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尒2011-01-22 18:03:47

 

黄 河

钢琴协奏曲

 

 

 

 

黃河鋼琴協奏曲》是1968年1969年间中国音乐家殷承宗储望华等改編自冼星海1939年

所作之《黃河大合唱》的一首钢琴协奏曲

創作 背景

冼星海1939年延安創作了《黃河大合唱》。 冼星海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

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

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

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1941年他往蘇聯莫斯科進修,把舊作重新編寫及配器。其後分別由李煥之瞿維嚴良堃等先後加工整理。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不久,冼星海和《義勇軍進行曲》作曲者聶耳被當時的國家

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稱為「人民音樂家」,意指他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家。

1968年10月的一天,殷承宗从中央乐团到中央音乐学院来看大字报。殷承宗有了钢琴伴唱《红灯记》

之经验,便想在「钢琴革命」的步伐上再迈出新的一步。这时中央音乐学院二楼西墙上,

正有陈莲女士的大字报贴出。(陈莲于1964的上书毛泽东,获毛支持,

批复「信是写得好的。」之后,曾由江青接见。)


陈莲在此大字报中第一次披露江青曾对她说:「《黄河大合唱》很有气势,可以写成钢琴协奏曲。」

从那次以后,殷承宗便向江青写信,拟把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写为钢琴协奏曲,江青阅信后批复:

「很好。《黄河大合唱》可以留曲不留词。」光未然的歌词,当年启发了冼星海的创作冲动与灵感,

今天也同样自然而然地启迪和萌发《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组成员的想象力和乐思。

《黄河》创作组的成员,从1969年2月成立之后,始终在不断地变化。杜鸣心离去之后,

殷承宗从中央音乐学院借调了作曲家盛礼洪先生来主持乐队配器工作。

本文作者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专职从事钢琴教材创作,以往和殷在探索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方面,

志向较合,这次他费了不少力气,把他借调到中央乐团做搭档。   

许裴星则是刚刚分配到中央乐团工作的年轻钢琴伴奏演员,曾是殷的学生,殷留他在组内,

请他协助一些事务性工作,亦部分地参加创作组的讨论。后来几个月中,青年钢琴家石叔诚也

部分地加入到创作组的活动中,因为他是担任《黄河》钢琴协奏曲的B组独奏演员,

了解《黄河》创作意图,可以更好理解和演奏该作品。他们二位凭年轻人的聪慧敏感,

也发表了一些好的意见。不过他们并不担任任何实际创作工作。殷承宗在受命组建《黄河》

创作组的过程中,又请来另一位女士刘庄。

 

到了1969年初夏,《黄河》协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试奏时,请来了李德伦、

严良昆(《黄河大合唱》的权威指挥家)、杜鸣心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各声部长共十余人。

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储望华担任第二钢琴(即乐队部分)协奏。

从1969年8月到12月,在完成了酝酿方案、体验生活、群众集体讨论以及对

第一稿修正的认同之后,进入了整体运作的第二阶段,即创作执笔阶段。

《黄河》钢琴协奏曲,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负责执笔,日夜奋战。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笔,定稿。创作室内抽屉、

纸篓中数百上千张被废弃的旧稿谱纸……有集体智能的凝聚,更有创作者们的汲取、筛选及提炼的功夫。

这部作品的问世是艺术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1970年元旦,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

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审查钢琴协奏曲

“黄河”,乐曲刚完,周恩来总理激动地喊道:“冼星海复活了!”中央决定“黄河”先试演

几个月,以征求工农兵群众意见。

1970年5月1日,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公演。节目安排是先演钢琴

伴唱“红灯记”。由于长期劳累忙于创作和演出,殷承宗在弹“红灯记”时扭伤了腰动弹不了,

但他咬着牙坚持到底,弹完后被立即送往附近医院。医生为他紧急处理,打针加绷带,

再赶回文化宫演出“黄河”。剧场备了一张靠背椅,以防他万一倒下去。在这种状况下完成了

钢琴协奏曲“黄河”首次公演。


  1971年,殷承宗随中央芭蕾舞剧团出访欧洲六国,演出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

每场演出前都加演钢琴协奏曲“黄河”。这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一次在国外演出。


  1973年9月,指挥大师尤金·奥曼第带了美国费城管弦乐团来华指挥演出“黄河”,

由殷承宗独奏;这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一次由国外乐团演出。之后,有更多的国外乐团

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包括正当盛年的指挥大师阿巴多与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来华访问演出。

作者

1968年,中央文革小组计划把《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想法,

由此时已经因《鋼琴伴唱〈紅燈記〉》出名的殷承宗主持。于是,殷承宗和中央音乐学院的

作曲家盛礼洪(主持配乐工作)、储望华刘庄一起执笔,在指挥家李德伦

钢琴家石叔诚的协助下于1969年完成了这部《黄河钢琴协奏曲》。儲望華於文革期間的

大部份作曲都是基於個人創作,但當時在文革中國卻流行「集體創作」,其最膾灸人口的作品

《黃河鋼琴協奏曲》被宣傳成為「按江青指示,跟殷承宗劉莊盛禮洪石叔誠許斐星

六人合力將黃河大合唱改編湊合而成」。

 

结构

  1. 前奏:《黃河船夫曲》
  2. 《黃河頌》
  3. 《黃河憤》
  4. 《保衛黃河》

 

前奏:《黃河船夫曲》

《黃河船夫曲》描述黃河驚濤駭浪的險峻與氣勢,自然少不了樣板戲的招牌—快速

半音階漸強音型,定音鼓大鈸的長擂等等公式語彙。

 

《黃河頌》

《黃河頌》原男聲獨唱的雄壯豪邁旋律,讚歎黃河的歷史與氣勢,帶出中國文化想像的驕傲。

冼星海透過此段廣闊的中國式宣敍調,配合大提琴合奏之雄渾音色,使不少炎黃子孫為之動容,

亦帶出該曲固有之民族風格。

 

《黃河憤》

本段落開首加插了一段中國竹笛作為引子,伴以豎琴,其實是將《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江南風引子換上了陝北風格。旋律上是原溫婉的女聲合唱《黃水謠》,現用鋼琴娓娓道來,

接上悲憤控訴的《黃河怨》。

 

《保衛黃河》

此部分乃黃河鋼琴協奏曲之終結部分,以西方複調的卡農(canon)寫法,各聲部互相模仿追逐,

把保家衛國之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氣氛及情緒不斷擴展,此手法亦由原本的大合唱引用過來;

而《东方红》的音調自始至終貫穿全個樂章。今天流通的版本,包括殷承宗的電影版,

於此樂章高潮樂隊齊奏《東方紅》後,鋼琴再次奏出《保衛黃河》主題,與弦樂卡農競奏,

再到小號奏出「東方紅」第一句,即天衣無縫地接上《國際歌》的尾句,

此乃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換尾」手法的精彩應用。

 

重要影響

此曲跟《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取材自「梁祝」故事)一樣,以西方風格的樂器演繹出富中国風格的組曲,

對中國音樂發展有著極深遠的影響。

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選用這首乐曲搭載。

 

 【小生 © 撰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