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松在山岗2014-03-29 13:39:01

《送别》  


作词:李叔同
作曲:John Pond Ordway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今千里 酒一杯

声声喋喋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张爱玲曾经说过,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

 

  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名字叫李叔同,青年时是一个进出名场、潇洒无羁的风流才子,后半生成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也因为其剧变的人生轨迹,而被世人视作是一个传奇。



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
  38岁的他原来是西湖对岸,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不久前辞去教职离开学校,在这里落发为僧。十年前他在日本留学时与妻子结识,此后经历了多次的聚散离合,但这一次已经是最后的送别,丈夫决定离开这繁华世界,皈依佛门。

  几个人一同在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吃了一顿相对无言的素饭,丈夫把手表交给妻子作为离别纪念,安慰她说,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岸边的人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船上的人连头也没有再回过一次。

(李叔同和日本妻子)

 

  这是1957年3月7日,登载在《文汇报》上的文章,《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文章出自叔同老友,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之手,写的是他亲眼所见,朋友与妻子诀别的一幕。

  五年前,李叔同创作了歌曲《送别》,歌词意境之高,让人叹服。但没想到,这些文字竟在五年后一曲成谶,成为如今已是弘一法师的李叔同,与妻友别离一幕最合适的注脚。

  这位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化正待从他脚下走出,婉约清丽一途的艺术大师,悄然在杭州虎跑寺以盛年出家,他遁入空门的决定,在当年震动了整个中国知识界。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于天津市三岔河口附近一户富有的盐商之家。李叔同系父亲第五个姨太太王氏所生,幼名成蹊,学名文涛。




(1900年的李叔同)   

成家后,李叔同携母亲妻儿定居上海,凭借着诗书的才华,弱冠之年的李叔同,很快成为上海滩上的名流。他风流不羁,与艺伎坤伶过从甚密,时称“天涯五友”。


  在多年以后,回顾那段风流的岁月,李叔同写下了这样两句词,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这两句词写于1905年,李叔同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就发生在这一年。相依为命的生母在上海逝世,这给了李叔同很大的打击。

  李叔同痛下决心,决定东渡日本留学。在位于东京上野的东京美术学校,作为第一批艺术专业留学生,李叔同在度过了6年的留学生活。









(以上分别是1905及1911年在东京求学的李叔同)


   李叔同后来创造了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他最早把西洋绘画引入国内,最早用五线谱进行音乐教学,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话剧社。1907年2月为赈济 国内徐淮水灾,李叔同和话剧社的同学们,打算举行一次义演,经过商议,决定上演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剧目《茶花女》。而李叔同则担当《茶花女》中的女主角,最 后这场话剧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李叔同的茶花女扮相)

 
小宁波♂2014-03-29 14:44:05
顶礼弘一法师
祥云笼罩的绿洲2014-03-29 16:40:24
当年看电影《城南旧事》,第一次听到《送别》,感觉意境悠悠,人生几何。。。
快乐看人生2014-03-29 18:01:56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劲松在山岗2014-03-29 18:11: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