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玉红楼 【原创】
我们发现:第二代怡亲王弘晓 号冰玉道人,字曰僖。就是石头记的最主要的批书人脂砚斋,也就是曹雪芹的主人,红楼梦的资助人。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曹雪芹是他的门下清客。
怡王府与曹家渊源甚深。早期康熙皇帝下江南,多次把第一代怡亲王胤祥带在身边侍驾,那时他是个孩子,已经结识了曹家,亲眼见到父亲乾隆和曹家祖上曹寅的亲密互动,互信。
到了雍正时代,胤祥作为雍正最得力的助手,成为了江宁织造曹家的顶头上司,受到胤祥的 “照看”与 “疼怜”。这由雍正在曹頫的请安折上的御批可以佐证:“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且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由此可见胤祥于曹頫显然不只是职务隶属关系,更和老一代一样有着明显的家奴主仆关系。何况此话处于雍正之笔,自非空穴来风。
弘晓,字秀亭,号冰玉主人,谥曰僖,是怡亲王胤祥的第七子。其父胤祥于雍正一朝先后任总理事物大臣,议政大臣等职,辅佐雍正办理朝政,是雍正最为信任的兄弟。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病逝后,雍正悲痛不已,封时年九岁的弘晓袭爵,是为第二代怡亲王,赐予圆明园内的交辉园为怡王府。弘晓虽贵为亲王且有其父恩荫庇佑,但因他的哥哥弘昌,弘皎卷入乾隆四年的宫廷逆案,仅在乾隆初年短时间内担任过正白旗汉军统领等职务,旋即解职,虽然此后亦有朝觐扈从,但都属于例行公事,终其一生过起了太平王爷的生活虽贵难尊,一生凄凉无奈。郁不得志。和曹雪芹很有点同病相怜。
那么他和曹雪芹熟不熟呢?有啥交集吗?主仆之交当时不被接纳所以没有文字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弘晓的诗文得到线索。
来看几个例子:
己卯年五月五日,是胤祥三十周年忌日,弘晓做有“五月初五乃王考讳日,计违庭垂三十年,追慕之余,赋以志感”该诗的腹联尤需注意:
萁裘无堕赢怀切,家国宁忘继绪艰
熟读红楼梦的人对于这两句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萁裘颓堕皆从敬,家室消亡首罪宁
弘晓的诗更像是脱胎于这一句曲文的。他和曹雪芹谁抄谁呀?当然是王爷抄家奴的,因为此时红楼梦早已经成书。
弘晓诗中受红楼梦影响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庚辰年中秋后,弘晓做有“昭君曲和韵”其首联为:
四弦初拨黛初颦,万里龙沙不见春。
在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一段: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这次当然还是主人抄家奴。
另外弘晓在他的“明善堂集”的诗中曾经多次用到“黛”字:
山凝翠黛叠奇峰,初夏云蒸树色浓 (卷六“观云”)
秋风落叶洒长林,四望峰峦黛色新 (卷十“过青石岭,其二”)
登楼纵目心悠然,西岭黛色遥相连 (卷十一“秋兴篇”)
遥岑浮浅黛,宿雾掩轻尘 (卷十四“随驾潞河道中恭纪”)
西岭嶙峋列黛屏,春回小草尽含青 (卷二五“复成二绝”)
嶙峋窗外列西峰,螺子初匀黛色浓。 (卷二六雨后至园喜成五首)
几叠玉岩横黛色,数枝琪树露春荣 (卷二八“雪霁西轩遥望喜成一律”)
遥山浓染黛,纤柳态联娟 (卷二九“四月望后时雨初晴,同汪易堂西园登眺望西山霁景,即和易堂韵”)
西峰雨过黛烟横,满院桐阴绿正浓。(卷二九“夏日偶吟示易堂”)
西山岚黛远迷离,坐揽云烟临澹圃。(卷三十“九日小雨次敬亭韵兼索易堂和”)
明湖潋滟开X镜,远嶂参差染黛横。(卷三四“清明偕友游宝藏寺昆明湖长河诸盛景,晚归,灯下偶成二律却寄”)
望里数峰青,黛色悦人目(卷三六“西园道中。其三”)
得得近山行,染黛清且洁。(卷三八“郊行”)
闲坐小亭山黛远,隔篱遥唱午村鸡 (卷八“河庭即事”)
夫绿螺染黛,西山如在镜中,(“文集”卷二“延绿楼记”)
远山如黛色,旧事难重忆 (诗余,冬日西轩忆旧。调寄菩萨蛮)
以上是弘晓的明善堂集中关于黛字的例子。有相当一部分描写的是北京西山的景色。据统计明善堂集里一共出现过黛字有40次之多。
同样“明善堂集”中还出现了大量与红楼梦相关的词句,如:
记得送郎江上别,宝钗敲断说离情 (卷九‘竹枝词。其四’)
鹤窥庭畔影如银,花满闲阶香袭人(卷十七“西轩午霁同内子茶话”)
袭人芳草情无限,直欲分身到玉楼 (卷十八“再柬内子”)
园蔬宛似三春景,翠甲戎戎澹圃秋(卷二六“深秋雨后澹圃蔬赠立亭索韶九和”)
折得数枝随柬寄,惜春诗句暗相催,(卷二七“灯下走笔答韶九并索其和”)
不知独步征吟者,可是当年解语花
每春暮花开,皎如冰雪,清芬袭人,故名曰玉兰室(文集卷二冰玉山庄记)
以上这些与红楼意境近的词句用法有些出现的很早,如“宝钗敲断说离情”做于乾隆七年(1742年)那时曹雪芹还没有创作红楼梦,也不会有薛宝钗一词的存在,而此后的寶釵,花解語,稻香村,黛初顰,眉黛促,惜春,三春,乃至红楼诸词应该是曹雪芹在创作中刻意迎合了小主人的审美情趣。
在红楼梦的批语里也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書中第三十七回:曉風不散愁千點,【弘曉立刻夾批響應:這句直是自己一生心事。】
半捲湘簾半掩門,碾氷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林黛玉。詩中特嵌「冰玉」二字向弘曉致敬。【弘曉夾批響應:妙極!料定他自與別人不同。】
例子很多,还有宁国府的上房门匾上是:“荣禧堂”三个字,二弘晓的字就是“僖”。这应该不是巧合吧?
1756年 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這是弘曉在第七十五回的批語,前八十回即將完成!
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
朝廷发生段彭案,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连斩六位官员,天庭震怒,大難臨頭, 風聲鶴唳,人頭落地,紅樓夢是寫不下去了。
同年秋天好友敦成写诗劝他: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
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弹铗:谓寄食权门。
显然他原有的门客地位已经消失,显然他的书没有完成,已经开始被弘晓所冷落。失去了怡府的资助和支持红楼梦当然也就写不下去了。于是将未完成的后四十回销毁了。搬到北京西山开始了他“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贫日子。
1759年 乾隆二十四年 己卯
弘晓炮制了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现存较早的古抄本之一,因该本中避讳“玄”,“祥”“晓”诸字可知出于怡府。注意己卯本定稿时曹雪芹还在世但不知是否参与了。
同年秋,曹雪芹一度有江南之行,有人说是到两江总督尹继善处去重操旧业做幕宾的,不过第二年重阳节就回北京了。这时的他已经和红楼梦无关了。
一句话:红楼梦是弘晓的门下清客曹雪芹,为迎合主人的欢心,充实寄食生活,陪人消愁解闷,为主人写下的游戏之作。是不是和以前的想象大相径庭呀?
想想红楼梦里四位清客是怎样迎合主人的呀?他们的名字分别叫:詹光(沾光),善聘仁(善骗人),卜顾修(不顾羞),胡斯来(胡来),程日兴 (成日兴风作浪)。。。
杜甫有诗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正是曹雪芹的写照。
附录:
《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於是冯谖不复歌。”后因以“弹铗”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干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