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7-06-15 19:40:17

文丨 国馆

 

 

王小波曾说,生命中那些有趣和美好的事物,值得去关注,错过的话会很可惜。


这话不假,可终究,美好的事物只是生命中轻的那个维度。还有另一个重的维度——死亡。死亡意味着永别,永远的错过,零机会,甚至恶心、恐怖。但假如人人对待死亡的态度都是逃避,这个活人的世界也将难以为继。

 

——国馆君按

 

 

 

日本江户时代,一个名叫田代阵基的武士用七年的时间写成了一本叫《叶隐闻书》的论语集,切腹、复仇和独特的死亡观念是这本册子的核心内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死亡之美的强烈崇拜。在日本,它还有另一个名称,叫“武士道”。


日本人对死亡审美的态度,作为邻邦的中国人,始终是难以理解的。毕竟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死亡的态度充满着极度的恐惧,认为死亡即是绝望、无尽的苦痛,于是世俗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一部分人安分守己,寄希望于尘世积德,以免死后去阴曹地府受苦

 

另一部分人则骄奢淫逸,极力填补自己无尽的欲望,甚至动用一切手段来延长自己的阳寿如帝王求不老仙丹,这种不同生活态度的人们往往有着明显的阶层划分,但对死亡的终极恐惧则是两者共通的源头。

文化的差异,孰优孰劣则无可厚非,恐惧死亡,并非一个民族的特性,而是全人类的本性。只是在我们文化中很难真正找出一种成分能够帮助凡人克服这种恐惧之心
,无论是身边熟人突然的逝去、ICU病房逼仄的气氛,还是新闻里因飞来横祸而被夺去的生命……

 

关于死亡,我们就是一个毫无准备的民族,在生死浪潮之巅,我们从未有过真正的思考,有时候,比无知更可怕的是一个人灵魂的落后。

 

 

 

 

 

不知死,焉知生

 

曾经网上流传着一个葬礼主持人的故事:

 

她叫袁君,原是大连的一名电视台记者,和众多劳碌奔波的年轻人一样,为了生计和事业消瘦得不成人形。终有一天,她一个军事报道组的战友过劳猝死,受台里委托,她为战友做了一个悼念的片子,也因此成了战友葬礼上的主持人。从此袁君的人生是一道分水岭——

 

在简朴厚重的葬礼上,袁君念着自己悲笔敲落的悼辞:

 

“他总是在每一条新闻播出之后卖力地回味,看看整个事件是否还有继续跟进的可能,看看自己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是否还有缺陷。他说,这既是一种职业要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成功有时就是一种为难。

 

……

 

“或许,直到骤然离去,他依然没有实现他想要的成功。可是,一个人,在他活着的每一天都努力超越自己,这种坚持本身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尽管他没有来得及问自己是否令自己满意,可是,我们可以替他回答,他来过,很优秀……”

 

话音刚落,袁君看着战友的遗像,内心沉重,也仿佛看到了自己。

 

葬礼结束时,战友的父亲紧紧地握住袁君的手说:“谢谢你,你比我们更懂他。”

 

这一言力千钧,回到家里,袁君不再像往日一样趴在电脑桌前,对着枯燥的文字无力地叩问着自己的生活,她系上了围裙,做好一桌好菜,内心平和地等着丈夫孩子回家。

 

袁君没有跟丈夫提及起这场葬礼,她明白这一切的出现正好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她应该庆幸自己还有时间、健康和身边爱着的人。

 

 

 

 

袁君说:

 

“我的灵魂开窍般明白了,一辈子没多长,下辈子不一定能遇上,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光原来这么短暂,趁还来得及,一定要不留遗憾地爱。”

 

受朋友之邀,她主持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场葬礼。

 

这次的逝者是一位书画界名利双收的名人,然而,老先生的身后事并不利落,小三在他去世后接憧而来,原配为争夺财产甚至大打出手……

 

袁君为了进一步了解逝者,想采访他身边的亲属,但无人配合、冷眼相待,眼下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在那巨额财产中分一杯羹。

 

尽管如此,袁君还是通过一些资料给老先生写了一篇悼词。葬礼隆重,参与人很多,让人心生寒凉的是真诚默哀的人,多是逝者生前的好友,披麻戴孝的亲属族人,反而在一旁惺惺作态、心怀鬼胎假哭啼。

 

多少风光遗事尽毁,叫得逝者不得瞑目。

 

 

 

 

 

以死渡生,万念皆成虚幻

 

这一次,请到袁君主持葬礼的,是一位亿万富豪的妻子。与生前的风光相比,这位逝去的亿万富豪仅有45岁,上有事业正值巅峰,下有儿女正当长成,然而,这像极了命运给开的玩笑。

 

他走了,除了留下沉甸甸的资产,还有一本更为厚重的生前日记,这让袁君感到震撼。早在很多年前,财富对逝者而言,不过是一些数字,这些数字于他的唯一意义是其手下几百名员工的生计,否则,他本可以停下来,就此歇息。

 

生前的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边忙着处理集团内部的争斗,一边还要应付来自市场的压力,有家难聚,有子难育。像这样一位匆匆赶路人,英年早逝,使人敬意有之,叹惋有之,悲凉亦有之……

 

 

 

 

 

在这个富豪的葬礼上,袁君向大家公布了他一天的开销,原来,这个数字还不及一个中产之家小孩子一天的花费。忙着拼命赚钱,却丝毫享受不到金钱带来的愉悦。

 

这位富豪在日记中写到,他的快乐竟然来自于一次汽车在路上抛锚,他让司机等拖车来,自己则一个人步行去公司。他惊奇地发现,路边有许多有趣的店面,各式各样的商贩路人,曼妙的迎春花……

 

他说:“如果没记错的话,我最后一次见它应该是在大学毕业那一年,同学们看到迎春花开了,一起去踏青。”

 

为此,袁君给他写下了这样的悼辞:

 

“他不是在车上,就是在飞机上,也有可能是在会议室里。他的生命自从承担起百人的企业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四季。他最美丽的记忆不是赚得第一桶金的激动,也不是公司十周年庆典上的高朋满座,而是那个步行的午后,那一路惊奇的发现。

 

……

 

“我想,最后的时光里,他一定为自己铺设了一条芬芳的小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他应该是笑着走过那条通往天堂的小路,甚至还哼起了儿歌。所以,在此,让我们一起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

 

漫漫人生路,一个人到底该何去何从,袁君总会在自己忙到快要失去知觉的时候就想到前面的那个亿万富豪,时间不需鞭策也会走过,但人这一生节奏太快,就难免有太多的来不及。

 

 

 

 

 

生离死别,方见慈悲宽容

 

继续阅读