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7-04-16 09:22:36

来源:艺非凡

 

 

 

 

他不到16岁便震惊诗坛,破格考入北京大学,

被称为继陈寅恪、钱钟书之后第三代兼通中西之大儒,

却鲜有人知

 

 

或许在瞬息即逝里,

存在他生的意义。

 

天才吴兴华

 

 

他的一生像个传说,

但实际的他却是个传奇。

 

 

吴兴华

 

生于1921年的吴兴华,

在少年时即有神童之誉:

博览群书,整日手不释卷,

天天窝在身为医生,

却酷爱文史的父亲的书斋里;

四岁便无师自通地阅读《资治通鉴》。

 

1937年未满16岁的吴兴华,

发表了震惊诗坛的长诗《森林的沉默》,

因为其过人的天赋,

同年被燕京(现北京)大学,

西语系破格录取。

 

在那里,

他的语言和文学天赋开始引人注目,

在学校里他修的是英国文学,

因为已经学得很好了,

他又加修了意大利文、法文和德文,

结果一学期下来,

四门语言都是第一名。

 

更神奇的是他拥有让人惊奇的听闻不忘,

一目十行的本领。

他可以一边打桥牌,一边看书,

同时和其他人谈笑风生,

而每一件事都能做得非常流畅,

令旁人啧啧称奇。

 

 

燕京大学就读时的吴兴华

有一次去图书馆,

规定每人限借三本,

他想借十本未获批准。

于是他就坐在那里三个小时看完了十本书。

 

最神奇的还是他的记忆力。

不论是英、法、德、意哪一种语言,

只要是他看过的好诗,别人一提起,

他便能立即说出它形式上的细节、内容的好坏。

 

 

 吴兴华《石头和星宿:译文集》

 

他的大学宿舍里常放几本旧诗选集,

如《唐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

 

他常常故意跟人打赌:

如果随手翻出一首诗,

你念一句他不能把诗题、

作者和上下句说出来的话,

他便输两毛钱,

否则对方便要用两毛钱买花生请他吃。

 

他从未输过,

后来人尽皆知,

没人敢再赌。

因为22岁的他,

“可以不夸口的说能把中国上下数千年的诗,

同时在脑中列出。”

 

 

吴兴华诗集手稿封面

读书时期,

吴兴华就已经将燕大、清华,

以及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文史类的藏书,

全部阅遍,

并且深深印刻在脑海中,

过目不忘。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子查阅,

搜索引擎类的东西,

查阅资料很不方便, 

因此经常有一些资深的教授学者,

到吴兴华家里印证或者求教一些问题,

比如历史学家邓之诚或者钱钟书。

 

与钱锺书、吴兴华都共事过的,

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巫宁坤曾说,

“吴兴华的英文可能比钱锺书好”。

 

 吴兴华诗作《西珈》手稿

1941年底,

珍珠港事件爆发,

20岁刚毕业的吴兴华本可出国留学,

可不幸遭遇日军封锁燕京,师生解散,

他只有转行当翻译谋生。

 

因为父母早逝,

九个兄弟姐妹挤在会馆小屋里,

仅靠吴兴华的稿费度日。

 

1945年,抗战过后,

他又获得了哈佛和牛津的全额奖学金,

时任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

好几次想把他送出去留学,

可他都因家庭和患了肺结核无法成行,

可在那个生活朝不保夕的阶段,

他在给好友宋淇的书信里,

依然若无其事讨论梅花诗。

 

 吴兴华诗作《西珈》手稿

 

他的英籍导师谢迪克教授在48年后追忆说:

吴兴华是我在燕京教过的学生中才华最高的,

足以和我在康乃尔大学教过的学生、

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

(耶鲁大学教授,英语文学批评巨擘) 相匹敌”

 

1947年,

谢迪克引荐吴兴华赴美留学,

由他承担路费,

可是吴兴华却因肺病无法成行,

那个时候,

他总想着”也许还有机会“

可是天妒英才,

他再也没有等到那个机会。

 

作为长子的吴兴华(后排中立者)与家人

 

但从未出国留过学的他,

26岁便被燕京大学破格提拔为英语系副教授,

海边居2017-04-19 09:01:17
标题不好。留居国内就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