆魯禾帖尼找來了乃蠻族人撒魯黑作忽必烈的乳母,她是拖雷的妃子,性格溫順、善良,生有一子名末哥。撒魯黑將自己的兒子交給別人撫養,把忽必烈視為己出,儘全力照顧看護。後來,長大成人的忽必烈對撒魯黑的養育之恩,發自內心的感激,他與末哥保持著良好而融洽的關係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拖雷大部分時間都跟隨成吉思汗東征西討,忽必烈在母親唆魯禾帖尼等人的撫育下逐漸長大。
生活在草原上的孩子,從小就適應在馬背上生活。《黑韃事略》中記載道:「他們的騎射活動是從孩提時代開始的,他們將自家的孩子用繩子縛束在一塊木板上,再將木板綁在馬上,就這樣騎馬隨母親出入。3歲時就將其直接用繩索綁在馬鞍之上,手執韁繩,跟從眾人在草原上馳騁。4、5歲時開始使用小型弓箭和短矢來練習射箭。待其長大成人,就可以四時從事田獵活動了。」
馬背上的教育無疑讓蒙古人從小就弓馬嫻熟,自然,蒙古貴族子弟,包括忽必烈兄弟,也不例外,而馬背上得天下的成吉思汗就是忽必烈學習的榜樣。
與此同時,唆魯禾帖尼非常注重孩子們的文化教育。她要求他們除了了解傳統的草原文化之外,還要學會說、閱讀、書寫蒙古語。她還注重讓自己的孩子們接受周邊的文化,比如畏兀兒人、漢人文化。她要求他們學說漢語口語,並請來漢人做他們的老師。她亦教導他們要懂禮貌,為人要注重德行,不允許他們之間發生爭吵。
在母親的教導和影響下,小小年紀的忽必烈不僅射騎精湛,而且懂事孝順有禮,深受大人們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