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80后,文才有点,可是,属于王朔说的“口红文化”,从来不会对专制的、独裁的、不民主的老主子有任何的批评或是质疑。自己家乡发大水淹死人不少,损失惨重----原本为家乡情深意长的文笔---好像一下子被封住了。。。突然间,写起如同后现代文艺篇的抗战小说了。。。
中国大陆的抗战神剧,反正永远不会没有市场---即使电影协会主席陈道明一再呼吁别再拍摄-----可是,陈道明若看到一个年过耳顺老网友的跟帖,就该明白,虚伪的正义,仍有市场。。。他的跟贴如下:“国破家亡的时候,才会明白啥是家国情怀。没有国,家何在。”----表面看来,尤其是将时光倒流到日本鬼子入侵中国的80多年前来看---这话不但没有问题,还显得分外正气、悲壮、令人要振臂。。。
然而,冷静地看历史,“家何在”?---未必要等到外敌入侵烧杀掳掠。
比方说,文革十年浩劫。国,还是那个共和国,可是,光是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远到边疆----“家何在”的家庭何止千万人?再加上所谓的“黑六类”的破碎家庭流离失所,四分五裂----“家何在”的总人口据说有一个亿。。。这里,就不谈“反右”受害的几十万个家庭和“三反五反”、“土改”时的“家何在”的人家了。。。
那位老友来自东北,他可能忘记东北曾经“没有国”--成了日本人的傀儡国“满洲国”。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唱的我热泪满面好多年,我以为东北同胞全”流浪“出关外了。。。不过,这位老友的父母好像并没有在流浪的群体中,”没有国“---家还在,在原地,只不过,”国名”改了而已。。。由此可见,一部分反帝、抗战觉悟高的年轻人,不愿做奴隶的人---才被迫铤而走险,离开家庭、离开原生地---流浪到关外。但是,依然留在伪满洲国的人,还是大多数,他们为了家庭、为了生活,没有逃离“伪军”和“皇军”----忍辱生活在铁蹄下----也无需对他们有任何看法,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为,普通人民,最在乎的是“家何在”--而不是“国破”还是“国亡”,或是”国富国强“----不过,后来的”满洲国“的“GDP"据说曾经是亚洲第一。。。若问留在”满洲国“的家庭对”家国情怀“的感受----只有当事者心里才清楚,咱就不要乱猜了吧。。。
------------------------------
我的台湾作家朋友,是早年考进联合国的高级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刚进入纽约的联合国不久,某晚,邀请他参加圣诞、迎新晚会,大家把酒言欢,气氛不错。突然,中方代表和他站在落地大窗前,一起望着窗外飞扬的大雪,喝着香槟的中方代表突然皱着眉头,满怀深情地感叹:
咳,这么大雪,没想到,刚才路上,居然看到有人露宿街头。。。
我的朋友冷冷地说:是呀,我也没想到,新中国居然饿死过千万人。
------原本满怀正义和怜悯的中方代表,脸沉了下来,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