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客气2022-09-07 17:20:52

现在主流的环保政策一大硬伤是过于执着与保持现状。我来举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小时候,我们村的山上是小松树、灌木为主。山高大概500米。村民们砍柴很方便,到山脚就可以,基本上不用超过100米高。(为何说“我小时候”?再往前倒,很多大树,在大跃进时砍光了)。灌木中很多会开花,特别是三月火红的杜鹃花和纯白的苦菜花, 很好看。秋天有不少野山楂、橡子,五月有一些红的、花生米大小的BERRY。这些野果大多在山脚附近。

我离开家乡上大学后, 不知谁种了一些竹子, 不出10年,从山脚开始到约50米高竹子完全取代了小树和灌木。

这是一个很大的环境变化,不见观感改变了,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有没有人抱怨?有, 很多人抱怨。特别是村里常住的很多是老人。因为老人们砍柴从以前的0-100米高, 不得不变成50-200高。而且竹子林又高要密, 早晚时都阴森森的,人们上山路过时感觉不好。大部分野果也消失了。

但大家都知道:竹林产竹笋,每年收获的竹笋的总价值远超那些柴和野果。加上竹子的价格也比一般的木头贵。所以这个环境变化是有得有失的, 从经济的角度是得大于失。

再但是,这个得失对不同人是不同的,竹笋收获时, 很多平时不住村里的年轻人就会都回来挖,在城镇买笋很贵的。平时长住村里的老人, 即使挖到笋也是送给自家子女的。从砍柴的角度, 年轻人即使住村里大多改烧液化气或电炉, 但多数老人为省钱还砍柴烧火。所以“得”的是年轻人, “失”的是老人。像我父母,因为我们都远离家乡,不能为一些笋回家一次,我父母很少去挖笋, 因为“不好意思”与远路回来的同村年轻人抢。

这个变化, 村长根本没管。但如果有政府拨款,我们是否可以想像一下, 从村长的角度:高举保护环境的的口号,从政府拿到拨款,他本人很可能从中获益,这是否是村长的最佳选择?而且他是完全“正义”的, 因为平时听到的肯定是那些长住村里的老人的抱怨,那些偶尔回村挖笋、挖了就走(最多跟父母住一两天)的年轻人是没时间来发表赞美、支持的。

看完这个例子, 我们是否可以猜测一些:现在很多从事环保的民间有识之士、环保公司、政府环保机构是否就是我们村长的选择?将所有环境变化都解释成环境灾难,从政府拿钱,参与其中的都可以获利?

江上一郎2022-09-07 17:28:50
就像计划生育一样前后乱套,新中国的计划谁也跟不上新领导的更换。。。
wu77882022-09-07 20:30:55
气候/环境变化不是灾难。气候/环境政治化,才是人类灾难
老键2022-09-07 21:00:30
别老像被人抢了钱似的,搞公共利益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你坐享着清洁的水和空气还在抱怨什么
wu77882022-09-07 23:27:54
说的那么轻巧,不被拔毛不觉疼
和气客气2022-09-08 17:56:44
理论上, 这些滥用政府公款的, 是间接抢了我这种纳税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