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顺2022-05-31 12:40:53

 

古文文言,真旧,真酸。而白话,恐怕就是堆渣。

 

 

 

清末民初,半文不白,纵然是白话文运动的干将。但面目多样,文采也好。鲁迅沈从文俞平伯朱自清等,耄的白话好看,也是得益于白中有文。

 

古文,文言,就是公家文件,也有悄悄话的一面,自《尚书》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它的,都有个自己的样立于人前。

 

古文,文言,都是“我说”,不大“我们说”。

 

古文,文言,怎么都是个创,总也有点原创。读它们,很明显得在读一个个不同的声音。

 

常翻历代笔记,它们多出自退休或隐居的人,文笔优劣不齐,但都挺个人。那时的人,上班一个样,下班另一个样。

 

文中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也是每个人说出来写出来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那时的人,或者说,古文和文言不知道不以个人的笔调写还该怎么写。

 

好点的白话,一点外国语影响都没有的,亮点往往在用字,句式等上有讲究,而这讲究都来自古文和文言。

 

钟阿城的白话,文言的影子可谓云随。王朔的白话,来自胡同话,老胡同话都来自文言时代。余华,全用白话,写写就写成社会小说,时代记实了。

 

白话,说说就成了套话,以致公家话。白话文,写写就大差不差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白话,是以进步的面目问世的。进什么步?进时代的步,走时尚的道。

 

自清中叶以来,落后,受人欺负,我们自身要强大等,形成中国民族之套,白话应运而生,成就这套。作为语言,这样单一的利欲熏心,能生出个啥东东?

 

半文不白,到全白,到套话连篇,到现代汉语,中国人把个“吾辈”“余”“汝”“足下”全泼掉,全体的我,我们。

 

文言打造呆子,所谓读死书害己,一出口就害人。白话,打造“关于疫情的问题,我们要以法律为准绳”“俄乌战争的关键在于….”的传声筒,扬声器,喇叭腔。回顾,与其听喇叭腔,不如读死书。

 

古文文言,读傻写呆了几千年的中国人,可回顾里,还有个古迹遗址在;当下日日海量博文,鬼才信会留下什么。既往是一个个死魂灵在“无边落木萧萧下”,当下是一齐振臂高呼,奋勇拼搏奔向现代化后的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都笑话Xi 主席吊书袋,弄辞成拙。其实这正是他的亮点,他一舞文弄墨,就用古辞文言,就脱离了党话,套话。“不忘初心”,难道不比“继承革命传统”多点文采吗?

 

古文文言,真旧,真酸,而白话,恐怕就是堆渣。

 

瞎扯。练毛笔字有年。因此写繁体字,学古人的字肩架,笔锋。当自己抬起头来环顾四周,才知道,先人是一个个人写一个个人的字,周围的现代人都写一样的乱稻草一堆的硬笔字。

 

例外:将外国语因素加入的白话,如香蕉人舌尖上的。另外还存着古言古语的台湾话,东南亚华人说的白话。

 

坛中,读到铃兰听风和Wuliwa 的文章。很个人,好看。她们都有外国语。总猜,与之有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dhyang_wxc2022-05-31 15:13:31
古代笑话:一店卖酸酒,写告示,禁人在店里说酸字。一秀才来,喝一口,说“似我”,就走了。一女子来,喝一口,说“似我”,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