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谁谁2010-03-12 08:44:22

初时遇到这一对老人的时候我正在高危病房外走廊的椅子上独自流泪。当我虚弱的抬起头来时这对老人正站在我对面。护士过来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老人说,他们的女儿正在高危抢救,他们来这里看外孙女。就是“高危”, “女儿”, "情况不好", "不知道" 这些简单的芬兰语单词让我了解到了大概,也搭起精神来看看这对老人。看两个人的样子似乎是从外边刚刚进来不久。他们的外孙女可能就在我座位旁边的病房里,里面有新的病人到来,暂时不能让家属进去.

护士很快就从病人列表里找到了他们的姓氏. 让他们在等半个小时, 听到这里,看上去不过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眼神更加焦虑.老头儿叹口气,摘下帽子继续站在外边默默地等.

母女双双高危抢救,不知道这里又有什么让人唏嘘的故事. 只觉得眼前的这对老人承受的痛苦太多了. 也许是对他们的猜测分散了一些我的注意力.我决定走出去转转. 也顺便把仅有的两个座位让给他们. 我知道芬兰人是不喜欢把座位全都占满的.

随后一段的日子里我没有见到过这对老人. 但因为听到过前面的只言片语, 我常常在想, 她们怎么样了? 祈祷的时候也为这对生命线上挣扎的母女祈求平安,为这对老人祈求祝福.

病房里的婴儿们进进出出,很多是刚出生有一些问题.但是做个手术,或是观察几天没问题就出院了.我也就既来之则安之的在医院里安顿下来. 在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小女孩走后, 护士又给小宝宝安排了一个新的邻居,也是个小女孩儿,看纪录出生时大约十二六七周的样子.

小女孩儿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来陪她.只看到她孤独的孵化箱里轻声地哭一哭,挣扎两下. 因为新生儿需要休息, 护士们只在有治疗计划的时候和换尿布的时候来看看. 大约一周之后,那天来了个手上还扎着输液针头的推着输液支架的年轻妈妈, 跟着个高个儿男人来看这个小女孩儿. 这是她第一次来看女儿,非常的激动. 嘴里不停的念着"偶,宝贝儿!","呦,呦,看那!". 不知为什么,那个男的似乎是在袖手旁观,头一直都抬着,不怎么看婴儿. 过了没几分钟,那男人就催着女人走了.

后来的每一天,我都看到这个女人跟着个男人一起来病房. 呆上几分钟就离开. 有的时候早晨来一次,傍晚的时候再来一次. 她很虚弱,面色苍白,坐在靠椅上说话都似乎是顺着空气飘。因为这里是几家专科医院离得很近, 都有地下通道连在一起. 通道里有饭厅,也有暖气, 来往时并不需要加穿外套.不过,所谓的“近”只是相对而言,妇科医院和儿科医院走起来大约要十分钟的样子。这里几乎每个早产儿的妈妈都是这样,穿着妇女医院的住院服过来看孩子. 很多刨妇产的妈妈还是被家人或护士用轮椅推过来的。

这个母亲总是匆匆来,匆匆走,从来没有在休息室里闲谈过. 只有时在地下通道里看到她蹒跚地走过。只是觉得那个陪她的男人很奇怪,从来没有对孩子表现过很热情,也从来没有帮她哪怕是推一推输液支架。从她跟护士的聊天儿中我得知, 她竟是被救护车从拉普兰一路运到赫尔辛基的! 这里我要用叹号。如果对芬兰不了解, 可以看看地图, 那几乎是纵穿整个芬兰! 更何况今年的雪特别大,很多高速都积雪为患. 她说如果在拉普兰生的话,小孩子一定保不住了,所以她才冒险执意要医院把她一路送到赫尔辛基来试试运气. 说这话的时候她的脸上挂着微笑,好一次生命的豪赌!因为语言的关系, 我没有跟她多聊过,只是见面的时候微笑着打个招呼. 但是我从心里深深的佩服这位母亲.

大约是又过了一个月,那位母亲的精神越来越好,终于等到出院了. 换上时髦衣服的年轻母亲开心的来跟女儿说再见, 因为她必须先回拉普兰一趟. 小女孩儿的情况越来越好, 护士说等过几周她再回来的时候就可以转院到地方医院了.

不久的一天中午,我到病房的时候看到有一对老人正站在那个小女孩儿的孵化箱里, 样子十分眼熟. 老人又是规规矩矩的自我介绍,说是来看外孙女. 这我才恍然大悟!

老人小心地把小小的女婴抱在怀里. 一会儿病房里进来的就是那位年轻的母亲, 一来就忙着收拾东西. 那个男人也头一次开心的跟她一起给孩子换尿布, 几个人阵阵惊呼,搞得病房里难得的热闹. 她跟护士解释说已经在赫尔辛基租好了房子, 女儿自然也就转入赫尔辛基的医院里. 终于可以在这里陪着女儿, 让她接收好的治疗了. 这天她看上去容光焕发--小女儿终于可以出院了!
麻辣豆2010-03-15 22:38:47
说说,抱抱,看着好心疼,希望你的宝宝早点好起来
henryluya2010-03-16 16:29:49
麻版主!
日行一善2010-03-20 04:47:29
昨天在医院陪着朋友从早上待到后半夜,也愁啊!
雾中飞雁2010-03-24 11:58:45
看这样的文字真是挑战做妈妈的泪腺,抱抱说说,祝你的宝宝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