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转识记》之二十五《上德若俗》
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辟谷第二十五天。
昨晚,和“益生文化群”里的博友交流一小时,有不少是问丹道的。具体的问答见《转身集》之(三十九)。
看北京卫视《跨界歌王》,最后小沈阳晋级。
早起后,小谭做早餐,昨晚的晚餐是他做的。我做气脉手诀四遍,药师法四遍。
算来我气脉手诀每天要修持12遍,一个多月的修持遍数等于我教过的那几个还在修持者一年的遍数。
难怪他们对气脉手诀的体验浅,是修持不到位。
我最近对气脉手诀的体验很丰富,真阳之气在周身运行,如春风吹拂。
经脉里的真炁的运行线路能清晰觉受。
了解了鼓腹闭息的妙处在于启动脐门的一重能量接受机制、转化机制,
也就解释了古人“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无思无虑,气海若聚,自然饱矣”而能辟谷的要义。
脐门是人体与外界与宇宙沟通能量的通道,不经过修持,这个通道是打不开的。
必须能轻易闭息两分钟,不能闭息两分钟,就体验不到海底会阴生发的阳性能量。
昨晚做的梦,与这样的阳性能量的生发有关,梦见了母亲,梦见三兄维荣,在老家采绿菜,有水地,
还梦见堂三嫂改仁,一起采绿菜。梦见路过大街上发小健全家的家门口时,成熟的向日葵排了一排排,
籽粒饱满,葵花盘很大。
梦见母亲,象征先天一炁,先天一炁能使生命显现繁荣,所以有那么多绿色植物。
三为火数,为阳气;仁为心德。如此修来,就健而且全,没有偏颇。向日葵象征阳气。
这些梦境是潜意识思维,人的灵性知道很多修持的内景、秘密,可以幻化成梦境而传递信息到后天意识。
我每天修药师法,最近在修行中给法界众生回向,给我认识的亲朋及其家人回向,
默念“承佛威力,愿法界众生,消灾延寿,早证觉道。”我还会想一想那些需要我观想的人,
多是一些亲朋家里的病人。观想时不想他们的具体疾病,只是祝愿他们消灾延寿,有的我知道他们的病情,
会观想疾病从他们身体里离开的通道。这对我来说是修行,是仁心。
昨天小谭送我的一套《东瀛藏中国古代写经写本集粹》,第六册里有唐人写本《道德经》残本,
我看到,其中《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文字与现行本有多处不同。现行本是: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唐人写经本是: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忠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俗;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通过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到,最关键的,不是“而”与“能”、“中”与“忠”、“故”与“是以”的差别,
以及“大白若辱”位置的前后,关键在“上德若谷”与“上德若俗”上。
我以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道德经》原本应该是“上德若俗”,而不是“上德若谷”。
首先,上德若俗,句式前后就统一了,这里列举的都是相反相成的例子,明与昧、进与退等,
但“上德若谷”不是这样的,而“上德若俗”,恰恰是相反相成的,“上德”与“俗”相对。
在道家的思想里,在老子的思想里,主张和光同尘,主张大隐于市,主张不显山露水,
主张“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这恰恰是“上德若俗”的体现,一个有伟大道德的人,
看起来像一个俗人,甚至看起来像俗不可耐的人。
这正是老子“圣人被褐怀玉”的体现,用佛教的话说:“外现凡夫身,内密菩萨行。”
道教有很多真人隐身于医生、卜士、教师、乞丐、农夫、工匠、看园子的仆人中,
像仙传里的王十八隐身于仆人,青邱子隐身于乞丐,陈泥丸隐身于工匠,这都是“上德若俗”的体现。
我一直喜欢这样的修道方式与做人风范。
我曾隐身于打工者中,搬过砖,扫过地,看过大门,一直于此时隐修。
来到北京,我在社会上讲了五年道家仙道经典,记得有一次讲《悟真篇》后,
一位天津老人说:我们的陈老师看起来多么质朴,走在路上,像个农民、农民工,
谁会想到他就是给我们讲《悟真篇》的人?
隐身于普通行列的各行各业的精英很多,不少人只是少了出头的机会。
修道之人,除非某种大因缘需要出头,否则,他会一直隐修、隐身,绝不出头,不会出圭卖巧。
他的普通中隐藏着高尚,隐藏着大道。这是“被褐怀玉”,也是“上德若俗”。
很多有修行的人容易被俗人误解,就在于大家以俗眼看人,自然,真人、高人在他们眼中即是俗人。
昨天有人发长篇短信给我,调侃张玉仙、雪漠上师,调侃张玉仙的财路广,调侃雪漠一幅字卖四万元,
调侃我骑着电动车,用不着装清高。我对他说,管好自己,不要非议他人,以免造口业。
他只看到张玉仙的财路,却看不到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通过灵应、处方,救治了无数人,
不知道她三十年修庙,复兴法泉寺,历经了千辛万苦;
他不知道雪漠上师的修行、慈悲与加持,以及他著述弘道的功德。
他不知道张玉仙与雪漠在法界的真相与果位。
俗眼看人,真人也俗,真人并不会向你辩解,你认为俗就俗,对于一个得道真人,俗,正好隐身。
这层“俗”,就是“被褐怀玉”的那件褐衣。
这本唐人写本《道德经》残本非常重要,对修道者,对研究《道德经》者,都有无上的、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