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的安那2016-10-30 02:03:33

请到http://book.tianya.cn/chapter-83907看更多或在天涯搜书《金钱游戏》

蒋理回国创业有一个方便之处,那就是蒋理家在北京。他完全可以住在家里。这次李小明过来,蒋理便也邀李小明住在自己家里了。蒋理虽然看起来油嘴滑舌,经常出去应酬的一副模样,但实际上他心里清楚得很,每一笔开销在他看来也是经过谨慎取舍的。只是李小明总是在美国呆着,他再努力适应国内的情况,也仍然时不时地带出美国方式的样子。

比如这次申请创新计划,他便很认真地做了个PPT的文件以在答辩时用。这当然是好的,但他每当想约人聊聊的时候,总是很美国习惯地把人约在了至少一个星期之后。蒋理只好告诉李小明:“这是在中国,中国人约事可是今天约明天的事,明天约后天的事儿。”李小明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之后,也就一应联络工作都由着蒋理去做安排。

蒋理是个爱操心的人。他适合创业。他的性格很适合做公关工作。他虽然身上也带着浓浓的书卷气,但他仍然有把陌生人在一顿饭的功夫变成熟人的能力。他通过校友会的主席辗转认识了主管创新计划的杨主任。好不容易跟杨主任约好了吃顿饭。李小明也陪着一起去会会杨主任。

地方当然是杨主任挑的。去之前,李小明还特地把皮鞋擦得锃亮。蒋理也把平日的半休闲半正式的着装换成了正式的西装。

不敢迟到,蒋理催着李小明快点:“小明,北京堵车可吓死人啊,咱们现在就得出去,别赶上下班高峰期。”

李小明赶紧抓紧带上笔记本电脑和一应材料,跟着蒋理出去了。

两人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了预定的酒店包间。

哥俩儿趁着有时间,赶紧把PPT又熟悉了一遍。创新计划申办的项目是从主管单位的网站上下载的。填写整个项目情况跟写了一个商业计划书差不多,甚至更繁琐。可千万别把这个项目申请书认为是个小工作量的活儿,千万把时间打出来,这是一个相对工作量较大的活儿。同时,你还要懂点儿财务。最好让你的会计和你一起做这个财务的表。

这一切当然自己做是最好的。但社会上也出现了帮助做创新计划申办的人,这些人也不是什么新公司,一般就是代为地方科委收创新计划的部门或单位。请他们为你审看计划书,他们可是要收费的,但你也不能不让他们看就上交。蒋理用一顿饭的价钱解决了请人审看计划书的事儿。

时间差不多到了,蒋理把包间的门打开,和李小明坐好了,等着杨主任过来。

一会儿功夫,门前出现了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蒋理赶紧起立:“您就是杨主任吧?真感谢您今天能过来。”李小明也赶紧站了起来,把杨主任往里让。

中年男人笑着落了座,当然得把杨主任的位子安排在主客的位置,就是对着门的位置。

“哦,介绍一下吧。”杨主任笑咪咪地问。

“我是蒋理,我这名字是我爸起的,从小我就很讲理。”大家都笑了。蒋理继续介绍:“这是李小明,是我们的技术总监,我们都是在美国最大的网上支付Paypal工作过。”蒋理说“工作过”三个字的时候稍微停顿了一下。

“哦,你们这可都是精英啊。就是答辩要好好准备,为各企业评分的专家也都是在专家库里临时抽取的,那部分很难提前做工作的。”

“那您看我们的水平在咱们这儿能排在多少?”

“不好说,北京象你们这样从硅谷回来的人扎堆儿,完全看今年都有哪些企业申请了。”

“是,我听说北京是困难点儿,如果在别的省市,留学生创业公司少的地方就会容易一些。”

杨主任摇摇头:“也不见得,小地方上照顾人情的成分要更重一些,你们如果在当地没根没底的,也不见得就能评上。”

大家寒喧了一番,杨主任也问了问他们俩项目的情况。酒过三巡,蒋理给李小明使了个眼色,李小明赶紧说,他有一急事,得赶紧走,请杨主任慢用。

李小明走了之后,蒋理对杨主任说:“杨主任,如果我们评上了,我们给您送来20%的现金可以吗?”

杨主任笑笑没说话,闭了闭眼。

蒋理笑笑敬了杨主任一杯。

然后蒋理又问了一些关于资金如何发放,什么时候发,还需要什么手续等问题。杨主任也都耐心地一一做了解答。

最后蒋理说:“杨主任,您放心,在创新计划这一块儿我们不认识别人,只认识您。”

杨主任点了点头。

好了,该说的蒋理也都说了,就等着答辩了。蒋理知道即使评分专家那儿,也会有企业去做工作的,但自己的公司在这方面恐怕还真斗不过那些地头蛇。索性就把宝押在杨主任身上。

一个月以后,蒋理他们到了答辩的日子了。李小明又跑过来一趟,仍然是住在蒋理的父母家里。

“快点走吧,小明,宁可早去了到那儿等着,也比晚到了慌里慌张的强。”蒋理催着李小明,反正他几乎从来不迟到。

李小明其实时差还没倒好呢,这次来只请了三天的假,基本上就是答辩完了就走。他可是在美国有一份全职工作呢。

“好,赶紧出发。”李小明应和蒋理说。

在车上,蒋理跟李小明又温习了一遍评审委员会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果然到早了,蒋理和李小明跟同在外面等候的企业也没什么话可聊,大家都是竞争者,所以索性没什么人互相寒喧。答辩的楼是一所研究所的楼,看起来半新不旧的。科研院所的新楼一般都在近郊。在市中心的楼一般都会是半新不旧的。

答辩的会议室里出来一个人,喊了李小明和蒋理的公司的名字,两个人整理整理衣服进去了。会议室内是专家们都坐在三面围合的桌子的后面,共有六七个人的样子。在他们的正前方是放映PPT的大屏幕。

蒋理和李小明坐定了,蒋理首先发言介绍公司概况,介绍公司概况期间,没有人打断他,于是蒋理直接介绍李小明,然后由李小明发言介绍项目概况。在李小明介绍完项目概况之后,一个教授模样的人向李小明提了几个问题,李小明应对得很是得体。教授含笑点头。蒋理心想,这就是好兆头。

负责审核公司财务的人也向蒋理提了几个问题,但因为公司是初创,又评上了高新技术企业,负责审核公司财务的人也就没什么可问的了。

蒋理和李小明是上午的最后一家答辩的企业,他们答辩完,教授们也就起身出了会议室。在电梯上,蒋理可以清楚看到向李小明发问的教授有多欣赏他。太有门儿了。这种欣赏是一个教授对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的欣赏。蒋理心里暗喜,幸亏把李小明叫过来,他的东西扎实那是没话说的。

蒋理这些日子为了创新计划可是费了不少力气,又是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又是赶到研究所做查新报告,还得到软件中心去做软件测评。每一样都得花钱。不过倒都是几百块钱的小钱儿,就是得等。所以每样都得抓紧办,才能赶上趟儿。等到他们申报的这个项目做得差不多时,到那时争取提前申请专利。

蒋理决定要请李小明好好吃一顿,玩一玩儿,但被李小明拒绝了,他不是不想去洗浴中心,他是太累了,想睡一觉,睡完了,还得赶快回美国上班。

蒋理这边呢,就等结果了。结果年前就会出来。看李小明今天的表现,这一百万很可能有戏。蒋理这边的事忙完了,又赶紧去想风险投资商和客户的事儿了。不过国内做网上支付的也实在太多了,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蒋理得去想的大问题。

蒋理把李小明送回了家里,父母正在家里等着他们吃饭。

“答辩得怎么样啊?”父亲问。

“我看不错,幸亏小明回来,爸,您不知道,那个主评审官对小明那欣赏得我都妒忌了。”

“也不是,他今天可是提了不少很难的问题,我其实不知道我答得对不对,但后来看他对我的态度,我觉得大概答得还行。”

“这就对了,我看得出来他是在刁难你。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蒋理说。

“好啊,等结果吧。我看出来了,国家资金这一块儿其实要拿到也是挺难的。”李小明总结了一句。

“是啊,从10月起,这两个多月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申报项目上了。”

蒋理的父亲是个退休了的教授,他接话说:“应该是这样,国家的钱花在你们身上,应该是花得值得才行。”

蒋理的教授父亲接着说:“其实呀,我也看不惯蒋理一天到晚吃吃喝喝的,今天看你们倒是办了件正经事儿。”

李小明接口说:“伯父,出去应酬也是应该的,现在国内就是这样的情况,蒋理也不过是适应国情。我专门搞技术,他专门搞关系,这样分工其实挺适合我们俩的。”

蒋理见李小明终于说出了这样的话,赶紧给他夹了块红烧肉,推心置腹地说:“其实,这么个应酬,刚开始我也不习惯。现在习惯了,我也宁可回家来吃饭。请人吃饭的时候,我的脑子光顾着谈事儿了,摆上多好的宴席,我也没胃口。你请人家吃饭,请人家玩儿,花多少都可能,没法做预算,做了预算你一过去就会超。这手里握着点儿权的人啊,他们都拿我们当冤大头。每一个环节的人都会开口找你要钱。有的是明着要,有的是暗示你一下子。我是该给的给,跟我们关系不大的我也就送点礼物就完了。不能他们找我们要多少就给多少。”

李小明拍了拍蒋理的肩膀,点点头说:“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