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2014-04-04 21:04:35


谢盛友:德国华人参政破冰者


作者:高关中



    2014年 3月16日巴伐利亚州举行地方选举。德国华人著名人士、欧华作协副会长谢盛友(You Xie,曾用名谢友,笔名西方朔、华骅)以基社盟(CSU)最高票当选班贝格市(Bamberg)议员。

     反响热烈 意义重大

谢盛友高票当选市议员的消息传来,德国乃至欧洲华人华侨奔走相告,备受鼓舞。德国《华商报》总编修海涛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华人进入一个县级市(Kreisfreie Stadt)议会,谢盛友在德国破天荒!奥地利广播电视“中国脉动”栏目主持人常晖祝贺谢盛友一马当先宏图伟志,为欧洲华人从政,以更好地融入主流争取权益,铺下了重要的路基,当额手称颂!德高望重的欧华作协创会会长赵淑侠女士更赞誉说,盛友弟,你是欧洲华人参政的破冰者,是我们的骄傲,欧华的史册上将长存你的名字!


巴伐利亚副州长Markus Söder祝贺谢盛友高票当选市议员。摄影:  Markus Johannes Nietert


    谢盛友参政的消息的确值得大书特书。过去只听说美国华人参政,而且往往是第二代。因此谢盛友参政议政,不仅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也鼓舞了德国乃至欧洲的广 大华人。通过参加党派活动,参政议政,熟悉德国的党派运作和议会运作所积累的经验,对于未来中国进一步深化政治改革也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班贝格位于巴伐利亚的上佛兰肯地区,是一个县级直辖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在纽伦堡以北60公里,7万多人口。这座城市以欧洲运河的起点闻名于世。欧洲运河又叫莱茵—多瑙运河,沟通欧洲两大水系。有了它,轮船可以从黑海入多瑙,横穿欧洲大陆,经莱茵到北海。班贝克是一座千年古城,在历史上曾风光一时。该市还创设有1.3万学子的班贝克大学。
    班贝格不算大城市,但行政上与慕尼黑、法兰克福等名城平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样设有市议会,代表人民监督政府。市议会共有44个议员(Stadtrat)。这次大选9个党派提出367位候选人,平均八九个候选人竞逐一个席位,竞选之激烈,可想而知。选举结果,谢盛友所在的党基社盟获12席,为市议会第一大党。其中入党才刚刚2年的谢盛友得票最高,达10621票,票数之多甚至超过该市的基社盟党主席和几位资深议员。
    选举结果一揭晓,就引起了主流社会和媒体的极大轰动。一个黄面孔的华人,第一次参选就获得胜利,而且获得该党票数第一的成就。这简直是当地选举的Sensation(头号新闻)。巴伐利亚副州长Markus Söder亲自向谢盛友祝贺。包括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Bild Zeitung)在内,德国几乎所有报刊,电视广播电台都加以报道,谢盛友每天都被德国媒体“围攻”,探寻谢盛友一炮而红的秘密。

  作家老板媒体人

    谢盛友确非等闲之辈。他1958年出生在海南文昌县,为晋代军事家谢安的56代孙。文昌今天是中国新建的航天基地,历史上出过宋家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谢盛友爷爷的堂妹谢飞是文革打倒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第三任妻子。谢盛友因父亲的国民党员身份在毛泽东当政时吃尽苦头。高中毕业回到农村修地球。过着贫穷单调的日子,看不到前途在哪里。他总结说,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降临到这个世界的人,生来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下乡,回城就待业。
    毛泽东病死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谢盛友把高考看成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全力以赴,刻苦攻读,荣膺海南岛外语类的高考状元。考进广州中山大学德国语言文学专业,这奠定了他大半生与德国文化和社会的渊源。妻子张申华,是他德语专业的同窗。
    1988 年谢盛友来到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奋斗了五年,从班贝格大学拿到新闻学硕士学位,副科社会学。从1993-1996年,谢盛友天天坐火车到40公里开外的埃尔兰根大学,进行西方法制史研究。1996年谢盛友在班贝格创立了华友快餐连锁店,后来又发展为华友集团,过上安定的生活。

    白天,谢盛友是笑容可掬的餐馆老板,以爱心预备美食,温暖食客们饥肠辘辘的肚腑;夜晚,他有一支掷地有声的好笔,在字里行间他诉说他挑战,他感怀他立意。
    在追求金钱的同时,谢盛友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学者,更是一个在异乡异地的中国人。他的脑子和他的思考并没有被金钱和汗水而堵塞和淹没,相反的是更加激励了他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思索和写作。已出版的文集计有《微言德国》、《老板心得》、《人在德国》、《感受德国》、《故乡明月》以及中德双语版《Als Chinese in Bamberg,留德岁月+班贝格历史文化概况》。谢盛友的思考和写作侧重新闻自由、信仰自由、司法独立、道德重建、公民社会和两岸关系。谢盛友在90年代就以针对农民工的问题发表文章,引起深圳市领导的重视。他是海内外第一个为农民工问题大声疾呼的人。在中国大陆,他被《南方周刊》入选为2010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由此可见其影响。
    记得曾有人说过,如果你想害谁,就劝他去办刊物。谢盛友认为:我们这代人是期盼中国新闻自由的,但是,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我们要主动“磨练”。他是德国新闻学专业的科班,非常清楚办刊物的艰难。但无论如何,他都要亲自体验一下德国的新闻自由,实现自己办刊物的梦想。
    1996年谢盛友创建华友出版社,1998年开始筹备,1999年创立和出版纸媒月刊,起初名为《环欧信息》,后来改名《本月刊European Chinese News》。但欧洲华人读者数量毕竟有限,刊物做大不容易。出版发行一期大约需要1万欧元,常常造成亏损。原因之一是读者结构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上网阅读,不认为纸媒是商品,不愿意花钱订购或购买杂志。2011年底,《本月刊》决定停止定期出版。前后出了12年,120多期。《本月刊》坚持出版发行如此之久,无论如何已在欧华媒体史上,特别是在德华媒体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很多人读过谢盛友所办的中文杂志。但较少有人知道谢盛友还为德国主流媒体写专栏。德国施普林格图书报业出版集团2012年1月6日发布了一个立项研究《书写德国新闻史的人》的纲要,列入研究纲要的除了报业大王施普林格外,还包括近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谷登堡,德国作家毕希纳(Georg Büchner),《明镜》周刊创始人奥格斯坦,德国总统高克牧师,德国《图片报》总编迪克曼等20人。值得我们华人骄傲的是,谢盛友也名列其中。谢盛友为什么能名列榜中呢?当然这与他办杂志的事迹有关,与他纯熟高超的德语水平有关,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谢盛友为德国负有盛名的专栏作家,多年来一直用德语为德国主流媒体写作,拥有广大和高层次的读者群。

    谢盛友是一个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熟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的学者。因此他的作品受到德国人,特别是想要了解东方的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谢盛友曾任班贝格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巴伐利亚工商会顾问,也是由于德国人看重他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德语表达能力。
    目前谢盛友主要为两家德国大报写专栏,一家是Die Tagespost Katholische Zeitung für Politik,Gesellschaft und Kultur,即每日邮报,这是关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天主教报纸。在德国,天主教与基督新教平分秋色,大约30%的人口信奉天主教,不久前刚退位的教皇就是德国人,由此可见每日邮报的影响力。另一家大报是Bayernkurier – Deusche Wochenzeitung für Politik,Wirtschaft und Kultur,即巴伐利亚信使报,这是一份关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周报,为基社盟的机关报。由于基社盟在巴伐利亚州长期执政50多年,如今又是联邦的执政党之一,在内阁有好几个部长席位,所以该报也是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高层次大报。
    要为德文高端报章写文章,既要有学术水平,又要能写漂亮的德文,能达到这样水平的华人实在有限,而谢盛友却能,他是德华知识界的精英和骄傲!

   走上参政之路

    2013 年4月20日,谢盛友以最高票当选为班贝格市的基社盟(CSU)党委委员,迈开了从政的一大步。难能可贵的是,谢盛友是在旅德第一代华人中罕有参与主流党派政治,进入领导层的。融入主流社会参政议政,这是谢盛友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如今终于圆了这个梦。基社盟在班贝格拥有550名党员。当天参加选举的有220党员,谢盛友获得最高票141票,市党主席才获得129票,屈居第二。
    基社盟全称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政党。在联邦议会该党和其姐妹党基民盟共同组成一个党团。党的宗旨是为公民谋事,给社会各种人从事政治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国家财政、福利、劳动岗位,注重家庭和教育、艺术和文化、环保、农业保护和消费者利益,以及全民的安全。
    2012年谢盛友才加入基社盟,入党一年多就跻身由十几人组成的市党委。他说:“这里的奥秘就在于,我始终坚持一个做人准则:Frage nicht was deine neue Heimat für dich tun kann,sondern was du für deine neue Heimat tun kannst!(不要问你的新家乡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新家乡做些什么)。20多年前初到德国时,我什么都没有,如今我什么都不缺,是应该感恩的。我同时非常感谢我的太太张申华和儿子,一个和睦的家庭在政治竞选中永远是加分的。”

    谢盛友在班贝格生活学习工作已超过1/4世纪,他热心公益事业,在2013年联邦大选时,他作为义工每天都要抽出几小时为基社盟辅选。2004年他创建班贝格中文学校,后来还为两母校中山大学和班贝格大学牵线搭桥,建立了校际联系。他在当地知名度非常高,已入编《班贝格人物志》(Person Bamberg),德国电视台也曾多次采访过他。《法兰克福汇报》和班贝格地方报都为谢盛友出过专版。可以说,在班贝格,没有人不认识这个来自东方的成功人士。广泛的人脉和很高的知名度,也是谢盛友当选的重要原因。
    在电话采访中谢盛友告诉笔者,2013年7月他获得基社盟党内提名,成为市议员候选人,拉开了竞选的序幕。这多半年来,他每天抽出半天时间参加与竞选有关的工作。10月份,基社盟召开两次闭门会议确定了班贝格施政纲领(Bambergplan)。今年一二月选举进入了动员时期(Motivieren),三月份更进入了白热化阶段(Heisse
Phase)。忙得里外不着家,店里生意也顾不上,全靠妻子打理。这多半年来,他曾多次举行报告会,宣讲自己的参政理念,对市政工作的看法。在市中心各类活动摆摊进行竞选,发表各类文章,与各阶层的选民见面宣传政见。在他的快餐店和桥头几个地方,挂起了印有谢盛友头像的竞选广告。

    他还准备了一万封给选民的信(全市有3.5万户,5.8万选民)。这些信靠邮寄太贵,就自己挨家挨户分发。其中选前最后一个星期天即3月9日,他和妻子两人从早上9点一直分发信件忙到晚上九点,整整12个小时,累得骨头都散了架。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盛友本来就很出名,通过各种竞选活动知名度就更高了。他以自己热情和诚恳,良好的德语务实的政见,赢得了市民的喜爱。一些不常出门的老人都赶往投票站为谢盛友投下神圣的一票。原来他在党内候选名单排名第29位,但最终谢盛友却以基社盟最高票当选,被德国媒体惊叹为的选票之王 (Stimmenkönig)。主流媒体纷纷以Vom Imbiss ins Rathaus(从快餐店选进市议会)为题进行报道。
    谢盛友高票当选的消息甚至传到了梵蒂冈教廷。谢盛友是天主教、基督教对话团(Ökumenekreis)创会会员,据悉今年下半年教皇计划到巴伐利亚访问,谢盛友有可能受到教皇的接见。

    我向谢盛友提问,当选市议员今后打算怎么做。谢盛友回答说,德国联邦议员任期四年,州议员任期五年,而市议员任期6年。市议员不是专职政治家,每周开两次 会,每月至少要开8次会,讨论市政各方面的问题。每个议员都要参加一两个专门委员会,如有关城市建设、财政等等。他准备参加与家庭有关的委员会,注意力放到教育、养老等诸方面的问题。学习参政议政,了解并熟悉市议会的运作,做一名为选民办实事的市议员。
    谢盛友当选市议员,在参政议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在德国华人中,特别是在第一代华人中是绝无仅有的,极具开拓性的意义。我们祝愿谢盛友在参政议政的道路上继续迈步,取得更大的成功!


编后记:2009年8月30日德国卡尔斯特(Kaarst)市议会的选举中,华人企业家兼公益活动家张逸讷作为德国自由民主党推举的候选人,成功当选市议员,创造了华人打进德国地方议会的历史。本报有过详细报道。Kaarst隶属于北威州的诺伊斯莱茵县(Rhein-Kreis Neuss),属于镇级市。在德国一个地方要成为“市”(Stadt),通常需要超过1万的人口。当然也有特别放宽到8000人口的。但是城市有不同的行政级别。如联邦直辖市(柏林、汉堡和不来梅)、县级市和镇级市等。而目前谢盛友当选为Bamberg县级市的议员,在德国华人中还是首例。

 

大蜜蜂2014-04-04 22:56:55
可喜可贺
老油条2014-04-06 08:34:25
您要是能把中餐做的稍微好一点点就更好了。
什刹海2014-04-06 14:14:39
自己做菜那么好,偏偏跑去吃什么Imbiss,吃得不舒服你怪谁呀?
老恐龙2014-04-06 15:32:47
同意
大蜜蜂2014-04-06 16:45:17
有没有学到如何参政才是关键
老油条2014-04-06 19:43:34
我自残
Deepcove2014-04-06 20:05:58
他吃饱了自己做的cen
polarzone2014-04-06 20:19:04
和他的 -反共- 意识是否有关系?
老恐龙2014-04-06 21:01:23
绝对
老油条2014-04-07 11:04:59
俺不比你啊,老是有人请吃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